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5-5-19 22:32:24
|
显示全部楼层
< >顾景舟 </P>< > 顾景舟(1915年10月18日~1996年6月3日原名景州,受艺友提议谓"艺海一景舟,鼓足风帆,勇往直前”.早年曾用艺名"曼唏,武陵逸人,荆南山 ,瘦萍,”晚年受用"壶叟,老萍”.少年就 于蜀山东玻书院,随校长吕梅笙研修古文.18岁时,因战事家道中落,遂承祖辈,随祖母邵氏 陶从艺并博鉴古今紫砂制陶名著吸取前人精华, 着自身的文学素质,初出之 ,才华 露, 就一手扎宝的制壶技艺, 身于壶是家之列.20岁左右,曾 上海古不动声色 商郎氏艺苑聘请,仿古作陶.每遇 代名作反复揣摩,悉心研究,所制作品兴博器相比,就技艺有过之无不及.1942年,窑场一片萧条,其甘于清贫,一面制作经营紫砂,以维持生计,一面专心研 以充实自身.曾一度在上海 准陶瓷公司雕塑制模室任技师,从 土到成品,掌握了一整套陶瓷工艺知识,"曼唏陶艺”成为人们争相觅取的珍品.1945年后,与 上书家吴湖帆,江寒汀,唐 ,王仁辅来楚生交往茂甚密,经常切磋陶艺合作艺品,传世至今,珍如拱壁.1948年,由江寒汀作书,吴湖帆写诗的<<石瓢壶>>,简洁明快,宜书宜画,讲究线条的流畅舒展, 衡比例的谐调秀丽给人以整形象大方, 素,便利,实用之感.1954年10月,和紫砂从业人员一起组织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紫砂生产工声的兴建筹建工作.1956年,被授予工艺美术艺人 号,为紫砂成型技术辅导员. 同年兴来厂 带队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高 的教授切磋交流互相学习,结为知友,共同完成<<提壁茶具>>报创作.积极参兴紫砂成型注浆,辘 车的布置工作,设计了一批大型餐具及高档花盆.1*60年, 为提高紫砂技术,专家指导打样设计改进紫砂专用工具,练兵 艺,从而整个紫砂生产水平向精益 进.又访遍北京,上海,南京,上海,广州,苏州,杭州等地博物馆,寻觅珍品,鉴定品评.并与中国许多著名教授如高壮,冯先铭,孙文林,刘汝醴;书家传抱石,陈之佛,亚明; 陶瓷科学家刘秉诚,李国祯等进行广泛的交友, 为中国陶艺事业的发展积极奔走.1975年起,为揭开紫砂文化之谜, 多次配合南京大学历史系和南京博物馆的专家教授,跑遍宜粉地区古窑址,开展发掘研究工作,对野羊角山宋代窑址进行认真考证.对紫砂陶的历史沿革,名人情况, 古陶鉴定,做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和研究工作,先后发表数十万字有关紫砂陶艺的论文.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