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5-31 15: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米芾〈1051年——1107年〉,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据临武县志记载,宋嘉定五年〈1212年〉由当时南宋临武县令王淮将米芾书写的“秀岩”两字摹刻于凤岩溶洞左侧的石壁上,以致使此洞易名,凤岩溶洞改称秀岩溶洞。
米芾在郴州境内的两处真迹题刻的时间是在南宋1212年和1266年,当时“秀岩”两字的摹刻人是临武县令王淮,苏仙岭白鹿洞石壁上“三绝”的摹刻人是当时的郴州知军邹恭。据资料记载,1101年米芾是从今天的广西藤县至广东连州北上到临武,看到了美丽的凤岩溶洞,并在当时的临武县衙留下了自己的墨宝“秀岩”两字;米芾在广西藤州得知秦观去世(秦观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今广西藤县〉而卒)的消息,继续北上路过郴州时得到了秦观在郴州写的词《踏莎行.郴州旅舍》,并且把秦观去世的消息告诉了好友苏轼(秦观的老师),因而才会有苏轼为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这首词写的跋(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写完跋后不久,苏轼也去世了,米芾得到了苏轼为秦观这首词写的跋,尔后创作了“三绝”并传到了郴州。由于米芾在书画届名气很大,以致米芾去世一百多年后被郴州境内的两个地方官员发现他的墨宝,并在两地的石壁上摹刻了他的墨宝;临武的“秀岩”真迹题刻比郴州苏仙岭白鹿洞的“三绝”真迹摹刻也还要早54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