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中国壶迷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882|回复: 2

[转帖]时大彬时代的成熟期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发表于 2008-1-9 12:4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紫砂茗壶的制造在经历了供春时代之后,终于在瓷器主宰了千年之后,在众多种类的茶具中跃居主导地位。李渔在其《闲情偶记》中说:“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从万历后期开始,紫砂茶壶的地位得到了最终的确定,紫砂茶壶的制造技艺也走向了成熟。
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的壶艺家和制壶匠人,仅有作品传世的就不下数十位,在这些壶艺高手中最杰出的要推时大彬和他的两个弟子──李仲芳和徐友泉。
时大彬,号少山,万历年间人,其父乃是供春之后最具盛名的“茗壶四大家”之一的时朋(一说时大彬为时朋之父,但据两人的活动年代来看,大彬应为时朋之子)。
时大彬的主要创作活动集中在万历中后期,他把紫砂壶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且使紫砂茗壶深入人心,特别是成为文人墨客必不可少的日常使用和欣赏相结合的案头珍玩。他技艺非常,紫砂茶壶造型中的“自然形”、“筋纹形”和“几何形”器在他的创作中都有涉猎,并且都显现出极高的艺术成就,紫砂茶壶作为一门造型艺术,可以说是到了时大彬的时代才真正完善起来。
时大彬活动的年代,紫砂匠人们已经开始注重人工调和砂料,早先单一的泥料已经开始为各色的泥料和在细砂中混入粗砂的“调砂”所代替,时大彬的作品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是采用“调砂”所制成的。吴骞在谈到时大彬制壶时说他“或陶土,或杂砂缸土,诸款具足,诸土色亦具足。”(《阳羡名陶录》)可见,时大彬对于泥料的使用是很广泛,又很讲究的。
在砂壶的款式上,时大彬承袭供春及其父时朋之外,又大大地丰富了紫砂茶壶的式样,有很多后世流传的砂壶款式均是首创于时大彬。
时大彬的制壶技艺超群,他年轻时喜做大壶,而后经过名士陈继儒(号眉公)等人的点拨,多做小壶。《阳羡名陶录》说他制壶“不务妍媚而朴雅坚栗,妙不可思。初自仿供春得手,喜作大壶,后游娄东,闻陈眉公与琅琊太原诸公品茶、试茶之论,乃作小壶。几案有一具,生人闲远之思,前后诸名家并不能及,遂于陶人标大雅之遗,擅空群之目矣。”对他的壶艺和作品极其推崇。
时大彬传世之壶中的代表作:
1 题“天香阁”的调砂提梁壶──这把壶现藏于南京博物院,壶用泥料为调砂,直径16厘米,壶身浑圆,壶嘴呈六棱形,上小下大,颜色暗栗,盖内刻有“天香阁”,显然是为人订制的,盖内具“大彬”款。此壶古朴端庄,厚重大方,维壶体较大,显然是时大彬早期的作品。
2 凤首袱印壶──此壶为已故著名画家唐云先生所收藏。壶呈紫黑色,泥用调砂,正和“银砂闪点……珠粒隐隐,更自夺目”之形容。壶身为一包印的包袱,壶流弯曲作凤首状,把为龙首,壶身、壶流、壶把,生动异常,大见制作者超凡的功力和想象力,是自然形器的杰作。
3 扁壶──这把高仅6. 3厘米,直径14. 1厘米的扁形壶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壶呈深紫色,调砂,题款为“源远堂”。这把壶胎壁极薄,造型和谐,线条流畅,很见功力。
