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1-6 14: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一壶春水</i>在2007-5-15 2:45:47的发言:</b><br/>
<table style="TABLE-LAYOUT: fixed; WORD-BREAK: break-all"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body>
<tr>
<td width="35" background="images/dispbbs/top_l.gif" height="15">
<td background="images/dispbbs/top_c.gif" height="15">
<td width="16" background="images/dispbbs/top_r.gif"></td>
<tr>
<td valign="top" background="images/dispbbs/center_l.gif"></td>
<td>
<div>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alpina</i>在2007-5-12 0:12:23的发言:</b><br/>
<p>難得有值得討論的帖子^^"<br/>我們都知道 古玩鑑賞 甚至判定年代<br/>自古而今基本上都是類比法 比較受到肯定<br/>也就是同類相比.因為!古玩藝術品甚至紫砂 都是在玩他的製作年代 不是原材料的生成年代 所以製作年代才是大家比較注意學習的焦點!</p>
<p>50歲以上含50歲上下的台灣人 如果正好在這時間玩茶壺 大家都會認同一點 就是當時台灣玩壺是沒多少書面資料的 再說茶壺基本上都是水平壺 反正好泡茶賞玩就可以!<br/>1980年代初 台灣出現有幾個作古壺的 期間一個大家比較熟悉的 就是前些年在丁山開真空管音響店的陳*芳 [以下保留他人全名隱私]他是澎湖人 和幾個是最早在福建沿海跑桶子的前輩玩家 由於沿海之便 才把朱泥小品帶到台灣 當時大家哪知道誰是誰 完整3000-5000台幣 小缺1500等等亂賣!當時我可以肯定丁山沒人專業仿朱泥壺!</p>
<p>隔幾年 由於當時只限大陸有親屬的才可以探親<br/>期間有先偷跑的 好比李*任 洪*凱 算的上是第一批仿製高等壺的 甚至丁山古龍窯就曾經被他包過一年 這是不爭的事實<br/>大家應該記得 丁山當時仿茶壺 還是比較在意台灣市場 仿朱泥壺遠比仿紫砂受歡迎 不過由於當時沒人仿過硃泥 甚至看都沒看過的小茶壺 怎會說是古壺 許多作胚的工手確實不知如何著手!作品優缺自不在話下!</p>
<p>再談仿硃泥茶壺 有幾點困難 或者說是破綻提出來供大家參考 泥料買現成的首先不可能過關 自己讓工人挑硃泥 再練泥再澄泥等等 有時因為澄化時間不夠 很常見到窯裂現象 再說表面毛囊都太粗糙 不後續處理拋光很難上手入眼 萬一萬一打壞了裡面一定是本色泥 不會是紫黑色的古窯現象!<br/>當時丁山是逢四逢九才燒朱泥 一大堆有的沒有一起燒 哪怕送多幾條香菸 說實在也很難燒到位 這是仿制難處之一.</p>
<p>接著談作胚工手面臨的問題: 肯花大錢的仿制就是拿實物仿實物 照本宣科 做個像樣 讓作胚的只作一把 他自己都沒摸熟基本工 就要換樣了 甚至燒出來是壞品 連胚錢都沒 因此以當時很少只做單一把的仿品 通常多作幾把 是比較可以被雙方接受的 這種仿朱泥小品就算成品 也還是有許多破綻需要解決的!</p>
<p>好比說做好胚了 接著打款或刻款<br/>如果實物是刻款 那到比較簡單好辦 如果是印款 當時說真的拓印還不是很常被用到 畢竟是小把朱泥 一拓款一收縮 特別是把下的好比聖和 寅春之類的 那簡直是小到不能在小的章 根本難以仿真!其次惟有選擇刻款 刻款再會刻還是常見的那幾句詩詞 難達原創的造詣 再說所謂的小硃泥3刀刻工 這些款的人 以前從來沒刻過 老實說刻不熟練自然也是正常 簡單說又是另一難題!</p>
<p>第4:再談一點老朱泥成型工藝 小弟所謂成型工藝很概要的簡介一遍 先不談工具上的差異 就從接合修整的角度上來談<br/>接點才是最關鍵 從嘴.把.壺底.壺身.紐.出水孔.再到推牆部份.刮底部分 一個從來沒掌握老朱尼作胚的工手 哪裡知道該怎作 甚至連概念都沒有 所以破綻百出 我們也都常見這一類茶壺!</p>
<p>清末朱泥:泥面紅硃 砂性少 <br/>補充上面茶壺生態 由於台灣當時玩硃泥者眾 再供需不平衡<br/>才有仿制 也才有壺商到泰國 越南等地去找清晚期的珠泥小品 甚至都最後到歐洲都是市場導向的結果 因此就可以從清晚期的硃泥導入看藏壺兄分享這把壺 清晚期硃泥常見幾個規則 1水平2漿面厚很少沙性3內牆很長4很少三刀刻款 幾乎都是鉛款或寫泥5紐座不明顯6很少3灣嘴7細把 細紐 細嘴 8型制很單調 幾乎都是那幾種壺型!簡列這幾點 再看一遍藏壺兄的這把明遠款的 比照一下 隱約可以看出有細沙 不似以上晚清的概率 那更不是新的 再說:底銘仙人之掌難踰 六字款其字義 以我的解讀 :就是前人智慧拔尖的造詣 有如仙人掌一樣的難以跨越 再在顯現出這把壺的精隨!<br/>簡單敘述到此 有必要大家再討論 謝謝大家參與!</p></div>受益良多,感谢!!!!! <img title="中国壶迷论坛" alt="" src="http://www.zghmbbs.com/images/emot/em01.gif" onload="imgresize(this);" align="middle" border="0"/><img title="中国壶迷论坛" alt="" src="http://www.zghmbbs.com/images/emot/em02.gif" onload="imgresize(this);" align="middle" border="0"/><img title="中国壶迷论坛" alt="" src="http://www.zghmbbs.com/images/emot/em02.gif" onload="imgresize(this);" align="middle" border="0"/><img title="中国壶迷论坛" alt="" src="http://www.zghmbbs.com/images/emot/em02.gif" onload="imgresize(this);" align="middle" border="0"/><img title="中国壶迷论坛" alt="" src="http://www.zghmbbs.com/images/emot/em02.gif" onload="imgresize(this);" align="middle" border="0"/> </div><br/></td>
<td background="images/dispbbs/center_r.gif"></td>
<tr>
<td background="images/dispbbs/foot_l.gif" height="20">
<td background="images/dispbbs/foot_c.gif">
<td background="images/dispbbs/foot_r.gif"></td>
<div style="CLEAR: both; OVERFLOW: hidden"></div><img alt="发贴心情" src="http://www.zghmbbs.com/skins/Default/topicface/face1.gif"/> 一壶春水 说: </tr></tbody></table></div>
<p></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