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中国壶迷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006|回复: 1

[转帖]陈鸣远时代的光大期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发表于 2008-1-9 12: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过明朝末年的连年战乱,至清朝初年,满人出于治国的需要和对汉族文化的仰慕,注重对文化艺术的发展的扶持,宫廷内外、士绅官商,对紫砂陶器的重视和喜爱大大超过前朝。
清代康熙年间已经出现了为宫廷御制的瓷砂茶壶,而其后更是不断地为宫廷制造“贡局”款紫砂茶壶,据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代内务府造办处的档案记载:雍正四年十月二十日“持出宜兴壶大小六把,奉旨……照此款式打造银壶几把,珐琅壶几把。”乾隆廿三年十月五日“苏州织造……送到……宜兴壶四件”,紫砂茶壶第一次登上了皇家的大雅之堂。
台湾故宫博物院现藏有两把加珐琅花卉装饰,底款为“康熙御制”的紫砂茶壶,北京故宫博物院则藏有乾隆御用的紫砂茶叶罐一件。
紫砂茶壶的艺术性和紫砂茶壶的装饰在清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清初至乾隆朝的一百多年中,由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宜兴的制陶业有了空前的发展,这一时期的龙窑遗址就达五十余处,宜兴已经成为一座以陶瓷业为基础产业的准工业化城市。
这一时期壶艺大家群星争辉,宜兴制陶业从业者众多,而最有成就,对后世紫砂艺术最具影响和贡献的当推陈鸣远。紫砂茶壶在明代万历年间已经具备了几何形、筋纹形和自然形三种基本造型,但当时还是以几何形和筋纹形为主,自然形砂壶的比例较小,陈鸣远大大发展了自然形砂壶的种类,使自然形紫砂茶壶在他和他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在砂壶的创作中占了主导地位。
陈鸣远名远,号鹤峰、石霞山人、壶隐,具体生卒年不详,大约生于明末或南明时期,主要创作活动集中在康熙年间。据史料记载,明末制壶名家陈子畦是他的父亲,可谓宜兴陶业家庭中子承父业的典型。
陈鸣远自幼受家庭的熏陶,耳濡目染,加上天赋过人,且自身文化修养较高,不同于一般陶艺匠人,故尔他的成就大大超过同时代的其他作者,可以说,就壶艺方面的造诣而言,他丝毫也不亚于时大彬,而在自然形器的创作上,更是无出其右。
陈鸣远在紫砂陶器的创作上,技艺精湛,雕镂兼长,善翻新样,勇于创新,细腻与粗犷相结合,或装饰非常,或朴素敦厚,他的作品涉猎广泛,形式多样,不仅限于茶壶,还擅长于各种自然形案头摆件的制作,充分利用泥料的天然本色,使作品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汪文柏曾有诗赞曰:“古来技巧能几人,陈生陈生今绝伦。”(《陶器行赠陈鸣远》)。他长于陶塑,所作砚屏、笔架、水盂及瓜果小品无一不精。
陈鸣远在创作上的成就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得益于他的文化素质和与士人儒生的交往,文化氛围的浓厚,使得他的作品带有极强的诗画情结。陈鸣远与当时诸多文化名人均有交往,《阳羡名陶录》中说他“足迹所至,文人学士争相延揽。”,与他交往的有浙江海盐的张氏昆仲、桐乡的宫东城兵马司正指著名画家汪珂廷、海宁学士曹廉让、海宁收藏家马思赞、康熙进士杨忠讷等,这些人把他请到家中制壶,同时又在诗、书、画等方面对他产生影响,促进了他的创作。陈鸣远的书法在当时就有盛名,他的书法飘逸洒脱,大有晋唐之风,他的作品的题款大多自为,也成为他作品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陈鸣远作品的款识中铭刻、署款、用印的都有,他还是目前可考的在砂壶盖内加盖小印的第一位作者。