4 僧帽壶──此壶仿明宣德窑所出之宝石红僧帽壶之样式,但在形式上又有所发展创新。此壶为已故著名画家唐云先生所藏。壶身呈六角形,壶盖周围为五瓣莲花,状如僧帽,第六瓣莲花的位置为壶之流,颜色暗栗,有古铁之色。
5 三足圆壶──1987年出土于江苏无锡甘露乡,现藏于无锡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此壶呈暗红色,砂质较细,造型古朴,颇有古青铜祭器之风。壶把下端之壶身上有“大彬”二字的楷书款识,字迹工整遒劲。该幕主为华师伊,是南京翰林学士华察之孙,系名门公卿之家,可见时大彬的作品在当时确是文人雅士之爱物。
6 线豆壶──此壶现藏于上海博物馆,造型细腻精巧,可以看出作者把握成型工艺的谙熟,泥色温润,砂质细腻,壶高6. 4厘米,直径仅为10. 3厘米,显然是在受到陈眉公等人的影响而改变风格后的作品。
7 鼎足盖圆壶──此壶于1987年出土于福建漳浦明万历年间工、户部侍郎卢维桢之墓,有墓志为证。壶色较浅,盖仿古鼎之底,顶三足,壶底有楷书“时大彬制”四字款识,有古风,流、把搭配周正,整只壶端庄稳重。
8 玉兰花壶──此壶是自然形的代表作,整把壶呈一朵倒扣的玉兰花形,色呈紫红,砂质较细,等分的花瓣和花蒂分别构成壶身和壶底。
9、紫砂胎红雕漆执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该壶以紫砂为胎。采用漆器制作工艺,可谓别具一格。
除去以上这些作品,时大彬的传世之作尚有六方壶、开光方壶、菱花壶等。
紫砂陶艺从时大彬的手中最终走向成熟。
时大彬对紫砂壶艺的贡献还有很值得大书一笔的就是他发现和培养了两个成就超凡、名扬后世的学生──李仲芳和徐友泉。
李仲芳是制壶名家李茂林之子,他是时大彬众多的门徒中成就最高的一位,与他的师傅时大彬、师弟徐友泉为时人合称为壶艺界的“妙手三大”。
李仲芳的制壶技艺和艺术造诣可以说并不亚于其师,以至于时大彬经常把他的作品署上自己的款识,做为自己的作品上市,《阳羡名陶录》中说:“今世所传大彬壶亦有仲芳作之,大彬见赏而自署款识者。时人语曰:‘李大瓶,时大名’。”可见其制壶成就已不亚乃师。
李仲芳的作品以筋纹形居多,精致典雅,不似时大彬之淳朴,偏于纤巧,工艺更加细密,“文巧相竞”。李仲芳的作品传世没有时大彬多,或许是时大彬的署款过多的占有了李仲芳的作品的缘故吧!在这里我们只能就目前可考的资料做一点介绍了。
1 梨皮泥小圆壶──《茗壶图录》中介绍了一把为日本人内田寒泉所收藏的梨皮泥的小壶,文字说明:“通盖高一寸七分二厘,口径二寸,腹径三寸五厘,深一寸四分五厘;重三拾五钱;容一合一杓强。流徐起而弯, 环而的应之,腹圆,底着,口内设堰圈而受盖。……底镌真书十八字,曰:‘万历戊午秋日九月望日为叶龛先生制 仲芳’刀法遒劲,但日字重复为恨耳。……”这种小圆壶颇有其父李茂林所制小圆壶的影子。
2 瓜棱壶──此壶现藏于美国弗里尔艺术馆,壶上有李仲芳以及“泰昌元年”(1620年)的刻款,可惜流落他乡,真伪无从考证,如果是真品,该是他晚年的作品。
时大彬另一位成就卓著的门徒是“三大”中的徐友泉。
徐友泉,名士衡,友泉是他的字。在明代及以后的年代中,紫砂匠人们多是子承父业,世代以家族为脉落相传,而徐友泉却是一个例外,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因为受到喜爱紫砂茶壶的父亲的影响,自幼酷爱紫砂艺术,关于他的“弃文从艺”其中还有一段趣事,《阳羡名陶录》中记载:“其父好时大彬壶,延致家塾。一日,强大彬作泥牛为戏,不即从,友泉夺其壶土出门而去,适见树下眠牛将起,尚屈一足,注视捏塑,曲尽厥形状。携以示大彬,一见,惊叹曰:‘如子智能,异日必出吾上。’因学为壶。”可见,徐友泉在紫砂艺术上是颇有天赋的。
