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5-5-19 23: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B>清末至民国的仿品</B>
清末到民国时期紫砂器与景德镇瓷器的发展状况相似,此时的紫砂器经历了一个由盛而衰,然后又恢复和发展的阶段。出现了许多新的制壶能手,如裴石民、步可心、吴云根等。这时期紫砂艺人在从事紫砂工艺的恢复和研究过程中,不仅有新的创作同时也大量仿制明清两代的名品。仿明代时大彬、仿清初陈鸣远、仿清中晚期陈曼生和杨彭年等,这些仿品故宫博物院也都征集过。如仿明代时大彬的作品,在本文前明代部分已有介绍。关于陈鸣远的作品,陈鸣远生平不详,清乾隆吴骞的《阳羡名陶录》说:“鸣远一技三能,问世特出,自余年来诸家传器日少,故其名尤噪,足迹所至,文人学士争相延揽”。但陈鸣远的真品难以确认。</P>
顾景舟先生从少年习艺直到暮年的五六十年中所见陈鸣远真品数件,凭此能窥见其艺术素养之深湛。他说:陈鸣远作品特点,承袭了明代器物造型朴雅大方的民族形式,又着重发扬精巧的仿古写实技法,他的实践树立了砂艺史的又一个里程碑。故宫博物院藏陈鸣远款的器物有凤流龙柄壶、竹笋形水盂、印花鼓钉小罐以及象生干果等。过去院里鉴定为清代或民国早期仿品。凤流龙柄壶,整体壶体线条流畅,凤头及龙柄形态生动,底刻“鸣远”二字,竹笋形水盂,整个形体竹笋式,中间孔为水盂口,竹节为水盂尾部,二个蘑菇和二个蛤蜊为水盂四足,底篆书“陈鸣远制”款。对陈鸣远作品的认识,90年代以来渐有了解,1990年7月在章浦赤岭一座乾隆二十三年墓葬中出土一件紫砂壶,壶底刻“丙午仲夏鸣远仿古”,文尾有圆“鸣”方“远”篆书小印章示。经宋伯胤先生多方考证,此壶为“鸣远”壶的真正模式,其特点(1)坯体泥质细纯,栗红色,壶面素纯。(2)造型圆而扁,稳定性强。(3)题款二行八字晋唐风格,刀笔熟练。南京博物馆还有陈鸣远瓜式壶。四足方壶也是可借鉴的模式。以上与我院藏品相对比较,精美有余,古朴不足,虽然是仿品,但也不失其精粹之作。
曼生壶与杨彭年制款的假品社会上流传的很多。故宫藏品中有几件“彭年”款的假品,均为米色砂胎,器身都刻诗题款。</P>
如葫芦式壁瓶,瓶上部刻“作葫芦,悦亲戚之情话,彭年”十一字。
竹节式印盒,盒盖刻“竹解×是我师,彭年制”十字。竹筒式笔筒,筒外壁刻“平安竹,南风薰,时报我,赖此居。彭年”十四字,这几件破绽之处在制作工艺上,不是用手工制作而成型上是用模子做成的。另外杨彭年是著名紫砂艺人,是陶艺家,不是书法篆刻家,所以他的制品,除有底款外,一般不刻诗题字。再如曼生壶的仿品,壶体扁圆形,短流,曲柄。底“荆溪陈制”款,盖里为“逸閒”小印章款,壶肩部刻“半瓯春露一×书曼生”九字。此壶整体看小巧精致,但“逸閒”是光绪时“愙斋”壶上见有的小款。曼生此时早已去世。所以核对款识年代互不相符。此壶应为清末仿品。关于壶底款与壶身不相符者在故宫藏品也有,如一件刻道光己酉年行有恒堂主人款的壶,其底为“蒋贞祥造”。但蒋贞祥据说是光绪时人,因此该壶也是年代有问题的。
