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中国壶迷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736|回复: 44

民国紫砂盆鉴赏 一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发表于 2013-8-1 17: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royce403 于 2013-8-1 17:09 编辑

紫砂盆名器鉴赏 三十一

      紫砂古盆名器鉴赏已经写了三十篇。这三十篇介绍的全部是明清紫砂盆。按年代划分,紫砂盆还有民国时期花盆、解放后到八十年的文革盆和少数八十年代后的名家盆。这些盆和明清盆相比,泥料、工艺和风格差异很大,鉴赏角度也不相同。
从本篇开始,鉴赏文章总名称将改为“紫砂盆名器鉴赏”,在此名称下面分三个子系列,分别是“紫砂古盆名器鉴赏”继续介绍明清盆,“民国紫砂盆鉴赏”介绍民国盆;以及“文革盆鉴赏”介绍解放后到八十年的文革盆和少数八十年代后的名家紫砂盆。每期发表一篇不定子系列鉴赏文章。
民国紫砂盆鉴赏 一

      民国时期从1912年到1949年,这段时间战乱不断,政局不稳定,紫砂艺人的生活和创作环境相对恶劣,艺人和收藏者在盆上表达的意愿和明清有很大的差异;紫砂原料由于开采原因,有些明清泥料到民国已经枯竭,民国盆的用料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盆的成型工艺也出现了变化,有一些明清工艺没有得到传承。这些影响使得民国时期好盆要比明清要少,但这一时期还是出现了一些好盆,尤其是在刻绘方面。本期介绍的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花盆。

1.jpg
      盆的泥料是极细的民国桃花泥,非常细润光滑,光凭手感很难区分和清代桃花泥的差异,但泥料颗粒是有实质差异的。这种泥料在民国时期已经是最好的了,出现在花盆上极为罕见。
    盆外粉段,由于民国时期段泥质地问题、粉段工艺问题和时间,粉段已经龟裂,这种情况在民国盆上是普遍现象。
盆全手工制作,喇叭形飘口,飘逸秀美,也是此盆的一大亮点;圈足、金钱孔,典型的民国工艺。盆缘、盆壁厚实,盆型稳重端庄,线条流畅,没有丝毫变形。
2.jpg
      盆上刻花鸟,牡丹花和寿丹鸟刻工极为精细,鸟的羽毛丝丝入微;牡丹花花瓣、叶子和干的层次分明,填色红、蓝、赭、黑、白、金丰富多彩,非一般民国刻绘盆所比。值得注意的是,填金。鸟的嘴、眼、羽毛、牡丹的花蕊以及落款是填金色的,在整个画面之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到目前为止,民国盆刻绘填金色只发现这一件。画面整体协调、饱满,主题内容富贵长寿,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jpg
4.jpg
      与画面相对应的是刻的诗文和评注:“宋苏轼牡丹诗曰,城里田员外,城西贺秀才。不愁家四壁,自有锦千堆。此乃仲殊僧所云弹琴种花陪酒陪歌之乐也。”诗文是宋苏轼的牡丹诗,评注是引用苏轼同时期仲殊和尚《越中牡丹花品序》中“看花局”里赏牡丹的评论:“弹琴种花,陪酒陪歌”。标题用隶书琢底刻,诗文和评注用行草传统双刀刻,两种书法字体秀丽,流畅。没有刻绘落款。
    当代陶艺大师鲍仲梅欣赏此盆后,对盆上的刻绘赞不绝口,他认定此盆绘画和书法远远超出当时任何一个宜兴刻字先生的能力,画稿诗文非当时陶工所做,一定是先请有名国画家在盆上作画,题诗,再由宜兴名家陶刻。陶刻也非任淦庭所为,但陶刻技艺和任相比有过之无不及。没有落款可能是因为画家要求,陶刻者因非自己画作而无法落款。
    圈足底部外落有“陶厂制造”的方章和“盘大”。陶厂1917年创立,但因不善治理而走下坡路。“盘大“是当时花盆班的徐盘大,吴云根的夫人,是民国时期花盆制作名家,与陈福渊齐名。
    从泥料、做工、刻绘总体来看,此盆的年代是1920年左右,在当时不是一般商品,而是文人玩家的定制品,盆上凝聚了民国时期紫砂盆艺家、陶刻家、国画大家以及玩家的共同心血,书画陶刻远超于一般民国花盆,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好盆。
盆的尺寸:上33.5下21高22

                                      杨世荣 申洪良

帖子的最近访客

发表于 2013-8-1 17:2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
发表于 2013-8-1 18: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刻绘真棒!欣赏!
发表于 2013-8-1 18:5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鸟刻的真神
发表于 2013-8-1 20: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盆,诸葛勋刻画的可能性比较大!
发表于 2013-8-1 21:2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发表于 2013-8-1 21: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13-8-2 06: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
发表于 2013-8-2 08: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盆好文章好,学习!
发表于 2013-8-2 13: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盆,好文章!!
发表于 2013-8-2 14: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美盆!美文!
发表于 2013-8-2 21: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带刻绘的老盆新盆已经记不清多少了,这只是“字、画、刻”三方面均可胜出的一只盆。
发表于 2013-8-3 13: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盆,
发表于 2013-8-3 19: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40年代晚期的东西.民国早期刻绘比这潇洒多了
发表于 2013-8-3 20: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得一见的好活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传奇温州mir2wz|rWanBoy Studios|中国壶迷俱乐部 ( 浙ICP备12017229号-5 公安备案105031|105258 )|人工智能    

GMT+8, 2025-2-23 00:49 , Processed in 1.211453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