徐友泉较之出身于民间的制壶匠人们有着更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造诣,他更善于广泛地吸收古代的造型艺术中的精华,尤其是对古代的铜祭器的借鉴,使他的作品在自成一家的同时,大大丰富了紫砂茶壶的造型种类。《阳羡名陶录》记载的他所作的款式有:汉方、扁觯、小云雷、提梁 、蕉叶、连方、鹅蛋、分裆索耳、美人、睡莲、大顶莲、一回角、六子诸款。在丰富款式的同时,他还注重了泥料的色彩的变化,配制了很多种泥料,如朱砂紫、海棠红、沉香、定窑白、冷金黄、水碧、葵黄、闪色、梨皮、澹墨、榴皮等。可以说是款款动人,色色新奇。
徐友泉在制壶工艺上也是超群的,他的作品精巧细密,尤其是壶盖和壶口的结合处可以做到密不透风,严丝合缝。他的传世作品有长瓜兽壶、 形壶、扁觯壶以及异兽印泥合等。
1 盉形壶──现藏于美国弗里尔艺术馆,是一件仿照古代酒具 而制的筋纹形作品,底款用真书刻友泉款识
2 仿古虎壶──也是一件仿照古代铜制酒具而制的筋纹类的作品。
徐友泉之子后亦承袭父业,和其父并称为“大小徐”,只可惜没有确切的名字记载,《宜兴县志》认为是明末壶艺家徐令音,无确切考证。
从明万历年后期至明末、清初这一时期,紫砂茶壶的制作名家众多,有作品传世者也不在少数,除去“妙手三大”外,还有:
欧正春 据说也是时大彬弟子。他的作品以花卉、果品等自然形为主。
邵文金 与其弟邵文银俱为时大彬弟子。邵文金善仿时大彬所制的汉方壶。
蒋伯荂 名时英,字之敷,伯夸为后改之字。他也是时大彬的弟子,其作品“坚致不俗”。收藏家项墨林曾向他订制署款为“天籁阁”的壶。传世有署款为“万历癸丑”的英雄美人壶。
陈用卿 他和蒋伯夸同时,但技艺略逊于蒋,所以心中经常愧忿不已。他的作品以自然形见长,很注重作品的装饰。
陈信卿 作品多仿时大彬和李仲芳的款式,传世有底款为“翠竹轩 信卿”的开光方壶。
闵鲁生 名贤规,作品多仿前辈名家的款式。
陈光甫 他是一位只有一只眼睛的残疾作者,由于眼睛的影响,他的作品的口和的子有细微的偏斜。
陈仲美 他是个宜兴的“外来户”,本来在江西景德镇制瓷,因为景德镇制瓷之人太多,竞争激烈,所以转到宜兴制陶。他把瓷雕艺术和制壶技术结合起来,多用重镂叠刻的技法,对紫砂陶器的制造技艺的发展创新起了一定作用。有款为“万历癸丑 陈仲美”的束竹紫砂圆壶、款为“天启甲子 仲美”,并有“陈仲美制”篆书印章的名款的异兽六方壶传世。天启甲子年是公元1624年,陈仲美的这方印章是目前可见的最早用于壶款的印章,他也成为目前可知的用印章为款识的最早的作者。陈仲美另善制各种紫砂工艺摆件,如佛像、香盒、花杯、辟邪、镇纸等,精巧非常,有“类鬼工”之称。
沈君用 (?-1584)名士良,万历年间人,他在作品风格上承袭陈仲美,善长于自然形器,“自幼知名,人呼之曰:‘沈多梳’。”(吴骞 《阳羡名陶录》),可惜也是英年早夭,死于甲申年四月(1584年)。
邵盖 万历年间人。
周后溪 万历年间人。
邵二孙 万历年间人。
陈俊卿 据说也是时大彬弟子,活动于明天启、崇祯年间。
周季山 天启、崇祯年间人。
陈和之 天启、崇祯年间人,善仿前辈名家款式《茗壶图录》中刊有日本人奥兰田所藏的一件紫砂小圆壶,款极雅古可爱。
陈挺生 天启、崇祯年间人。
承云从 天启、崇祯年间人
沈君盛 天启、崇祯年间人,善仿徐友泉和沈君用的作品。
