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中国壶迷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壶迷

[转帖]历代紫砂名家小传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楼主| 发表于 2005-3-8 16:5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邵宝琴
锡山俞传邵宝琴 <>  邵宝琴(1906-1978年),宜兴蜀山人,15岁起跟随著名艺人俞国良学艺。俞国良见邵宝琴殷勤老实,刻苦踏实,且虚心好学,便毫无保留地将技艺传于邵宝琴,使邵宝琴既打下扎实基本功,又学到一手制壶技艺。   艺成后,邵宝琴一直跟随俞国良做下手,一边学艺,一边继续提高,直至成家立业。三○年代中期之后,邵宝琴以《狮球》、《木瓜》、《传炉》、《周盘》、《柿子》、《海棠》、《线圆》、《柿扁》、《掇球》等崭露头角。俞国良亲自叫宜兴书法篆刻名家镌刻「锡山俞传」之印款,赠于邵宝琴,以资鼓励。此段时期内,邵宝琴所用印款底款为「锡山俞传」,盖印为「宝琴」。邵宝琴制壶用泥较为讲究,造型圆方,筋纹均有,体态灵秀,壶体一般以中型壶为主。其《狮球》端正清盈,精工细作,棱角分明,匀称协调,为邵宝琴代表作之一。其《周盘》、《线圆》、《木瓜》简练秀气,温润细腻,为「宜兴利用陶器公司」、「宜兴陈鼎和陶器厂」常订品种之一。其《柿扁》、《海棠》、《扁腹》、《掇球》等壶稳重大方,线面流畅,均带有俞国良技艺的特点。其《小四方传炉》小中见大,圆润精致,别具一格,而为时人所喜爱。 </P><>  三○年代中后期为邵宝琴技艺最佳时期。这亦与俞国良传、帮、带的显著作用分不开。因邵宝琴所用印款为「锡山俞传」,曾有人误以为「邵宝琴」为「俞宝琴」,并散见于书籍刊物之中,以讹传讹,误传甚广,在此更正说明。 </P><>  四○年代之后,邵宝琴在家中配合丈夫倪祥林制壶,并为倪祥林所订的壶加工制作。其间也为「基德昌」、「利永公司」、「毛顺兴」、「立新」等老板制壶。此段时期所用印款以「宝琴」为主。1955年底至1956年初,邵宝琴参加「蜀山陶业合作社」成为第二批社员。1958年四月转为「宜兴紫砂工艺厂」职工,一直在成型车间制壶。六○年代后期退休,至1985年逝世于蜀山,享年72岁。
</P>
 楼主| 发表于 2005-3-8 16: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邵茂章
紫砂实业家邵茂章 <>邵茂章与自怡轩 </P><>  邵全章之三哥为邵茂章,自幼随父邵云甫学艺,曾得祖父邵夫廷指导,制壶手段高于邵全章。三○年代初为上袁著名实业家赵松亭聘用制壶(随父邵云甫一起聘用),所制《独钮》、《贡局》系列水平深受时人喜爱。四○年代曾跟顾景舟搭档制壶,在顾景舟帮制「陈升和陶器厂」制壶期间,顾景舟曾转让邵茂章制壶,所用印款为「自怡轩」,故顾景舟印款「自怡轩」茶壶中有一部分为邵茂章所制作。邵茂章的代表作为《一捆竹》壶,挺秀大方,神态自然,现藏南京博物院。
邵全章
紫砂实业家邵全章、邵茂章 </P><>  邵全章(1913~1993年),民初紫砂艺人。宜兴川埠上袁村人。师承祖业,自幼随父邵云甫(又名步云)学艺,亦曾得祖父邵夫廷指导,艺成后,经常与王寅春、沈孝陆一起制壶,因邵氏家业颇大,故邵全章制壶并不专心,人虽聪巧,制壶却较为一般。《掇球》、《仿古》为常制之品。 </P><>  至四○年代,邵全章转行为经营,牵头出资,将村上唯一的紫砂窑改成荷缸窑(即拿烧造紫砂的龙窑改为烧造日用陶器的龙窑),结果经营失败。邵氏家道中落,由于生活所逼,邵全章再度操持旧业,以制紫砂茶壶度日,四○年代后期所制《高圈足果圆壶》为邵全章创新制品,该壶材质段泥。身扁深,流三弯,把下垂,无口颈,钮立于乳头状盖面上。乳头盖面和肩部分饰「三角形」纹饰,高圈足挺立,较为端重。 </P><>  五○年代之后,邵全章脱离紫砂业,转行至耐火陶瓷行业,活动能力较强,经营得法,另辟新径,与紫砂壶界逐渐脱离,再也无缘紫砂壶界。
</P>
 楼主| 发表于 2005-3-8 16: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诸葛勋
( 1901-1969)当代宜兴紫砂陶刻名工。江苏宜兴人。小名伯勋。人物、山水、花鸟都能刻,尤长刻制人物。刀法利落洒脱,运线流畅,构图匀称,风格质朴。当代陶刻高手鲍志强、沈汉生都是他学生。
范泽林
