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中国壶迷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13|回复: 11

无锡日报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发表于 2007-11-13 13: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壶迷陶都“寻根”

2007/11/13


  10日至11日,来自各地的60多位紫砂壶收藏家、壶友相聚中国紫砂文化的发源地――宜兴市丁蜀镇,参加“中国壶迷相聚陶都”活动。以追寻中国紫砂文化真谛为目标的壶迷“寻根”活动在我国尚是首次。图为壶迷在欣赏紫砂珍品。 (丁焕新、蒋尧基摄)


编辑:wning来源:无锡日报










Copyright © 2005 无锡日报报业集团

帖子的最近访客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3 13:5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宜兴新闻社会新闻
时事新闻图片新闻



“壶迷”情系陶都



发布时间: 2007-11-13  浏览: 11  收藏本页


  11月9日至11日,陶都来了一批“中国壶迷论坛网”的客人,他们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台湾、香港等地。短短的三天,他们领略了陶都紫砂精品的美丽,也流连在老街、古龙窑的古意中,更为壶艺大师们精湛的工艺所惊叹。
  
  这批“中国壶迷论坛网”的网友,生活中个个热爱紫砂,有的因品茗而爱上藏壶,有的因工作忙碌需要心灵一片清静之处而爱上拙朴的古壶……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的各行各业,因为一个共同的爱好———藏壶,也为了心中仰慕已久的陶都,不远千里,济济一堂。 
  “老紫砂”
  收藏、出书为紫砂
  “老紫砂”是李长平的网名,这位“壶迷论坛”的顾问说起自己的爱壶藏壶故事感慨万千。他是杭州人,今年44岁,为了买壶,他曾谢绝太太的其他生日礼物,指明要某店中的某只紫砂壶;为了买壶,他可以杭州至北京当天打个来回;为了买壶,他愿冒着风险攀冰过河;为了买壶,他不抽烟、不喝酒、不唱歌、不跳舞、不打牌……他还为了买壶而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上海的城隍庙老街、南京西路古玩市场,当然跑得最多的还是宜兴。对他而言,寻觅、收藏老壶是快乐的事,老紫砂那种饱经风霜的美,那种特有的沧桑感,是他在紫砂历史的长河里漫游而乐此不疲的一个主要原因。
  
  前两年,“老紫砂”在自己的家乡杭州设立了“赏壶阁”,壶迷朋友们来来往往,赏壶阁内已列有七八十件明清紫砂藏品,每当有朋自远方来,这里便茶香悠悠,品茶赏壶,不亦乐乎!
   
  去年,“老紫砂”还出了一本书《明清紫砂珍藏》,由西泠印社出版,请艺术大师韩美林题词,还请我国著名陶瓷专家、前南京博物院副院长宋伯胤作序,宋在其中写道:“透过李长平的收藏,我似乎还看到了当前紫砂工艺发展的路子,而它正是与历史和生活一脉相承的……”
  
  11月9日,“老紫砂”和他夫人一起再次来到了陶都宜兴,见到了他的“亲密战友”“醉壶楼”,也见到了他宜兴的好友、“天地方圆”的李明。在成为网友之前,他们就是朋友了,他常向李明请教一些老壶方面的问题。他还见到了台湾朋友彭清福,他的书在出版之前,彭清福还特地在台湾邀请了几位紫砂收藏界行家共同评定他书中每一件藏品的年代。
  “福哥”
  观壶会友乐陶陶
  在这些壶友中,有一位被人们称为“福哥”的人就是来自台湾的彭清福。这位戴一副眼镜、身材有些发福的先生在台湾是一位金融界人士,曾在前几年来过一次宜兴,当时就为陶都的风韵而惊叹,这次为了壶友会,他特地请了假,先到香港,再到上海,风尘仆仆来到宜兴。当他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感觉宜兴又变美了,山清水秀,更让他高兴的是见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伙一见如故,说起紫砂的话题便滔滔不绝,从紫砂的历史说到自己的藏壶心得,他还带来了自己最珍爱的一把四方壶和朱泥小壶,给众多壶友们观赏,有壶友想买下却被他婉言谢绝。
  
  走在丁蜀老街长长的巷子里,有街头人家的金黄色菊花开得正艳,正衬托出老街整体斑驳灰色的沧桑,一瞬间,他和壶友们仿佛走进了陶都千年的历史。走在那形似巨龙盘踞的古龙窑里,他更是心潮起伏,为陶都这神奇的古迹所惊叹:“太好了!不虚此行,不虚此行啊!”
  