陈辰 字共之,他生活的年代大约是明朝末年,他的制壶水平未见得多高,但刻款题铭却是无与伦比,当时许多制壶匠人都延请他给自己的作品题刻,故有“陶之中书君”的美称。有底款为“芳气满间轩 共之”的“扁壶”和“提梁合欢壶”传世。
徐令音 明末人,宜兴县志说他就是被称为“小徐”的徐友泉之子。
项不损 名真,明末隽李(今浙江嘉兴一代)人,精于书法,为国子监监生。他是文人由把玩收藏而“下海”亲自参与制壶的典型。
沈子澈 崇祯年间人,他也不是宜兴人,乃是浙江桐乡人氏,客居宜兴。有葵花棱壶传世。
葭轩 明朝末年人。
陈子畦 明末清初人,善仿徐友泉的款式,是清代制壶大师陈鸣远的父亲。
徐次京 明朝末年人。
惠孟臣 生卒年不详,就不同的史料和传世的作品来看,他大约生活在明天启至清顺治年间这一段时期内。他是在制壶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惠孟臣制壶在当时已很有名气,他创作的梨形小壶深受欢迎,甚至传到欧洲,对那里的制壶业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到了清代,他的作品乃至后人的仿制品都极为流行,清朝人施鸿保在《闽杂记》中说:“漳泉各属,俗尚工夫茶,茶具精巧,壶有小如胡桃者,名‘孟公’杯,……”这里所说的“孟公”就是惠孟臣。《厦门志》(1832年)中也有记载:“俗好啜茶,器具精小,壶必曰‘孟公壶’,……”
惠孟臣的斋号“文杏馆”,作品署“文杏馆 孟臣制”或“寸心千古秀”,“云入西津一片明”等诗句。目前所能见到的属款为孟臣的作品多是赝品,如署款年代最早的是明“天启丁卯(1627)”年,而最晚的是清“雍正二年甲辰(1724)”年,之间近百年,显然荒谬。惠孟臣所制小壶最精,这种小圆壶近似于后世的水平壶,是品茶,尤其是工夫茶出现后的品茶活动中的上品。
惠孟臣与稍晚于他的清初制壶名家惠逸公被后世之人并称“二惠”。
郑宁侯 明朝末年人。
明代也有不少士人文人参与紫砂壶的创作,或是给紫砂匠人们以必要的艺术教诲,使紫砂艺术得益非浅,他们是:
潘允端,明嘉靖进士,上海豫园主人。
项元汴,字子京,号墨林山人,书画家、收藏家,因藏有稀世之珍“天籁琴”,故斋名“天籁阁”,蒋时英为其制壶钤有“天籁阁”印记。
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自命隐士,文学家、书画家、收藏家。他一生嗜茶如命,与紫砂艺人多有交往,茶艺理论对包括时大彬在内的一大批紫砂艺人的创作产生过影响。
从明朝万历年间开始的紫砂陶制造的辉煌时期给后世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技法和实物,为以后的紫砂茶壶艺术铺平了道路,然而,朝代的变换,政权的更迭,使紫砂壶制造业在明清之交受到了摧残,一时日月无光,名家名壶寥若晨星,不稳定的时期,往往也是和艺术的萧条相伴生的,一个新的辉煌时期的到来经常是要经过惨烈的压抑之后的。

帖子的最近访客

发表于 2008-1-9 15: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转贴.
发表于 2008-1-13 20: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传奇温州mir2wz|rWanBoy Studios|中国壶迷俱乐部 ( 浙ICP备12017229号-5 公安备案105031|105258 )|人工智能    

GMT+8, 2024-7-7 21:32 , Processed in 1.296613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