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寅春(1897-1977年),祖籍江蘇鎮江,父輩定居宜興,13歲拜川埠上袁村趙松亭為先生,投師金阿壽門下學藝。藝成後,以製作各式水平壺為特點,被趙松亭長年聘用。三○年代後為「吳德盛」訂製日本花盆而嶄露頭角。三○年代中期至四○年代初,先後為上海古董商龔懷希、張甫林、唐明春等仿製紫砂古壺,反覆揣摩造型特點,研究製作手法,把握前輩藝人造型的形神韻,並成功複製時大彬、陳鳴遠、徐友泉等名家作品,被業界公認為紫砂光貨方器的好手之一。五○年代後,逐步以製作紫砂筋紋器為主要特點,所創《半菊壺》、《梅花周盤壺》、《六方菱花壺》、《六瓣高瓜酒具》、《菊球壺》、《裙花提樑壺》等作品嚴謹工整,規矩挺括,一絲不茍,技藝風格獨樹一幟,是紫砂業界近代紫砂筋紋器的代表人物,工藝巨匠和一代宗師,為紫砂工藝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由於種種原因所致,王寅春紫砂筋紋器技藝風格一直沒為紫砂界研究人士所重視。現筆者就所採、所訪、所知、所錄,介紹其成藝歷程與技藝風格特點,如有疏漏,懇請同好指教一二。
刻苦磨練勤學藝
王寅春,清光緒二十二年(1897年)生於江蘇鎮江一戶貧民家庭。父王金寶(又名金大),原為鎮江做小燒賣出身。由於生活貧苦,清光緒二十六年(1901年),王金寶率妻王陳氏和4歲的兒子王寅春及剛出生的兒子王伯生來宜興,開一小舖,以做小燒賣(開麻糕店)為生。
至王寅春13歲(1910年),王金寶為兒子前途著想,遂拜川埠上袁村著名藝人趙松亭為先生,再由趙松亭分配至陶坊所聘製壺藝人金阿壽為師。金阿壽,大王寅春18歲,其時被聘趙松亭陶坊,以製作一般行貨為主(日用品),技藝較為一般。金阿壽生性暴躁,亦無家室,對王寅春兇得很。王寅春為學到製壺本領,默默忍受,起早摸黑,十分刻苦。三年徒工過去,王寅春僅從金阿壽手中學到很一般的製壺本領,亦只能製作很一般的《壽星壺》、《海蛋壺》,連像樣的《洋桶》、《蛋包》都製不出來。
王寅春滿師後,趙松亭認為王寅春手藝太差,不是做茶壺的料,於是要王寅春離開陶坊。王金寶聞訊,乃懇求於趙松亭。趙松亭遂答應試用一個月,如一個月時間內能製作出合乎要求的紫砂茶壺,則留用,如不行,便離開。趙松亭拿來趙乾泰所製的水平壺做樣品,叫王寅春仿製。
王寅春拿到趙乾泰的水平壺,又薄又靈巧,深知先生趙松亭給自己出了難題。但王寅春自尊心極強,咬著牙接受了,王寅春生相粗笨,手腳亦粗,水平壺又小,手指很難放進去。拍壺身筒時,王寅春試了很多次,才逐步適應用小指檔坯,並適應用食指捺底。為了做起水平壺,王寅春光是學搓一只水平嘴,就用了整整一個晚上,沒有睡覺,終於學會搓嘴,掌握了搓嘴的訣竅。不到一個月,王寅春所仿製的水平壺得到成功,並在此基礎上加緊技藝的純熟和製壺速度的訓練。連趙松亭亦連連誇獎︰「好小子,人粗手巧,留!」王寅春不但被留在趙松亭陶坊繼續製壺,趙松亭還親自給王寅春鐫刻一枚製壺用印「陽羨惜陰室王」贈與王寅春,被王寅春當成至寶,凡做水平壺均用此章。王寅春學藝亦成佳話,上袁村八十歲以上老人至今仍津津樂道。
勤問博學 功力大增
王寅春在趙松亭陶坊裡虛心好學,當時趙松亭陶坊雲集了紫砂業界很多高手,其中有儲銘、程壽珍、邵步雲、潘德根、郭其林等。王寅春在趙松亭處勤向前輩名藝人求教,不懂就問,不懂就學,技藝很快超過自己的師父金阿壽。在趙松亭、趙乾泰督造下,王寅春製作水平壺的技藝迅速得到了提高,為後來的製壺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業內資深人士評說︰「王寅春如果沒有在趙松亭陶坊好手間勤問博學,是很難有後來的成就的。」
1918年,王寅春租用顧景舟叔公顧聽生的房子,成家立業,開始獨立生活,仍幫趙松亭製茶壺。1921年,王寅春生養大兒子王長根(石耕)後,為接濟生活,開始接受其他客戶的訂貨。其時,王寅春技藝已逐漸純熟,所製水平茶壺,除用自己的印款「陽羨惜陰室王」「寅春」外,亦使用訂戶印款如「福記」、「鐵畫軒」、「陶業工廠」等。但一般在蓋款上用「寅春」章,以利區別。趙松亭於二○年代後期燒製「貢局」、「貢壺」期間,王寅春又被聘至先生家中,專製「貢局」系列壺。
仿古生涯 藝途坎坷
隨著王長根(石耕),王根大、王三大等兒子的出世,王寅春的日子過得非常艱難。至三○年代,東洋生意興起。1934年,日本客商向「吳德盛陶器公司」訂製300只小花盆,「吳德盛」向窯場業界訂貨,因時間限定二個月,無人敢接。其時,王寅春家境十分困難,有上頓沒下頓,一咬牙,便接下了「吳德盛」訂製的300只小花盆的東洋生意。王寅春日夜趕製,並利用熟練的成型技法,想出了用木模擋模的辦法,致使花盆不會變形,如期完成交貨任務,王寅春開始在業界嶄露頭角。
由於「吳德盛」訂製的300只小花盆製得相當講究,王寅春得到一筆豐厚的酬金。王寅春不但買下了三進三出顧聽生的房子,而且為「吳德盛」老闆所器重,自此開始,王寅春接受「吳德盛」老闆的建議,專製紫砂方器茶具。1934年年底,「吳德盛」老闆訂製二件高檔紫砂方器,一件為《四方鼓腹壺》,一件為《六方壺》。王寅春用心製作,所製壺器端莊周正,輪廓分明,得到「吳德盛」的高度評價。事後才知,這是「吳德盛」為上海大古董商龔懷希所訂製的作品。
1935年春,經「吳德盛」介紹,王寅春被聘至上海,為上海古董商龔懷希仿製紫砂古董。王寅春初仿製之作,仍是為「吳德盛」訂製的《四方鼓腹壺》、《六方壺》,均是陳鳴遠的作品。王寅春反復揣摩這些作品的造型,把握形神關係,所製方器比原先更好。1936年,龔懷希請德國高級技工,專門為王寅春製作了紫砂筋紋器的口蓋樣版等製壺工具。這幾副樣版大小不一,精密度高,用超薄型鉛片(或稱不鏽鋼)做成,一般技工是絕對不能製作出來的。王寅春有了配套的樣版工具,仿製出古代名藝人的紫砂筋紋器作品,如《菱花》、《玉蘭花》、《菊球》、《菊瓣》等壺,署款分別為時大彬、徐友泉、陳子畦等,亦有無款製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