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中国壶迷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326|回复: 8

再说传承紫砂文脉的三座大山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发表于 2011-6-16 22: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iv class="t_msgfont" id="message563655"><font size="4">再说传承紫砂文脉的三座大山<br/>——从冯骥才批评改变“手工制皮影”说起&nbsp; &nbsp;&nbsp; &nbsp;&nbsp;&nbsp;<br/><br/>今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实施。<br/>在学习、宣传《非遗法》之中,著名作家、全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认为,把遗产挖掘出来进入名录并不是终极目标,专家学者的任务并未就此结束。遗产在当下容易出现两个问题,一是被政绩化,一是被产业化。他以亲眼所见为例,陕西皮影进入了非遗名录,可是一些地方不再使用手工刻制皮影,而是用机器压制,这就使得手工文明变成了工业文明,手工的性质发生改变。<br/>5月21日,商业部老部长胡平在徐州的营销论坛上,明确指出,我国出口产品的中国文化元素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并呼吁增加产品的中国文化的含量。<br/>把这两位学者型领导的意见结合起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什么?<br/>一方面是专家在呼唤增加我国产品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元素的含量”,一方面是土生土长的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中国的优秀文化,却要人为地“降低其优秀的中国文化含量”,甚至不惜以“现代工业文明”去改变“有生命力的手工文明”。<br/>以此来观照,我想再说说传承紫砂文脉所面临的“三座大山”。<br/>宜兴紫砂陶传统技艺是首批列入“非遗名录”的。以此,紫砂陶技艺从宜兴的地方文化晋升到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中华民族的这点文化其内涵是什么?宜兴紫砂陶传统技艺,是中华民族陶文化的一支独特的血脉,它以天赋的中国特色矿产,以国际公认的拍打镶接的绝技制作成紫砂茶壶,紫砂茶壶以优于其他茶壶泡茶品质的器用价值,而对中国,以至于世界茶文化作出独特贡献的“非遗文化”,而且随着茶文化在中国,以至于世界的传播,它将以鲜活的生命力熠熠闪光。因之,作为“非遗”的紫砂陶文化,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是中华民族对茶文化有特殊贡献的“优秀文化”。<br/>我一再呼吁,2006年宜兴紫砂陶技艺列入“非遗名录”,不是传承的终结,而是步入到弘扬紫砂文脉的新时期,也遇到传承“非遗”的许多新课题。我曾形象比喻的“三座大山”,即是传承紫砂文脉中难以逾越的课题。<br/>独特矿产、世界绝技、传统艺术、益茶特质是传承、传播紫砂文脉的四要素。我们回过头来看,这对世界茶文化有贡献的“四要素”所受到的碰撞。<br/>其一,见色起意不问茶。民国初期从日本学习归来的王世杰,为了丰富壶体的色彩而添加了化工染色料,到1985年之后则更为浓烈,直到2010年5月央视批评紫砂界滥加化工料。宜兴见色起意添加说不清的添加料带来了两个质疑,一是“饮用安全”,二是“会有伤茶汤品质”。直至今日,没有科学依据说明“中华独特矿产”,科学证明最适宜制作茶壶的紫砂泥,添加目前宜兴常用的添加料,而没有“饮用安全”问题,而有与传统茶壶相似、相同,甚至更优于“其益于茶汤品质的特质”,恰恰相反的是越来越多的人,认知了紫砂泥说不清添加料的破坏价值。<br/>其二,易学高效不问茶。与“见色起意”为始,导致“饮用安全”、“会有伤茶汤品质”质疑相似,1958年紫砂界,以学习国际先进技术为始,以易学高效的价值,而不是为了“优化紫砂壶的泡茶特质”引进了西方的“石膏模具”作为“辅助工具”。到了40年后,也就是上个世纪90年代,人们惊奇地发现“辅助工具”以颠覆性的先进力,转化为紫砂业的“主导力量”,而“非遗”的“中华绝技”,竟成为“辅助手段”了,而且有“传统韵味的紫砂壶”成为了“罕见物”。进而,人们更深入地发现以“石膏模具制作的茶壶”,其泡茶的品质比传统紫砂茶壶“差远了”。<br/>茶壶的泡茶品质是紫砂壶的生命线。紫砂壶由于添加料、石膏模具,引发“泡茶品质”的危机,很自然地引起紫砂爱好者、茶人的关注、探讨。<br/>其三,电脑刻向手刻大举进攻。张大全先生是宜兴人,是位对紫砂壶艺制作全过程都有研究,且是位自己动手制壶、装饰的名家,他还是宜兴紫砂门户网站《宜兴紫砂陶》的著名版主,在紫砂爱好者中很有威信。他在见珠海《香山网》茶多酚版上说:“刻是“减法”,电脑可替代,绘为“加法”,目前的电脑无法替代。紫砂壶艺产地宜兴的陶刻总量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借助电脑刻的,仿真细刻是外行看不出来的。”我在宜兴看到价值数万元的紫砂壶上的书画,也有精彩的电脑刻。紫砂壶上以书画、陶刻等中华文化元素装饰而闻名世界,也是紫砂壶张扬的一个基本理由,但是在电脑先进力的面前,中国的传统陶刻让出了“十之八九”的天空。<br/>现代科技对紫砂文脉“四要素”的碰撞、冲击,是客观存在、是显而易见的。<br/>在商业文化中,胡平老部长呼吁我们的产品要有更多“中国文化元素”;在学习《非遗法》之中,冯骥才主席对用机器印制皮影的现象提出批评。以二位领导提出的观念,观照紫砂文脉“四要素”所受到的冲击,以及重申报轻传承的现象,紫砂“非遗”文化的传承、弘扬,不是更值得引起关注、探讨吗?<br/>&nbsp; &nbsp; 中华民族是个心宽包容的善于吸收的民族。但“非遗文化”的吸收要慎重、要科学、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因之,正确对待和处理这“三座大山”,紫砂文脉才能得以更健康的传承、弘扬。<br/><br/>&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 杨世明于《夏村书斋》<br/>2011年6月14日星期二</font></div><br/>