陈鸣远在壶艺上的成就使他在当时就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和认同,《宜兴县志》中说:“陈鸣远工制壶、杯、瓶、盒,手法在徐(友泉)沈(君用)之间,而所制款识书法雅健,胜于徐、沈,故其年未老而特为表之。”我国传统上是不为活着的人树碑立传的,而陈鸣远以其超凡的成就,竟然使官方的史料编篡者为他打破了“生不立传”的几千年来的惯例,可谓前无古人。
陈鸣远的作品传世较多,但其中也夹杂着大量的赝品,今天有明确定论的真品有:
1 南瓜壶──此壶是陈鸣远自然形器的代表作之一,现藏于南京博物院。壶高10. 7厘米,直径11. 8厘米,口径3. 3厘米,壶身铭刻着“仿得东陵式,盛来雪乳鸽 鸣远”十二个字,旁有陈鸣远小印一方,典出自汉代召平故事。陈鸣远以前的瓜棱壶还属较抽象的筋纹形,而这把南瓜壶仿照南瓜维妙维肖,是自然形的代表。该壶做工巧夺天工,生动逼真,选形机智,分割合理,实属珍品。
2 中六方壶──此壶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壶高8厘米,直径11. 8厘米,口沿、盖沿呈方形,壶身、嘴、把均呈六边形,敦厚沉稳,极具大家风范。
3 南瓜水滴──这件作品与南瓜壶如出一辙,效仿自然之物,生动逼真,构思灵巧,身筒上铭刻着“瓜 绵绵,于万斯年”八个字,并有“陈”、“鸣远”两方小印。此物为已故著名画家唐云先生所藏。
4 束柴三友壶──这是陈鸣远作品中最具匠心的一件。此壶制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当是陈鸣远创作盛年的作品,故更体现出他在自然形器上的创作技法的精湛
5 梅桩壶──此壶师法自然,苍劲有力,孤傲不俗,是清代陶塑艺术发展的印证,制壶、陶塑、浮雕,多种技法融为一体,使人叹为观止。可惜此壶早年流失海外,现为美国西雅图艺术馆所收藏。
6 包袱壶──此壶做于1708年,壶为青色,呈一只包袱形状,做工细腻,甚至连包袱的布料的纺织的纹路也做得维妙维肖,别无二致。壶高9. 7厘米,底款为“两腋习习清风生 鸣远”九个字,典出自唐代卢仝。
7 果品──这是陈鸣远的摆件小品,天然泥色的配置使作品生动非常,几可以假乱真,自然形作品的特点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
8 朱泥圆壶──此壶为日本人通口超古所藏,底款刻有“丁未杏月 鸣远仿古”八个字,旁有小印两方,圆形的一枚作“鸣”,方形作“远”。
陈鸣远的作品传世不在少数,目前已经确认为真品的还有“藏六居士壶”、“松段壶”、“莲形银配壶”、“无垢壶”等等。
1990年福建彰浦出土了一件紫砂茶壶,墓主葬于乾隆二十三年,即公元1758年,该壶底款刻“丙午(1726年)仲夏 鸣远仿古”八字,字为直排双列楷书,旁有两方小印,上为椭圆形“鸣”字印,下为方形“远”字印,两印均为篆字阳文。刻款中鸣远两字写法也很有特点:鸣字的“口”以草书的两点代替,鸟的上半部分写作“舟”,下半部分的四点写作一笔。笔者于1996年春节后在北京古玩市场上曾见一件梨皮圆壶,造型端庄沉稳,做工细致生动,底款刻“鸣远”二字,并有与福建彰浦出土之壶相同的小印两方于一旁,遂认为是陈鸣远真品,可惜该壶盖子已佚,实是美中不足,当其时,囊中之资不敷,而卖家亦不肯以它物抵押,其时天又将晚,待第二日携款而至,壶已于前日傍晚为一韩国人购走,又一件紫砂瑰宝或许就将从此流失海外,惜哉,惜哉!
陈鸣远之后,壶人们渐渐不再用署款和题刻的方式标明自己的姓名和称号了,而多用印章代替,这大约也是砂壶越来越商品化,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以及清中叶出现的模具化生产造成的吧。
陈鸣远和他的作品之外,这一时期还有不少名家名品,也为紫砂陶艺增色不少。
陈鸣远松段壶
陈鸣远之后,壶人们渐渐不再用署款和题刻的方式标明自己的姓名和称号了,而多用印章代替,这大约也是砂壶越来越商品化,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以及清中叶出现的模具化生产造成的吧。
陈鸣远和他的作品之外,这一时期还有不少名家名品,也为紫砂陶艺增色不少。
陈汉文 活动于清康熙末年至乾隆年间,他的作品多仿明人款式,有一把刻有乾隆皇帝题款的六角壶传世,另有朱砂万寿壶一把传世,壶底有“大清乾隆年制”的印章。
陈隐龙 活动于康熙、雍正两朝的制壶名家,有十六圆条壶传世,此壶现藏于美国坎萨斯纳尔逊艺术馆。