当代紫砂陶刻名工。与任淦庭同时代人。能书画,精陶刻,刀法苍劲有力,曾在紫砂工艺厂从事紫砂陶刻。当代陶刻名师沈汉生,曾从范泽林学过陶刻。
谈尧坤
当代紫砂陶刻名工。与任淦庭同时代人。能书画,善陶刻,刀法纯熟,曾在紫砂工艺厂从事紫砂陶刻。
裴石民
( 1892-1979)当代宜兴紫砂名师。又名云庆、德铭。宜兴宜城镇人。十五岁从姐夫江左臣学习陶器制坯技艺。二十二岁至宜城利用陶器公司制作紫砂器,三十四岁时,由江左臣介绍到上海,为几家古董商仿制紫砂古代作品。这一时期,对提高石氏的鉴赏水平,增进技艺,起了很大作用。1955年,参加宜兴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从事紫砂设计制作。裴氏善制紫砂茗壶、文房清玩和花小品。如水丞、杯盘、炉鼎和蟹、蚕等,造型别致,形式典雅。他善于不断变化款式,创新立异,如水盂,先后就制作有“金蟾水盂”、“葫芦水盂”、“松段水盂”、“百菓水盂”、“金龟水盂”和“田螺水盂”等多种,形态各异,生动有趣。石民对修复古代紫砂作品,具有丰富经验,对泥色配置,形制的掌握,有独到的功力。曾为宜兴名士储南强所藏明代供春“树瘿壶”(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配盖,为南京博物院清代圣思“桃杯”配托盘,被誉为紫砂艺品之“二美”。裴氏紫砂技艺,名闻江南,有“陈鸣远(清初紫砂大家)第二”美称。
 楼主| 发表于 2005-3-8 16:5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云根
紫砂巨匠吴芝莱
开厂七老之吴云根 <>声名盖乃师 来者有几人 </P><>一代紫砂巨匠吴云根(1892-1969),又名芝莱,出生在蜀山小镇上一个贫民家庭,因家境贫寒,很少上学,十三岁时就在蜀山跟随师祖汪根宝学紫砂壶艺,*他的悟性和求知,三年学成满师。其时,清光绪三十一年,清廷已显衰败,经济日渐萧条,紫砂窑场大不景气,制壶难以度日,吴云根年少气壮,膂力过人,便经常依*帮人运泥坯和挑窑货为生,以免枵腹之苦。其时,他对紫砂壶的制作,从不间歇,稍不满意,则随手摔掉。其师傅汪根宝在带徒时,就是如此严厉地对待下一辈的,也正因如此,造就了一大批成就显著的制壶名家。在当时,吴云根以又快又好蜚声壶界,以擅长筋纹器为代表,所制线圆、弧菱、竹段、传炉等,无一不精,有「声名盖乃师,来者有几人」之慨。 </P><>巧艺轮出外省 关宜陶历史之先 </P><>1915年,吴云根二十四岁,由宜兴利用陶业股份公司介绍到山西省平定县平民陶器工厂任技师,同行的还有杨阿时、李宝珍,这是近代宜兴陶业界历史上,首次向外省推荐的第一批技师,令同道人刮目相看,足证其技术、艺术上已达到了相当造诣。在山西的三年中,他以丰富的实践积累,别出心裁,利用红炉(瓷器彩烤时用木炭做燃料的灶具)烧制紫砂,居然取得满意的色泽效果,又看出他在技与艺的结合上,思路的宽广,技艺之超然,推动了山西平定县制陶业的发展。
回家乡后,又度过了漫长的制壶生涯。1929年,他又受聘于南京中央 大学陶瓷科当技术员,后又到公办宜兴中学窑业科担任技师,1931年,他还推荐师弟朱可心进校担任技师,两人朝夕相处,联袂授技,延至抗战爆发学校才停办。 </P><>制技精湛 构思巧妙 </P><>具体谈到吴云根的紫砂作品,技艺精湛,构思奇妙,享有出神入化之美誉。他创作的提梁弧菱壶、双色竹段壶、大型竹提壶、传炉壶、线云壶、合菱壶等,曾多次被选定参加国内外的陶艺大展,声誉远播。他设计的竹节花盆、长方水底盆及新石铫壶、菱角茶具、柿子壶、鱼罩壶、春宁壶等圆器造型,在传统的手法上都颇具创意,受到人们的珍爱。
如他创作的双色竹段壶,取丰满的竹段为壶身,与盖选用段泥,壶嘴、把、钮选用紫泥,以竹节制壶嘴,并缀一小竹枝攀于壶体,又用弯曲的竹根构成壶的提把,盖面的钮也用小一些的曲竹制成,也有几片小竹枝叶舒展壶盖,疏密有致,竹叶似在风中摇曳,整体用两种泥色处理,色感和谐得体,色泽更显不凡,弥足珍贵。在成型处理手法上,竹节的纹理结构和节奏美感,疏朗的竹叶,竹枝和竹芽的生态美,都得到充分表现,人们可从作品中体味到翠竹的神韵。
