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中国壶迷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殷啸天

大壶一把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发表于 2007-5-9 23:4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帖子好长阿看到我累死。。。。。对于壶的执著的精神是值得晚辈学习的。。。。
发表于 2007-5-10 00: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有大图欣赏就好了
发表于 2007-5-10 10: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末清初間,在壺身有落款了?</P>
<>存疑</P>
<>亦無見鑽塞工法?</P>
<>更疑</P>
<>制者或許名氣夠大了,但要違反整個公認的時代技藝程度.</P>
<>不敢認同.</P>
发表于 2007-5-12 02: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milojo[/I]在2007-5-11 11:17:42的发言:[BR]<>再細言:</P><>明末清初壺之粗,未必是製者力有未逮,工具精細繁多的發明與演變,泥料煉取技術的進步,亦在時代環境上成為決定性的紅線.換言之,紫砂史也是一部製者與泥料探索彼此極限度的歷史.天啟年間就有不是鑽賽的壺出現,代表了泥料煉取與對泥料認識的一大進步,只是符合歷史上對此時代的認識嗎?此壺要直接以壺面上的落款定其年代,證據力不足.</P><>另醉兄所貼之圖,我看來證據力亦不足,理由是兩者落款的意義是完全不相同的.此壺不僅落年款,更重要是落了詩句與製者之名.其意代表了</P><>此舉完全違背了當時藝者地位低賤的社會氣氛,據此而看,一樣欠缺有力證據.</P><>個人不是不看老,只是看此壺是離我們今人也很遠的後仿品.壺身上的刻款反而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鐵證.</P>

感謝milojo提出看法,...
不過, 您上文的敘述,恐怕要翻轉現今大家對明末壺的既有研究及認知了,
发表于 2007-5-10 12:36:0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milojo[/I]在2007-5-10 10:14:48的发言:[BR]<>明末清初間,在壺身有落款了?</P><>存疑</P><>

这说法应该是不成立的,下壶盖子为后配,供兄参考!!!

大壶一把

大壶一把
发表于 2007-5-10 12:3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壶一把

大壶一把
发表于 2007-5-10 12:46: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milojo[/I]在2007-5-10 10:58:53的发言:[BR]<>時代風格,另一義代表工藝成熟度</P><>後人可仿前人粗製之工,前人卻無法有後世之進步.</P>
是这道理!但前人也末必都是粗製之工,个人认为前人作品那种不可言传的味,后人无法超越!<也许是文化氛围的差异>
发表于 2007-5-10 15: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恒德堂[/I]在2007-5-10 12:46:23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milojo[/I]在2007-5-10 10:58:53的发言:[BR]<>時代風格,另一義代表工藝成熟度</P><>後人可仿前人粗製之工,前人卻無法有後世之進步.</P></div>是这道理!但前人也末必都是粗製之工,个人认为前人作品那种不可言传的味,后人无法超越!<也许是文化氛围的差异>

支持。
制者环境变了、心境丢了、拜金重了!
呵呵~
发表于 2007-5-11 09:4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考慮當時明末清初工藝師之身份地位,如此一把壺,製者可以銘刻在壺身上嗎?</P>
<>存疑.</P>
<>另醉兄所貼之圖,跟此壺之刻工相差太多,我不敢說明末間壺皆無刻,但此壺製者之名氣,最有可能是被文人所延攬,一家又一家的製壺,壺身上可如此大剌剌的落自己的名字?</P>
发表于 2007-5-11 11: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細言:</P>
<>明末清初壺之粗,未必是製者力有未逮,工具精細繁多的發明與演變,泥料煉取技術的進步,亦在時代環境上成為決定性的紅線.換言之,紫砂史也是一部製者與泥料探索彼此極限度的歷史.天啟年間就有不是鑽賽的壺出現,代表了泥料煉取與對泥料認識的一大進步,只是符合歷史上對此時代的認識嗎?此壺要直接以壺面上的落款定其年代,證據力不足.</P>

<>另醉兄所貼之圖,我看來證據力亦不足,理由是兩者落款的意義是完全不相同的.此壺不僅落年款,更重要是落了詩句與製者之名.其意代表了</P>
<>此舉完全違背了當時藝者地位低賤的社會氣氛,據此而看,一樣欠缺有力證據.</P>

<>個人不是不看老,只是看此壺是離我們今人也很遠的後仿品.壺身上的刻款反而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鐵證.</P>
发表于 2007-5-12 18:2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7-5-13 23: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P>
<>福哥言重了.</P>
<>我只是對出土物向來多疑,特別是雖然從明末開始文人多喜紫砂,但也</P>
<>向來將此物列為雜項類,著墨不多亦不詳盡.容易給後人上下其手.</P>
发表于 2007-5-14 00:3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雖然不知此壺是否為出土之物,但明末清初傳器向來缺乏,甚至也有是否到代的疑問.</P>
<>但若按文中所述,這也反轉了歷史上對明末年間社會階層的描述.</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传奇温州mir2wz|rWanBoy Studios|中国壶迷论坛 ( 浙ICP备12017229号-5 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0576号公安备案105031|105258 )|人工智能    

GMT+8, 2025-7-27 19:02 , Processed in 1.201202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