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中国壶迷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750|回复: 8

[转帖]八旬壶痴集壶逾千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发表于 2007-8-4 10: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珠 江 晚 报
八旬壶痴集壶逾千
    明代李渔这般评价紫砂壶,对于紫砂壶迷来说,小小一把紫砂壶又岂是一个精字了得?
    “新买来的一把壶,初时是被它的外型吸引,待用它泡茶后,壶的味道就慢慢渗出,此时再看这把‘养过’的壶,是不舍得送人的。”紫砂迷这般说。
    他们口中“养过”的壶,亦即是以茶浇壶,紫砂壶的色泽慢慢产生变化。一把好壶在有心人“养过”后,会用之愈久,光亮愈新,色泽愈沉。
    亦有的壶痴是“不见则已,一见爱不释手;不集也罢,一集终生不休!”
    集有逾千把壶的林志宏,想必是这“终生不休”的壶痴之一。
    在林志宏的家里,几乎每一个角落都放有他的宝贝壶,从购自里斯本的铜壶,到在本地无意中寻得的印度壶,又或购自神州大地的紫砂壶,每一把都是他的心头好,每一把都有一个故事。当然,他至爱的是紫砂壶,藏品中绝大部分也是紫砂壶。

乐趣在求知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跑到林志宏家中,坐在一大堆壶里,手里端着一把壶,听这位八旬老人细说壶的故事。
    “这三把壶是最早的藏品”,林志宏指着一把“岁寒三友”、一把“提梁竹壶”及一把竹型壶说。
    虽说当年是新手,但林志宏的眼光一点也不赖。“岁寒三友”壶以贴花手法生动地展示梅、竹、松三种植物,竹型壶则是薄胎,讲究制壶者的技法,弄不好壶会漏水。
    “你看看这把‘提梁竹壶’有何特别之处?”林志宏有心考考访客的眼力,原来好戏在后头。
    此壶仿竹型,翠绿色,如一节刚斩下的竹子,细看提梁处模仿三段竹子搭成,且雕有榫位镶嵌,外加两根做得似模似样的“竹钉”钉着,而壶身的竹子边更细心地磨过,仿如割下的竹子般。制壶者不单手艺高,心思也细。
    “集壶的乐趣在此。”林志宏说买到一把好壶,细细品味制壶者的技艺,一乐也。当然另一乐是识宝。
    “有一趟在内地某商店买了一把壶,才刚转身,卖壶的走来央求我退壶,原来另有客人见宝心起,愿出高价购下此壶。”林志宏是典型壶痴,怎肯放弃心头好?立即摇头。

随缘随心
    都说物归有缘人,集了十多年紫砂壶,林志宏有时亦是凭缘寻获好壶。
    十多年前,他买下一个仿古竹壶,没想到时至今年的七月,他无意中又在拱北寻到一个仿古竹壶,两壶外型一模一样,壶的泥也是一模一样,更妙的是出自同一人之手,只是两壶大小不一,并放一起,犹如母子。
    “买壶有时讲缘分。”看似很妙,其实讲的是买者的心思、心意,有心去寻,有心去买,自会买到好东西。
    有的人收藏是为了升值,亦有的是为了兴趣,林志宏肯定属于后者。
    “家父很爱收藏,古玩、玉器买了一大堆。我呢,一个穷教书,没什么钱,爱喝茶,就玩玩壶吧。”林志宏笑称闲钱不多,买不起贵壶,反正见到漂亮的,有趣的壶,而自己的经济能力又能承担的,就买把玩玩。
    随缘、随心地买壶,少了几分争名逐利的苦恼,不单玩得轻松写意,更时有意外的惊喜。
    数年前,林志宏在展销会上看中一个雕漆执壶,古色古香,但售价太贵,林志宏纵使很喜欢,亦舍不得买。待到展销会结束,主人家割价抛货,林志宏终以低价买得心头好,搬回家中再三欣赏。后来才知此壶是仿明代名家时大彬的“紫砂胎红雕漆执壶”,真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这把虽是仿品,难得手工半点不马虎。

仿品亦醉人
    林志宏不介意收藏模仿品:“仿得真也是一种手艺。”见过他收藏的两把仿清代名家陈鸣远作品的“蚕桑壶”,两壶均出自当今年青工艺师之手,一把做工精致,将蚕宝宝活灵活现于壶面,连蚕蚀桑叶留下的齿痕亦纤毫毕现;另一把则空有其型而欠缺神韵,一条条蚕僵硬地伏在壶上,半生不死。俗语云:“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一比之下,高低立见,旁观者也从这一比之下,得出鉴赏力。
    他也试过以廉价买来一个名家仿品,没多久在别处见到同样货色竟标高价待沽,林志宏也不由得笑起来了。
    假的、仿的、冒的紫砂壶太多,林志宏说实在难以分辨:“要确定是否出自名家之手,定要讲究货出何处。”但林志宏从不讲究:“我又没打算把壶转卖出去,收集了这些年,只会把相同的壶送人,不会卖。”

