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道具 举报
以下是引用[I]milojo[/I]在2007-5-11 11:17:42的发言:[BR]<>再細言:</P><>明末清初壺之粗,未必是製者力有未逮,工具精細繁多的發明與演變,泥料煉取技術的進步,亦在時代環境上成為決定性的紅線.換言之,紫砂史也是一部製者與泥料探索彼此極限度的歷史.天啟年間就有不是鑽賽的壺出現,代表了泥料煉取與對泥料認識的一大進步,只是符合歷史上對此時代的認識嗎?此壺要直接以壺面上的落款定其年代,證據力不足.</P><>另醉兄所貼之圖,我看來證據力亦不足,理由是兩者落款的意義是完全不相同的.此壺不僅落年款,更重要是落了詩句與製者之名.其意代表了</P><>此舉完全違背了當時藝者地位低賤的社會氣氛,據此而看,一樣欠缺有力證據.</P><>個人不是不看老,只是看此壺是離我們今人也很遠的後仿品.壺身上的刻款反而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鐵證.</P>
以下是引用[I]milojo[/I]在2007-5-10 10:14:48的发言:[BR]<>明末清初間,在壺身有落款了?</P><>存疑</P><>
大壶一把
以下是引用[I]milojo[/I]在2007-5-10 10:58:53的发言:[BR]<>時代風格,另一義代表工藝成熟度</P><>後人可仿前人粗製之工,前人卻無法有後世之進步.</P>
以下是引用[I]恒德堂[/I]在2007-5-10 12:46:23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milojo[/I]在2007-5-10 10:58:53的发言:[BR]<>時代風格,另一義代表工藝成熟度</P><>後人可仿前人粗製之工,前人卻無法有後世之進步.</P></div>是这道理!但前人也末必都是粗製之工,个人认为前人作品那种不可言传的味,后人无法超越!<也许是文化氛围的差异>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申请友链|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传奇温州mir2wz|rWanBoy Studios|中国壶迷论坛 ( 浙ICP备12017229号-5 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0576号公安备案105031|105258 )|
GMT+8, 2025-11-10 19:10 , Processed in 1.264068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