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紫砂简史(借鉴部分论文资料) 从五十年代开始,紫砂业从硝烟中走来,在像裴石民、吴云根、朱可心、施福生、邵陆大、范正根、范祖德等一批老辈人的努力下,原本已经满目疮痍的紫砂业逐步走向正规;成立合作社,建立紫砂工艺厂,紫砂行业逐步形成了有序发展的产业链;直至九十年代,宜兴紫砂业已经到达了一个鼎盛时期。 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指导下,纯朴的紫砂工艺绽放出独特的异彩,无论是造型、制作方式、工具改良,还是受众群体的飞速扩张,都使得“紫砂”这朵民族奇葩绽放出万紫千红的色彩。 而今。紫砂界的后来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仅使得一批老款经典紫砂器造型得以传世,而且还创新开发了上千种新款式;艺人们在光素器、花器、筋纹器等三大传统器型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赋予了紫砂新的时代元素,使得古老的紫砂有了更强的生命力。 紫砂的创新还包括了色泽以及装饰工艺的变化。 谈到装饰工艺,花器的“攀枝梗”“贴叶子”也是重要装饰方式之一,祖父范祖德利用自己擅长的花器手艺,教育了一批新人,促进了紫砂装饰技法的发展。此外,紫砂的纹饰运用派生出了很多种类:浅浮雕、印花、贴花、镌刻及金银丝的镶嵌等。 新老工艺师们在原有的三大泥色基础上,通过泥配泥以及辅以适量氧化物的方法,大大丰富了紫砂色泽,使得花器壶里植物类造型需要的“近自然”颜色难题得以解决。 现代紫砂壶艺术以朱可心、顾景舟和蒋蓉为代表。著名老艺人还有裴石民、王寅春、吴云根等。他们的技艺是多方面的,但又各有所长。顾景舟技艺全面,喜作素式茗壶;王寅春、吴云根则以筋纹器壶为主;朱可心、蒋蓉又善制雕塑装饰的壶;裴石民除专长制壶外,还以制作形色逼真的花果小件著名;他们除了精心创作外,还培养了数以百计的青年艺徒,使紫砂这一代传统工艺后继有人。新一代的陶艺师不但在传统上有所继承,而且创造不少新颖的作品,在历届中外陶艺展中可窥其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