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春大滇制茶日记之36 勐库东西半山的选择
勐库的茶似乎是传说中性价比最好的大树茶,在大滇的文章中,屡次提出了勐库是普洱茶的第二极,景谷是普洱的第三极。而勐库最近几年,更是提出了勐库十八寨,寨寨有好茶的概念。限于精力,大滇只能选择部分寨子来试做,而随着大滇团队的扩大,未来,我们会对这一地区进行更仔细的梳理。而这个过程,预期将是五年左右。2013年,只是选取部分典型寨子来分类制作。
那蕉是东半山典型的寨子,海拔在1700米左右,主要居住着拉祜族人,生态环境极佳树形看起来很粗大。但据有关资料,那蕉大规模种植茶的历史,应该是汉族在清朝末年进入后才有的,之前只有少量。这也就意味着多数茶的树龄应该在100多年,超过300年的较少。而直观看那些大茶树,很容易把树龄夸大。
那蕉毛茶的口感对于我来说,略显清淡,或者说是清甜,不是浓酽的那种类型,略带涩味,杀青偏轻。手工杀青,略带焦糊味,叶底偏绿。希望在压饼之前把黑点和焦片尽可能处理掉。基于那蕉毛茶的工艺,建议大家在半年后试茶,可望获得正常的口感,这也是勐库地区的茶我给予的普遍建议。当然,一年,两年会更佳,这才能体现出勐库茶的本味。
茶地多,采摘的人少,这似乎是现在名山茶区的主要特点之一。这些地区,远离城镇,都在山上,在茶叶没有兴起之前,都是当地最穷的地方之一。那蕉现在的茶叶价格并不高,农民受益不是很大,所以在那蕉,这里还有着一个我熟悉的产品:烤烟。那蕉村的烤烟种植较多,跟我老家相似。据当地人说,烤烟收入比较稳定,而茶价不稳定,所以最好还是都种些。茶价一年比一年好,村里建新房的也越来越多,但比起一线茶区来说,总体还是偏贫困。
而丙山属于勐库西半山,也是清末的时候开始大量种植茶树,海拔在1500米左右,并不算很高,苦涩味重,这一点,是大滇选择的重要原因,方便展示勐库茶的不同特点。丙山的老茶树,有部分被矮化了。这一点,是跟那蕉不同的地方。
制茶工艺方面,缺点依然,黑点,叶底偏青。严格来说,应该存放到年底再压制。所以,请大家等待。
总体来说,这两个茶的基本面不错,但问题都在工艺上,比起勐海易武有不足,但这也是当地的平均水平所致。我们期待着一起努力,明年能够有所进步。
大滇茶友俱乐部招募茶友中:172885548
(招募中。。。)入群验证:春晓
大滇春晓 QQ:2529675648 MOB:1364080804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