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中国壶迷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46|回复: 0

何为紫砂陶刻的语言?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发表于 2015-1-29 19: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何为紫砂陶刻的语言?这种语言是由紫砂特定的材料.工具.技法.表现内容和欣赏所形成的独特风格特征。

   紫砂泥制成坯,易於刻划。视坯之干湿,可用竹刀,艺人们尝试过,然干湿程度要恰到好处,砂之粗细也大有讲究,难以把握,因此紫砂陶刻一般薄刃快口之尖刀刻划。刻石印章用平口钝刀,且印章体积小,印面平整,一般以石就刀,石转刀不转;而紫砂坯体,有平面,而更多的是弧面,且体大易损,一般只能以刀就坯,捻管转刀为紫砂陶刻最具特点,最基本的刀法。紫砂陶刻表现的内容很丰富,主要以传统中国书画为题材,倾向於简约的.清逸的.具文人意味的内容,这是中国文化的体现,也是人们乐于欣赏,习惯欣赏的。

   用捻管转刀法最适于在紫砂上表现出微妙的书 画,能保持紫砂古朴.典雅.清逸的风格;能体现出紫砂醇厚.朴素.隽永的意味。捻管转刀法是区别于其他材质雕刻工具与技法的,是最具紫砂陶刻特点的。

   紫砂陶刻语言的形成是随紫砂陶的历史,一代代艺人摸索,探究而形成的,是紫砂陶刻最佳的表达方式,也是紫砂陶刻审美和价值的体现。当然不排斥对石刻,木刻等语言的借鉴和融合为我所用,但必须保持紫砂陶刻语言纯度,,这才是紫砂陶刻之大道和生命力所在.。

    紫砂陶刻是一般人不易介入的艺术。一个陶刻家先要具备相当高度的艺术修养,书画水平,又要熟悉紫砂泥性,加上用薄刃快口尖刀,捻管转刀法的掌握难度,不经数年乃至更长时间的锤炼,体悟是很难深入和把握其内涵的。可以说有些书画家,篆刻家和爱好者偶尔涉足,其虽有相当书画造诣,而在紫砂上的创作,往往不如人意,不得个中三味,只能却步,原因就是缺乏紫砂陶刻的语言。


作为一件陶刻作品,要表现出浓烈的陶刻意味。比如演戏,要在舞台上通过灯光.道具.音乐.唱腔和身段等,共同交融才能产生足够的戏味。所谓刻味,是在坯体上通过书画.布局.用刀等手法共同作用下产生的陶刻效果,刻味不够就像演员脸上无表情.无神采.唱腔无韵味,甚至不着调。刻味简约而不简单,精微而不锁碎,粗放而不粗俗。

欣赏一件陶刻作品,人们往往强调刀功。用刀应表现为沉着.痛快.爽利,呈现古朴.典雅.清逸的意蕴。一刀下去要有内涵.深浅,续疾.节奏恰到其位,要意到刀到。有人称曰“以刀代笔”,这不是简单的“以刀代笔”。刀替代不了笔,但可以表达笔意。强调刀功,其实就是紫砂陶刻语言和刻味的体现。
     欣赏一件陶刻作品太过着重刀功的要求,也只是表面性的鉴赏。应当通过刀的表现,体现出作品浑厚而有深度的内涵,由刀看书画,思哲理,悟人性,能欣赏体味到一件作品的真性,产生一种共鸣,令你感到一种美的感性满足。这种由刀的表现,而间接形成的美感共鸣,是深层次的鉴赏,你就能透过“热闹”看“门道”了。前人云:"壶随字贵,字随壶传"。此话应作两面观。紫砂器是无釉陶,制作工艺的高低直接影响壶的价值,而书刻虽说是紫砂器最佳装饰手段,只属次要位置,这与瓷器上对字画的要求不可相提并论,玩古董的朋友都知道景德镇“珠山八友”和任淦庭各自作品的价值。因此壶价高低的决定因素在壶的本身,好壶无字自是好价。有时好壶刻了字画,相反对壶是一种破坏。什幺壶要刻字画,谁刻,怎幺刻,壶艺家在创作时不能不考虑,应多一些讲究。另外字因刻,因烧,其本来面目已失些许,也不同于纸上的字,所传之字也是“误传”而已,其刻才是“正传”。只有做到壶,铭文,字画,镌刻结合俱佳,融为一体,方能“壶随字贵,字随壶传”。书画家在紫砂坯上创作书画,而后由专业陶刻艺人操刀完成的作品并不可取。器.画.刻三分各占其一。记得二十多年前,我的一个陶刻朋友刻了一个名画家唐云先生画的壶,然后同时在同一作者,同一器形的壶上摹刻了几把,烧成后,莫辨何为唐云原作,连唐云先生也糊涂了。另外,不同的刻手刻同一书画家的书画,其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书画家在壶上书画必须亲自刻,哪怕他刻得不怎么样,才有一定价值,别人也模仿不了。书画家主要表现在纸上,当然能画能书又能刻则难能可贵了。但是高水平的书画家凭借自己的艺术修养,在壶上的创作,往往出人意外,有独到之处,可为专业陶刻艺人借鉴和启迪。

   谈紫砂陶刻,不能不提陈曼生和“曼生壶”。

   陈曼生,名鸿寿,字恭,清乾嘉间浙江钱塘人,是著名的书画家.金石家.篆刻家,为西冷八家之一。“曼生壶”是陈鸿寿宰溧阳时倾心于紫砂,公余闲暇,他构思出样,由杨彭年兄妹等制壶,然后他和幕友 江听香.郭频迦.高爽泉.查梅史等撰写壶铭,并书刻,世称“曼生壶”。陈曼生对紫砂最大的贡献应是:构思设计了一批简约.古朴.具文人意味的壶样,而铭文书刻成为其构思的组成部分,它们是一体的不能分割,他的壶不刻铭文你会觉得不完整。他的参与,提高了紫砂壶的艺术品位,将壶与刻的结合推向了更高的艺术境界。尽管传世曼生壶何为老陈亲自操刀,你最多只能臆测而已,而曼生壶仍为喜爱紫砂的人们津津乐道,他的创作理念仍影响着很多壶艺家和陶刻家。因此陈曼生的贡献不仅仅是几个壶和几句切壶的铭文,其对于紫砂功不可没。

帖子的最近访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传奇温州mir2wz|rWanBoy Studios|中国壶迷俱乐部 ( 浙ICP备12017229号-5 公安备案105031|105258 )|人工智能    

GMT+8, 2024-7-3 01:57 , Processed in 1.248019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