关于伪年款的紫砂壶有“康熙辛卯年制”款紫砂扁壶、“康熙年造”款铜提梁紫砂壶,这两件康熙款紫砂壶都是假品,是清末制作的伪款器物。“康熙辛卯年制”紫砂壶,盖里印有“宜兴紫帮派包用”章,壶底单方框内“康熙辛卯年制”款。“康熙年造”款铜提梁紫砂壶的盖里刻“康熙年造”四字,壶底印一双方框中心为“宜兴紫砂”四字,四周衬以松竹梅式的印章款。这两件壶的问题是:(1)壶盖里的标记与传世品作法不符,传世品紫砂壶,壶盖里应是制壶人的小图章款,很少见到在壶盖里刻年款,或“宜兴紫砂包用”之类的印。(2)“宜兴紫砂包用”,“宜兴紫砂”四字外衬以松竹梅,这两件壶款的形式出现较晚,笔者见过晚清时宜兴店铺名称外围松竹梅的方形印章款。(3)铜提梁壶,结合瓷器的发展状况,清朝晚期才出现带铜提梁的器物。所以这两件康熙款的紫砂壶不是康熙时期的产品。目前掌握康熙紫砂真品的资料,只在台北故宫有收藏,为康熙款珐琅彩紫砂茶具。</P>
故宫院藏其他人名款的紫砂器
故宫藏其他人名款的紫砂器,是社会上的传世品,后来征集到故宫博物院里来,这些藏品有的是清乾隆或清中晚期作品,也有是现代艺人作品但也有部分需进一步研究的,总共约有数拾件,有许多是著名工匠的佳作,不能一一赘述,仅举几例,其余将有款者列出供爱好者参考。
“邵友兰制”款二泉铭紫砂壶。此壶器内府一紫砂多孔屉,腹部刻“庐同七碗风生液,李白吟诗百斗篇。二泉”16字铭。壶底为凸印“阳羡邵友兰制”篆书圆形款识。另有一件邵友兰款王竹坪铭紫砂壶。此壶盖钮作2个绳纹环装饰,壶盖里有工匠“友兰”小印章款,腹部刻“直云正也,汲云清也,右之贵而今程也,竹坪”18字铭。这二件邵友兰制壶均为圆筒形,一件线条规整,一件线条圆润,壶泥细,制作工艺精巧,是道光时名匠邵友兰作品。
“石楳摹古”款长方形壶。此壶朱石梅刻竹题诗,柄下端有“用霖”小印章款。上海博物馆藏一件底款为“道光十有九年朱石楳监造”虚盖石飘壶,南京博物院藏一件道光九年朱石楳铭刻梅花诗句钟形壶,把端为“申锡”小印章款,此壶底凸印“茶熟香温”篆字款。上博与南博收藏的这几件朱石楳壶均古朴典雅又有具体年款,证实了我院落“石楳摹古”紫砂壶为道光时的作品。朱石楳原名朱坚,擅长金石书画,是略晚于陈曼生的文人。常与陶艺家彭年、申锡等人合作制壶。我院还有一件“茶熟香温”款阴阳文长方壶,与南博藏品相互对照款识的风格相同,也应是道光时作品。值得研究的是“茶熟香温”是否朱石楳的室名。“虔荣”款紫砂壶,此壶扁腹,短流曲柄,壶身光素无纹饰,壶底篆书诗句及虔荣铭。这件壶的造型与置铭于底的作法均与香港一件“虔荣”款莲子壶相同,香港这件壶底款楷书“岁在辛卯仲冬虔荣制时年七十六并书”16字,为道光十一年作品。据介绍此壶数十年中辗转新加坡、台湾、香港,现为私人收藏家寄存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虔荣,潘姓,字菊轩,经历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联系我院虔荣壶也应是道光年代的。其特点是壶形莲子式光素无纹饰,将字铭置于壶底。</P>
[转帖]故宫博物院藏明清紫砂器 作者 叶佩兰
<B>“杨彭年制”款紫砂描金山水壶</B></P>
[转帖]故宫博物院藏明清紫砂器 作者 叶佩兰
明宜均仿哥琮式瓶
[转帖]故宫博物院藏明清紫砂器 作者 叶佩兰
清道光虔荣款紫砂莲子壶
[转帖]故宫博物院藏明清紫砂器 作者 叶佩兰
明清宜均天蓝釉桃式水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