帖子的最近访客

发表于 2011-6-17 08:3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的文章看了都类似!
发表于 2011-6-20 08: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江南雨</i>在2011-6-17 19:56:34的发言:</b><br/>
<table style="TABLE-LAYOUT: fixed; WORD-BREAK: break-all"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body>
<tr>
<td width="35" background="images/dispbbs/top_l.gif" height="15">
<td background="images/dispbbs/top_c.gif" height="15">
<td width="16" background="images/dispbbs/top_r.gif"></td>
<tr>
<td valign="top" background="images/dispbbs/center_l.gif"></td>
<td>
<div>值得深思 </div><br/></td>
<td background="images/dispbbs/center_r.gif"></td>
<tr>
<td background="images/dispbbs/foot_l.gif" height="20">
<td background="images/dispbbs/foot_c.gif">
<td background="images/dispbbs/foot_r.gif"></td>
<div style="CLEAR: both; OVERFLOW: hidden"></div><img alt="发贴心情" src="http://www.zghmbbs.com/skins/Default/topicface/face1.gif"/> 江南雨 说: </tr></tbody></table></div>
<p></p>
发表于 2011-6-17 10: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出了绝大多数紫砂爱好者的心里话。若干年后,我们还能见到真正的紫砂壶吗?
发表于 2011-6-17 15: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值得关注!
发表于 2011-6-17 19:5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深思
发表于 2011-7-23 18:33:37 | 显示全部楼层
皮,工艺,本,真砂,核烧工.寒窗十年可能成才,紫砂三十载大概只懂皮毛.
发表于 2011-11-22 20:36:37 | 显示全部楼层
<div>讲出了绝大多数紫砂爱好者的心里话。若干年后,我们还能见到真正的紫砂壶吗? </div><br/>
发表于 2012-1-31 16:2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传奇温州mir2wz|rWanBoy Studios|中国壶迷俱乐部 ( 浙ICP备12017229号-5 公安备案105031|105258 )|人工智能    

GMT+8, 2025-2-23 04:17 , Processed in 1.228859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