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中国壶迷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1|回复: 1

黄金法则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发表于 2016-12-23 16: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金法则(GOLDEN RULE):使用科学眼睛(scientific-eye)方法首先要确认壶是老;然后,使用艺术眼睛(artistic-eye)方法确定老壶的年代.......
他们说,有没有标准来判断一把壶的真实性更准确的年代。
这是因为,在任富收藏还没出现时,考古工作的努力太少出现,明清墓葬里面全中国仅有29把考古发掘出来的紫砂壶,就像南京博物馆出版书籍《砂壶汇赏》一书中提到,以出土器物为坐标的断代鉴定是最好的。
现在任富收藏有成千上万考古发掘的器物大有帮助,集思广益,发明了用于确定老壶的真实性和年代标准。(相信美国,这是比在犯罪侦查法医科学更容易)
和很重要的紫砂壶“黄金时期”是清康雍乾三朝代,这两个判断标准(criterion)加起来可以确定年代。
第一个标准采用科学眼睛(scientific-eye)方法,应用的科学依据来确定一把壶是老的或假的。例如壶身体上几百年的腐蚀,老的颜色,几百年的滋生钙,老磕碰裂(和新的磕碰裂不一样)和其他的等。
第二标准称采用艺术眼睛(artistic-eye)方法,看起来至少有四个的主观标志:1)壶的形状,2)工艺,3)泥料,4)刻款铭文(但是这个方法是很弱点的)。
不幸的是有一个前提:骗子现在可以伪造的形状、做工、泥料和刻款铭文的老壶。
但幸运的是,造假者不能也无法伪造百岁腐蚀和钙的生长。
是的,你已经得到它了:任富收藏已经发明了最有权力的判断标准来拯救老紫砂壶,也就是说仿壶不容易骗你们的好办法。假如没有这个发明老紫砂壶完了,有组织安排的骗子们和仿造的高手欺诈猖獗破坏力量(因为老壶市场需求量大)。
这是一个很聪明的决策者的想法,使用这两个判断标准(criterion)合起来变成一个最有权利的鉴定。
举一个例子来讲,如果有人想卖给你一把紫砂壶,他/她声称是老的乾隆时期,和你不知道壶是老的还是仿的?
很简单:走到这一步,你跟到我们的建议,来任富收藏的学习计划培训班或每周的展览来了解科学眼睛(scientific-eye)方法,因为你必须要研究和亲眼动手真的老壶,用60倍的放大镜,因为不同的方法,你可以从中学习艺术眼睛(artistic-eye),看图片没有看到真正的壶就行了。最重要要用任富收藏的考古发掘出土壶来研究是最有自信心的。(你要跟谁学?决定在你自己,中国有句古话名师出高徒,就像刘翔的教练一定是世界顶级教练,如果是普通的教练教,结果就会不同)。
这种革命性创新的思想方法,就像医生的处方药为潜在的病人,即第一医生必须发现病人有病,如果人有疾病才可以开药物治疗配方。(相反,如果没有病就不需要开药给人了!)
所以,它的意思是,你不能用艺术眼睛(artistic-eye)方法对自己喜欢的人几乎都做。你必须把科学眼睛(scientific-eye)方法和艺术眼睛(artistic-eye)方法合起来鉴定确保你没有昂贵的教训买到假的壶。(这就是为什么398个夏商周青铜器没有一个假的,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的鉴定人讲,都没见过这样厉害的人,没有买到一个仿的青铜器)。
享受任富藏品考古张贴。
P / S:只要用艺术眼睛(artistic-eye)方法是非常危险的,使用自己的(不用科学眼睛(scientific-eye)方法),因为每个人或每个专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同宜兴茶壶,造型,工艺,泥料,和刻款铭文。
但是百岁腐蚀或钙生长数百年,这是科学眼睛(scientific-eye)方法使用,是一种自然产生的,而不是人能做出来的,没有很多不一样的解释,只有一个科学解释。
就像一个18岁的女孩和一个81岁老奶奶,这个18岁的小女孩装扮成81岁的老奶奶的样子,有可能一样吗?(相反的,81岁的老奶奶装扮成18岁的女孩会像吗)……..这个你放心,没门!皱纹是伪造不出来的。
这就是为什么10个学习8个老师(大多是骗子伪装的)使用艺术眼睛方法来教相信他们的学生,骗学生购买他们的假壶。
换句话说,这科学眼睛(scientific-eye)方法是学生的救世主,但是骗子的地狱!!!
任富收藏的考古记录:
(1)
宝物类型:宜兴茶壶
(2)
编号: 413
(3)
描述:光货
(4)
年代:参考《海丝茶烟》书籍
(5)
生产起源:中国宜兴
(6)
名家作者:学文
(7)
原料:紫砂
(8)
找到的地方:机密
(9)
找到的时间:机密
(10)
尺寸:参考《海丝茶烟》书籍
(11)
文献证明书:参考《海丝茶烟》书籍
(12)
考古的评论:盖子丢了,还在库房,找不到,因为库房还有好多海捞的东西,这把名家壶很少见
(13)专家的评论:大部分专家不会看这把壶的年代

Image (16)_副本.jpg
放大镜(1).jpg
413(4).jpg
413(7).jpg
413(8).jpg
413(9).jpg
413(10).jpg
413(11).jpg
413(13).jpg
413(15).jpg
413(17).jpg
413(18).jpg

帖子的最近访客

发表于 2016-12-23 18: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土器,土沁痕迹轻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传奇温州mir2wz|rWanBoy Studios|中国壶迷俱乐部 ( 浙ICP备12017229号-5 公安备案105031|105258 )|人工智能    

GMT+8, 2025-2-23 04:19 , Processed in 1.241050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