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7-5 11:5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拙作一篇
<br/>
<p>我 爱 梨 云</p>
<p> ---------一把老紫砂壶的鉴赏</p><br/>
<p>笔者从事老紫砂的收藏与研究已经有多年的时间,最近有幸收藏到了一把清末的老紫砂壶,见图1。鉴赏一把宜兴紫砂壶优劣的标准归纳起来,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泥、形、工、款。下面就从这几个方面谈一下对此壶的鉴赏。ì­??ê?R°?ìwww.zshbbs.comNY?X?òFET?<br/> 一是“泥”:紫砂壶得名于世,是因为它独特的材质,是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优越。近代许多陶瓷专著分析紫砂原材料时,均说起其为含有氧化铁的成份,其实含有氧化铁的泥,全国各地不知有多少,但别处就产生不了紫砂,只能有紫泥,而宜兴的紫泥却与众不同,关键在紫砂的“砂”。根据现代科学的分析,紫砂泥的分子结构确有与其它泥不同的地方,紫砂是双分子结构,就是同样的紫砂泥,其结构也不尽相同,有着细微的差别。这样,由于原材料不同,带来功能效用及给人的官能感受也就不尽相同。ì­??ê?R°?ìwww.zshbbs.comNY?X?òFET?<br/> 评价一把紫砂壶的优劣,首先是泥的优劣。这把老紫砂壶泥料是选用上等的紫泥料,此料细致温润,触摸壶身有一种抚摩婴儿肌肤的感觉,加之岁月形成的自然包浆,使其更能体现如玉石般的润色,让人爱不释手。ì­??ê?R°?ìwww.zshbbs.comNY?X?òFET?紫砂壶是实用功能很强的艺术品,尤其由于使用的习惯,紫砂壶需要不断摸索,让手感舒服,达到心理愉悦的目的。所以紫砂质表的感觉比泥色更重要。</p>
<p>二是“形”;紫砂壶之形,是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丰富的了,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赞誉。如何评价这些造型,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紫砂壶是实用的艺术,同时要满足人们的心理的审美需要,既然有各种各样的心理审美需要就有不同的喜好,大度的爱大度,清秀的爱清秀,古拙的爱古拙,喜玩的爱趣味,人各有爱,不能强求。从笔者角度出发,认为古拙为最佳,大度其次之,清秀再次之,趣味又次之。为什么那?因为紫砂壶属整个茶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它追求的意境,应是茶道所追求的意境是:“淡泊和平,超世脱俗”,而古拙正与这种气氛最为融洽,所以古拙为最佳。ì­??ê?R°?ìwww.zshbbs.comNY?X?òFET?</p>
<p> 历史上遗留下来许多传统造型的紫砂壶,例如石桃、井栏、僧帽、掇球、茄段、孤菱、梅椿、仿古等等,乃是经过年代的考验,历代工匠的不断探索与实践,遗留下的仅存的优秀作品,拿今天的眼光看,仍然在闪烁发光。此壶的造型就源于清代著名书画家、金石篆刻家陈曼生所创立的井栏壶,陈曼生 (1768—1822) 清浙江钱塘(今余杭)人,名鸿寿,字子恭,号曼生,一号种榆道人,曼公,曼龚,夹谷亭长,胥溪渔隐等,善书法,篆刻,嘉庆二十一年(1816)左右,任溧阳县宰,好紫砂工艺,自绘紫砂壶十八图样,请杨彭年及杨之弟妹并邵二泉等制壶,自在壶上刻铭,称‘曼生壶’。此壶造型简洁大方,壶身成梯形,象古时的水井,故称井栏壶,壶嘴与壶身成三角形,壶把也是三角形的,通过几个三角形的搭配构成了平衡之美,在简单的造型中体现了无穷的韵味。</p>
<p> 三是“工”:点、线、面,是构成紫砂壶形体的基本元素,在紫砂壶成型过程中,必须交待的清清楚楚,通过点、线、面的构成及起承转合都必须交待清楚。面须光则光,须粗则粗;线,须直则直,须曲则曲;点,须方则方,须圆则圆,都不能有半点含糊。按照紫砂壶成型工艺的特殊要求来说,壶嘴与壶把要绝对在一直线上,并且分量要均衡;此壶线条明朗,壶嘴做的十分挺拔,壶把做的刚劲有力,壶钮又十分的圆润平滑,动中有静,静中有蕴涵了无穷的力量,此壶胎体轻薄,体现了做壶工匠的深厚功力。</p>
<p>四是“款”:款即壶的款识。鉴赏紫砂壶款的意思有两层:一层意思是鉴别壶的作者是谁,或题诗镌铭的作者是谁。另一层意思是欣赏题词的内容、镌刻的书画。此壶盖款阳文篆刻印:柏亭,即陈柏亭,清咸丰至光绪年间人。独标一帜,继往开来,书画铭刻,无不追踪前人,而梅桩尤卓绝。其子陈少亭,为民国期间紫砂铭刻的一流名家。 1935 年,所雕孙中山先生遗像、古佛像等,工技精妙,色像逼真,开宜兴陶塑先河。</p>
<p>此壶底款为阳文篆刻印:自怡轩,关于自怡轩还有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陈柏亭,清咸丰至光绪年间人。清末的自怡轩是阳文的,多见柏亭款传器,南林,东溪刻字;著名紫砂工艺大师顾景舟先生在40年代用也用自怡轩章做过壶,不过不同的是,顾老的自怡轩章是阴文的,以前笔者见过有把储铭盖款的,底款自怡轩章是阴文的茶壶,顾那时应多用瘦萍、景洲章,有的书上说沈孝鹿也做过自怡轩底款的壶。ì­??ê?R°?ìwww.zshbbs.comNY?X?òFET?<br/> 紫砂壶的装饰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部分,它具有中国传统艺术“诗、书、画、印”四为一体的显著特点。所以,一把紫砂壶可看的地方除泥色、造型、制作工夫以外,还有文学、书法、绘画、金石诸多方面,能给赏壶人带来更多美的享受。此壶也不例外,壶身刻有:我爱梨云四个字,此文出处是成语ì­??ê?R°?ìwww.zshbbs.comNY?X?òFET?:杏雨梨云,杏花如雨,梨花似云。形容春天景色美丽。<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107500.htm" target="_blank">明</a>·<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214326.htm" target="_blank">许自昌</a>《<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314295.htm" target="_blank">水浒记</a>·冥感》有:“慕虹霓盟心,蹉跎杏雨梨云,致蜂愁蝶昏”的名词佳句。刻字的落款为东溪,东溪即赵松亭,赵松亭(1853-1934),曾用名支泉,艺名东溪。宜兴蜀山川埠上袁村人,清末民初著名紫砂艺人,实业家。此字体刻的落落大方、洒脱自如,是紫砂陶刻的上品。</p>
<p>笔者仅以此文表达对传统紫砂艺术的热爱,还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喜欢研究传统紫砂艺术,保护传承这项中华民族的优秀艺术珍宝。</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