以壶结友
    因为藏壶是为兴趣,林志宏亦没怎样为家中的壶细辨身世,反正这逾千只壶,都是宝贝。
    喝茶、集壶,乃怡情养性之事,而林志宏从喝茶到集壶,不单是件赏心乐事,亦以茶会友,以壶结友。
    林志宏爱看壶、集壶,外出旅游,凡有壶的地方就一定要去瞧瞧,紫砂壶展更是他必看的项目,也因此结识了不少紫砂壶工艺师,有的更成朋友。如高级工艺美术师吴亚平,钱鹂媛夫妇便是林志宏的好友。
    “我到内地探访他俩,两人很开心,各自送了一把壶。”林志宏特地拿出这两把珍藏的壶给访客看:“钱鹂媛的那把只许看,摸不得。”
    吴亚平送的是一把镶金线“万象更新”壶,造型简练典雅。钱鹂媛的一把则是“梅花壶”,以古拙的梅树作为造型,上缀数朵盛放的梅花。梅花每瓣花瓣均是先以紫砂制成后再逐一贴在壶上,有别于常见的雕花手法,故每朵花均玲珑浮现于壶面,栩栩如生。难怪林志宏小心翼翼,不许旁人触摸,怕的就是一不小心抹下一片花瓣,毁了造壶人的心血。
    林志宏藏的另一珍品“庆澳门回归壶”则是他的另一位好朋友,紫砂陶艺名家许四海的作品。此壶所刻的“澳门回归”四字出自本澳知名人士马万祺之手,当时许四海送了两把壶来澳,一把给马万祺,另一把则给林志宏。
    林志宏还和不少紫砂工艺师甚为投契,当中包括当代著名紫砂陶艺家、工艺美术大师蒋蓉之女蒋艺华。他亦透过蒋艺华认识了一代名师。
    “蒋蓉说送把壶给我,但礼太重了,怎可收?”林志宏婉言道谢,能和志趣相投的人相识已是一种缘分,一种乐趣,也不苛求从中得到什么好处,这就是林志宏十多年以壶结友的目的。
    “我是八十岁的老人,子女长大成人,没什么求,闲来喝杯茶,玩玩壶,已心满意足矣。”
    于是,林志宏将位于妈阁庙附近一间住宅改为“聚紫轩”。“紫”即紫砂,放上茶壶,茶书,设上茶座,布置雅致,闲来约上三、两知己,在此品茗赏壶,谈天说地,逍遥过日子。
    文/古玟  图/谭志胜(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澳门》杂志提供)

鉴赏紫砂壶
    据说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极推崇宜兴紫砂壶,他在被谪居宜兴时,闲来喝茶有三讲究:“茶壶要用紫砂提梁壶,茶叶要用阳羡唐贡茶,烹茶的水要用金沙泉。”当年苏东坡爱用的提梁壶,今天已被后人干脆命名为“东坡壶”。
    一般来说,紫砂壶分为几何形体造型,筋纹器造型,水平壶和茶器造型四类,各具特色,有所谓“方非一式,圆不一相。”
    澳门爱茶的居民在喝茶之余,也会被古朴的紫砂壶吸引,故紫砂壶的爱好者为数不少,当中有如林志宏般集壶十多年的老手,但更多的是入门新手,怎样选壶是他们要学的第一步。
    “初买壶,不要过分求贵,只要自己的感觉。”林志宏说初买壶时,靠的是自己的审美眼光,觉得这把壶外观舒服,喜欢它的外型便可以了。
    看过外型,便需细心观察壶的质素,专家说可从四方面着手。
    一、质地:壶的泥质,要求胎骨坚,色泽润,买时可以壶盖轻轻在壶口边拨刮,若发出轻扬铿锵之声,则壶质靓。
    二、味道:闻之壶的味,若是新壶,可能有泥味,问题不大,若闻到火烧味,油味等异味,不可买。
    三、紧密度:即壶盖与壶身是否紧贴,若不贴,则易散茶香。初买者可以注水入壶测试之,当壶中注满水,以倾壶时水只从壶口出而不会自壶盖渗出为合格,然后再以手压住气孔,再倾壶,此时水应不流出,则此壶的紧密度好。
    四、手感:以手触摸紫砂壶,一把好壶必选用优质紫砂,当以手轻轻摸抚之,感觉是细滑、舒服、不黏手。
    待买壶累积了一定经验,也就可以进入养壶的阶段。
    养壶即以茶汤淋浇,擦拭壶,以令壶色更润泽。有一名壶痴一有空就呆在家中,以茶汤抹拭收藏的紫砂壶,旁人看之只觉麻烦,有点无聊,他则乐在其中,套用他的话:“把壶养出色泽来,有无穷乐趣及满足。”

帖子的最近访客

发表于 2007-8-5 16: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介意收藏模仿品,也是一种玩法,呵呵
发表于 2007-8-5 16: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老紫砂[/I]在2007-8-5 16:53:59的发言:[BR]不介意收藏模仿品,也是一种玩法,呵呵


肯定可以玩,三十年代上海作坊场的东东现在可是上拍卖行的!
发表于 2007-8-8 21: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千把壶啊,要是能上PP就好了
发表于 2007-8-9 09:4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7-8-10 22: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7-10-10 11: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才是收藏的最高境界哦,佩服!!!</P>
发表于 2011-11-9 12:49:31 | 显示全部楼层
玩壶玩乐趣
发表于 2011-11-22 19:44:33 | 显示全部楼层
<div>不介意收藏模仿品,也是一种玩法,呵呵 </div><br/>总有大师一点影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传奇温州mir2wz|rWanBoy Studios|中国壶迷俱乐部 ( 浙ICP备12017229号-5 公安备案105031|105258 )|人工智能    

GMT+8, 2024-10-2 22:40 , Processed in 1.434858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