徐飞龙 清初壶艺家,有汉方壶,壶底有印款,印文为“荆溪徐飞龙制”。
许晋候 清初壶艺家,传世作品有“水仙菱花壶”,现藏于美国旧金山博物馆,壶底有圆形篆书阳文印款“许晋候制”。
华凤翔 清代康熙年间壶艺家。
蔡乾元 清初壶艺家,有漆饰紫砂胎茶壶传世,底款为“荆溪蔡乾元制”印章。
锦春 清初壶艺家。
邵元祥 清初壶艺家。
彭君实 清初壶艺家。
蒋志雯 清初壶艺家。
惠逸公 据说是明末制壶名家惠孟臣的后人,故与惠孟臣并称为“二惠”,他是雍、乾时的著名紫砂工匠,作品在当时很受推崇,与其祖上一样,他的作品被后人大量仿冒。
项圣思 生卒年不详,大约是清初之人,南京博物院现藏有他的一件桃杯,显示了他在紫砂陶塑上不同凡响的功力,可惜他的其它作品没有流传下来。
史万全 清代康熙年间壶艺家。
史继长 清初壶艺家。
邵二孙 清代康熙、雍正年间壶艺家。
周候详 清初制壶工匠。
杨友兰 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制壶名家,曾为宫廷制紫砂贡品,作品多以釉彩装饰。
杨季初 清雍正、乾隆年间制壶工匠。
张怀仁 清雍正、乾隆年间制壶工匠。
元茂 清雍正、乾隆年间壶艺家,传世作品有“束腰孟臣式”小壶,壶盖内有“元茂”二字楷书无边印,底款为“雍正二年甲辰”楷书款,并有“惠”、“孟臣”两枚小印。
杨继元 清雍正、乾隆年间制壶名家,为宫廷制壶,作品多施釉彩。
王南林 清雍正、乾隆年间制壶名家,曾为宫廷制贡品壶,作品多以釉彩装饰。
邵德馨 清雍正、乾隆年间制壶名家,曾为宫廷制贡品壶,作品多以釉彩装饰。
邵基祖 清雍正、乾隆年间制壶名家,曾为宫廷制贡品壶,作品多施釉彩。
邵玉亭 清雍正、乾隆年间制壶名家,曾为宫廷制壶,作品多以釉彩装饰。
邵德泌 清雍正、乾隆年间制壶工匠。
陈文居 清雍正、乾隆年间壶艺家,工于茗壶、花盆,日本现藏有他的作品。
陈文柏 清雍正、乾隆年间制壶工匠。
葛子厚 清雍正、乾隆年间制壶工匠。
范章恩 清乾隆、嘉庆年间制壶工匠。
潘大和 清乾隆、嘉庆年间制壶工匠。
邵旭茂 乾隆、嘉庆年间著名制壶家,有提梁壶传世,此壶较大,通高23厘米,口径12. 3厘米,造型简捷,气势辉宏,壶底有印两方,一是“荆溪”,一是“邵旭茂制”,是这一时期少见的几何形器的精品,现为宜兴紫砂工艺厂所藏。
潘虔荣 清代中期壶艺家,字菊轩。香港中文大学博物馆藏有他的一把底款为“岁在辛卯仲春虔荣制 时年七十有六并书”的作品,辛卯年即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
于廷 清代中期壶艺家。
陈滋伟 清代中期壶艺家。
陈殷尚 清代中期制壶工匠。
邵裕亭 清代乾隆年间壶艺家。
邵友兰 清嘉庆、道光年间壶艺家。
邵友廷 清嘉庆、道光年间壶艺家,其养子为近代壶艺大家程寿珍。
潘缄雄 清嘉庆、道光年间制壶名家。
陈绶馥 清代中期壶艺家。
华贞祥 清代中期制壶工匠。
华君德 清代中期制壶工匠。
这一时期在紫砂壶的装饰手法上出现了珐琅、釉彩和描金,并且被用于贡品壶的装饰上,这时有一些工匠专为宫廷烧制加彩釉的紫砂茶壶,其中较著名的有王南林、杨继元、杨友兰、邵基祖、邵德馨、邵玉亭等。
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把壶底钤有“乾隆年制”篆文方印的紫砂方壶,是宫廷督造的贡品,壶高9. 2厘米,以金粉装饰,壶身两面一面画的是《湖山雁归图》,另一面用金粉书写《山居即景》:“径穿玲珑石,檐挂峥嵘泉,水许亦自洼,昨来龙井边。”这把壶集陶艺、书画为一体,堪称精品。
清初至乾隆末年的一百五十余年,可以说是紫砂茶壶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帖子的最近访客

发表于 2008-1-14 19: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传奇温州mir2wz|rWanBoy Studios|中国壶迷俱乐部 ( 浙ICP备12017229号-5 公安备案105031|105258 )|人工智能    

GMT+8, 2024-7-7 21:36 , Processed in 1.285224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