还有柿子壶也很有特色,在普通的柿子造型中作出多种变异。有适宜装饰铭文且又光润的四瓣茎纹柿子壶,也有表现植物生态的翻盖柿子壶。所制作品,骨肉亭匀,光润内蕴,楚楚动人,为行家所珍视。他常用壶铭为「淡流黄于葵露,暗飘金粟之香」或「客来能解相如渴,火候闭评坡老诗」,盖款用「芝莱」,底款镌「阳羡吴制」。 </P><>弃门户之见 严师徒之训 </P><>吴云根尊师传训,重事业,植后学,为弘扬紫砂技艺呕心沥血。1954年,他参加了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提升为紫砂成型技术辅导员,成为紫砂顶尖人物之一。1958年,宜兴紫砂迎来了新一轮盛况,一大批新的学子进入紫砂殿堂,拜师学艺,开风气之先。他与任淦庭、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六位辅导员一起,各带徒二十多人,门墙桃李,极一时之盛。现在,吕尧臣、吴震、何挺初、葛明仙等一批海内外闻名的制壶高手,均出其门下,艺德双馨的汪寅仙最早师从吴氏而亲沐教泽。 据吕尧臣大师称,吴云根待人谦和、大度,德艺皆碑,作品如人品,敦厚、朴实。同辈中摒弃门户之见,相处甚笃,对徒弟要求则十分严格,师徒关系保持和谐。尽管当年他年已六十七岁高龄,对学徒们谆谆教诲,至今历历在目。尧臣回忆说,第一年学徒时,有天早上他提出开展一次师徒比赛,规定每人做六把红泥小传炉壶,每只有四条筋纹,用模型,还叫徒弟们先动手。大家心里想,师傅年纪大了,我技艺上比不过,速度总不会输你。我们把身筒光好后,才见师傅动手敲泥片,全手工货。最后,还是师傅先完工,还对每个徒弟作品作一番讲评,使我们从心底里佩服。 </P><>竹海觅灵思 紫苗皆成器 </P><>吴云根年轻时对竹子有一种偏爱,经常去山里竹林中观察竹的形态,不同地貌、朝阳与阴湿环境长出的竹形态都有区别,为他制作竹段壶充实素材,丰富内涵,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他教导徒弟们,用竹为题材,既要形似,更重神似,要懂得竹的生长、品格.制壶时就能融会贯通。有次,当着徒弟的面,他拿了—把竹段壶,出题问大家﹕盖面的「弯滴」是从那里长出来的?全场默然。约五分钟后,吕尧臣站起答﹕吴辅导,「弯滴」是从石头缝里长出来的。吴云根后来私下曾对人说,尧臣日后能成大器,是所有徒弟中出类拔萃者。就今天尧臣的艺术成就,其师断言并非虚语。
1979年10月,宜兴陶瓷公司进京办展,陶艺登场,轰动京华。政界要人,社会名流,文艺圈人士,竞相一睹紫砂风采。有位北京京剧四团小生肖润德,为京剧名丑肖长华之孙,接连四天都去展厅细心观摩,每件作品看得十分认真,有缘与参加办展的吕尧臣、高海庚相识。那次肖邀请吕、高去他寓所作客,他俩欣然前往,入室后,见茶几上摆着一套紫红色的线圆壶,尧臣脱口说这是我师傅吴云根做的。肖润德告知,那是1957年在北京一本展览时收藏的,这几年一直使用。尧臣说引添用得很好,无一点破损,色泽古朴,已不可多得了。肖说﹕「既是你师傅作品,你就带回去吧」。尧臣说﹕「不可,不可,还是你用着好。」被婉言谢绝。 </P><P>半生风雨 一代巨匠 </P><P>近代老一辈紫砂艺人,都走过风雨坎坷的前半辈子历程,苦况不堪回首。据吴荷珍提供的「忆父亲吴云根」数据中云及﹕「我是父亲最小的一个女儿,1949年我十四岁,*我父母亲的劳动收入来维持一家六口人的生活,生活困苦,四个子女中,只有哥哥和我读了几年书。父亲没有让我们兄妹四人继承父业,从艺紫砂。1955年,我报考公安被录取后,父亲叮嘱我,参加工作后,要很好的为人民服务,不能敲诈人民的钱财,不能欺压人民。父亲的教诲不时在我心中刻骨铭心。父亲一身光明磊落,公私分得特别清楚,直到他老人家去世,未给我们姐妹留下一件他个人的作品。」
「父亲一生勤劳纯朴,对劳动人民的感情特别深,有次厂里安排他去无锡疗养,他很过意不去,从宜兴乘车到无锡,因去疗养院还有一段路,那时公共汽车很少,他随身带着一只放换洗衣服的皮箱,便雇了一辆脚踏三轮车,他体谅车夫劳累,只把皮箱放在车上,反而帮助车夫在后面推着车走,到疗养院后,车夫只要二元钱,而我父亲却给了五元钱。对我们子女也同样如此,1960年三年困难时期,他有时来宜兴看望我们,总是先在街上吃点东西,生怕我们口粮不够。……」
吴云根从艺六十余年,于1969年不幸因故去世,享年七十八岁。他的作品与人品,将永垂紫砂艺苑史册。
</P>
 楼主| 发表于 2005-3-8 16: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寅春
( 1897-1977)当代宜兴紫砂名师。宜兴川埠乡上袁村人。十二岁从制壶名工金阿寿学艺。民国二十四年<>(1935)在上海仿制古代紫砂制品,从中鉴赏到历史上较多名匠佳作,这对他以后的紫砂创作有很大裨益。民国二十六年(1937)抗战爆发,返乡以自产自销紫砂为生。1955年参加宜兴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提升为紫砂成型技术辅导。王氏是位多产艺人,以速度快,质量好而著名。他制作的各式水平壶十分有名,一天能作十多件。技术全面,工艺卓越,不论四方、六方、八方、海棠、梅花和菊花等,各式皆精。口盖之吻合严密,间不容发,尤为卓绝。王氏曾设计制作很多紫砂品新造型,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为紫砂行业培养了一批新人,现很多均为技术骨干力量。他为家乡紫砂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儿子王石耕、王小龙,继承父业,都为制壶高手。