  当他和壶友们走进紫砂村的“天盛名陶”展馆时,他再次流连忘返。他的朋友、长住丁蜀的台湾壶艺研究者、《壶中天地》总编赖杰诚说:这里有自明清以来各类展品200多件啊!展馆主人张一成从小生活在陶土飘香的蜀山,收藏老壶也有几十年了,去年他建立的这个展馆在当地已是小有名气,前来观赏的藏友络绎不绝。“张一成与别的藏家不一样的是,他不仅重视老壶的艺术价值,更重视老壶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他曾收有一把明清时的壶,壶把已破,但他却请人为壶作了修补而后珍藏,为的是不让一把古壶流失。”“福哥”还欣喜地看到了一把壶身为梅花图的“子冶石瓢”,据说这把清道光年间作者为“吉安”的壶最早由新加坡收藏家收藏,后又被台湾政界名人杨柄桢收藏,现在又出现在陶都,让他感到惊喜。他将展馆主人张一成视为知己,握着他的手连声说:有空请到台湾去看看我的展品!
  “醉壶楼”
  壶迷相会永难忘
  “醉壶楼”是个三十岁出头的浙江温州小伙,身着一身黄衣在一群网友中特别显眼,别看他年轻,藏壶也有近十年了。在当地一家机关工作的他因为热爱藏壶,三年前便自费创办了“中国壶迷论坛”这个网站,目的是为了给壶迷朋友们一个交流的平台,是一个非赢利性的网站,刚开始才几十个会员,现在已发展到六千多名会员了。
      
  论坛就要三周年庆了,在哪举办呢?论坛上的一些朋友提出去网站顾问“老紫砂”杭州的“赏壶阁”,以观赏他多年的藏壶珍品,也有朋友建议去上海,认为那儿的人文环境好,现代气息浓,他却听从网站顾问“老紫砂”也就是李长平的建议,说服大伙来到陶都宜兴:去陶都宜兴,可以感受浓浓的陶都风情,感受陶的历史气息,观名家精品,赏现代艺术。他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多数壶迷网友们的响应。
  
  相约陶都,他见到了许多平时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的壶迷网友,见到了陶都几位大师级的人物:徐秀棠、汪寅仙、鲍志强等,他们是那么和蔼可亲,是那么平和谦逊。从他们身上,他学到了很多新东西。
  
  一回到宾馆,他便将活动的相关图片发在网站上,不料网友“品陶”和“老紫砂”等已捷足先登,将有关帖子发网上了,而且跟帖的不少。许多没来的外地壶迷人没来,心却已遥遥地飞向这片陶的故乡了呢!      
作者:张芸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3 13: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首页  >  宜兴日报  >  2007年11月12日    目录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缩小默认 下一篇   

壶迷“寻根”到宜兴














  本报讯 11月10日至11日,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福建、辽宁、台湾等地的60多位紫砂壶收藏家、壶友,相聚在中国紫砂文化的发源地———宜兴,参加由中国壶迷论坛网和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举办的“中国壶迷相聚陶都”活动。
  壶迷们不仅与心仪已久的多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进行了面对面交流,还观赏了宜兴紫砂收藏家收藏的古壶,考察了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前墅古龙窑、紫砂艺人辈出的蜀山明清老街、黄龙山紫砂矿遗址等处。同时,他们还将自己带来的紫砂藏品进行展览、观摩,交流玩壶、藏壶经验。这是我国举办的首次壶迷“寻根”活动,对弘扬中国紫砂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尧基/文 焕新/摄)
  上图:壶迷们在欣赏紫砂珍品。
  下图:壶迷们在前墅古龙窑的窑膛里参观。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3 14: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a href="http://www.jsyxtv.com/html/hudongqiangdang/xinwendianbo/20071113/2689.html" target="_blank" >http://www.jsyxtv.com/html/hudongqiangdang/xinwendianbo/20071113/2689.html</A>
发表于 2007-11-13 14: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爱壶人的写照
发表于 2007-11-13 14: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静远兄
发表于 2007-11-13 15: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长的新闻发表文章,辛苦了!
发表于 2007-11-13 18:26:2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静远兄,辛苦了,能否把图片下载上帖!!!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3 19: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锡日报

无锡日报

无锡日报

无锡日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3 19: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锡日报

无锡日报
发表于 2007-11-14 23:44:0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07-11-15 16: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靜遠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传奇温州mir2wz|rWanBoy Studios|中国壶迷论坛 ( 浙ICP备12017229号-5 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0576号公安备案105031|105258 )|人工智能    

GMT+8, 2025-7-23 08:11 , Processed in 1.216802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