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中国壶迷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59|回复: 1

扶桥壶说 之十 说 书画家与陶刻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发表于 2010-11-12 10: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iv id="read_tpc" class="f14">
<p style="TEXT-INDENT: 2em">扶桥壶说&nbsp;&nbsp; 之十 说 书画家与陶刻</p>
<p style="TEXT-INDENT: 2em">&nbsp;&nbsp;&nbsp;&nbsp;书画家在紫砂坯上创作书画,而后由专业陶刻艺人操刀完成的作品并不可取。器.画.刻三分各占其一。记得二十多年前,我的一个陶刻朋友刻了一个名画家唐云先生画的壶,然后同时在同一作者,同一器形的壶上摹刻了几把,烧成后,莫辨何为唐云原作,连唐云先生也糊涂了。另外,不同的刻手刻同一书画家的书画,其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书画家在壶上书画必须亲自刻,哪怕他刻得不怎么样,才有一定价值,别人也模仿不了。书画家主要表现在纸上,当然能画能书又能刻则难能可贵了。但是高水平的书画家凭借自己的艺术修养,在壶上的创作,往往出人意外,有独到之处,可为专业陶刻艺人借鉴和启迪。</p>
<p style="TEXT-INDENT: 2em">&nbsp;&nbsp; 谈紫砂陶刻,不能不提陈曼生和“曼生壶”。</p>
<p style="TEXT-INDENT: 2em">&nbsp;&nbsp; 陈曼生,名鸿寿,字恭,清乾嘉间浙江钱塘人,是著名的书画家.金石家.篆刻家,为西冷八家之一。“曼生壶”是陈鸿寿宰溧阳时倾心于紫砂,公余闲暇,他构思出样,由杨彭年兄妹等制壶,然后他和幕友 江听香.郭频迦.高爽泉.查梅史等撰写壶铭,并书刻,世称“曼生壶”。陈曼生对紫砂最大的贡献应是:构思设计了一批简约.古朴.具文人意味的壶样,而铭文书刻成为其构思的组成部分,它们是一体的不能分割,他的壶不刻铭文你会觉得不完整。他的参与,提高了紫砂壶的艺术品位,将壶与刻的结合推向了更高的艺术境界。尽管传世曼生壶何为老陈亲自操刀,你最多只能臆测而已,而曼生壶仍为喜爱紫砂的人们津津乐道,他的创作理念仍影响着很多壶艺家和陶刻家。因此陈曼生的贡献不仅仅是几个壶和几句切壶的铭文,其对于紫砂功不可没。</p>
<p style="TEXT-INDENT: 2em">&nbsp;&nbsp; 看官以为然否?</p></div>

帖子的最近访客

发表于 2010-11-15 14: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道理,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传奇温州mir2wz|rWanBoy Studios|中国壶迷俱乐部 ( 浙ICP备12017229号-5 公安备案105031|105258 )|人工智能    

GMT+8, 2025-2-23 01:59 , Processed in 1.160239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