朱可心
( 1904-1986)当代宜兴紫砂名师。原名凯长。取名可心,取意于「虚心者可师,壶中水清心」,故名之。宜兴蜀山北厂人。十五岁从紫砂名工汪升义习艺,天资聪敏,勤奋好学,善取众家之长,不拘一格,刻意求新。民国十九年(1930),受聘为江苏省立宜兴陶瓷职业学校陶器工指导员。民国二十一年(1932),受聘于宜兴中学窑业科,任陶瓷技师。五○年代初,参加宜兴蜀山陶业社紫砂工场,1956年提升为紫砂成型技术辅导员。1954年,曾到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学习,与专家教授共同研讨紫砂陶艺。朱氏擅长花货造型,喜以松、竹、梅为题材,所作茗壶,皆法度谐宜,生意盎然,韵神俱佳。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创作了众多优秀紫砂精品,代表作有“报春紫砂壶”、“竹段紫砂壶”、“松鼠葡萄壶”和“彩蝶紫砂壶”等。“报春壶”以梅花报春为题,在挺秀饱满的壶身上,运用雕镂和捏塑等多种手法,生动地刻划了梅花不畏风霜严寒之英姿,端丽稳重,精致传神。1932年所作“云龙鼎”,获美国芝加哥“国际赛会”优秀奖;所制“竹节鼎”,构思奇巧,为宋庆龄收藏;六○年代为徐海东大将六十寿辰创作的“万寿紫砂壶”,后徐将此壶转赠给毛泽东主席;七○年代创作的“梨式紫砂壶”,作为国家礼品,由周恩来总理代表我国政府,赠予日本国田中首相。
陈经耕
当代紫砂陶刻名工。与任淦庭同时代人。善书画,精陶刻,刀法挺劲,曾在紫砂工艺厂从事紫砂陶刻。山水、人物、花鸟、书法皆能镌刻,技艺较全面。 </P>
发表于 2005-3-8 21: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谢壶迷兄!
发表于 2005-3-9 11: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壶迷兄。
 楼主| 发表于 2005-3-10 00: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壶迷朋友们服务,我很开心!
发表于 2005-3-10 09: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啊,美文共赏。
发表于 2005-8-16 10:3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好,真好东东!
发表于 2005-9-10 04: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难得的好贴</P>
发表于 2005-12-8 23: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美文共赏。
发表于 2005-12-15 20: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鱼化龙</I>在2005-9-10 4:24:35的发言:</B>

<>谢谢,难得的好贴</P>


辛苦啦!
发表于 2005-12-24 13: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志们说:首长辛苦了.
发表于 2007-10-8 11:48:41 | 显示全部楼层
见识了,谢谢楼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传奇温州mir2wz|rWanBoy Studios|中国壶迷论坛 ( 浙ICP备12017229号-5 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0576号公安备案105031|105258 )|人工智能    

GMT+8, 2025-8-3 22:08 , Processed in 1.201202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