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中国壶迷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福哥

[讨论]代貼古董門外漢的見面禮-茶葉罐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发表于 2005-7-1 09: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福哥</I>在2005-7-1 2:09:17的发言:</B>


<>

<>"包漿"大概只是個統合詞,理解中......它存在的面貌是呈多樣性的

<>我在前面提及「"茶垢",是否就是等於包漿?  」

<>個人的看法當然不是,同理污垢亦不等同包漿

<>否則做舊的人也不需要如此大費周章了......

<>此地人泡茶養壺,總是勤於擦拭,決不留茶垢,渾身乾淨油亮,但它仍不是我們理解中的包漿

<>除了盤玩,它還需要有長時間的陳跡才能形成,大概就是一種"寶光"吧!!!

<>

<>

<>
</P>

<P>精辟!</P>
发表于 2005-7-1 20: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福哥</I>在2005-7-1 2:09:17的发言:</B>


<>

<>"包漿"大概只是個統合詞,理解中......它存在的面貌是呈多樣性的

<>我在前面提及「"茶垢",是否就是等於包漿?  」

<>個人的看法當然不是,同理污垢亦不等同包漿

<>否則做舊的人也不需要如此大費周章了......

<>此地人泡茶養壺,總是勤於擦拭,決不留茶垢,渾身乾淨油亮,但它仍不是我們理解中的包漿

<>除了盤玩,它還需要有長時間的陳跡才能形成,大概就是一種"寶光"吧!!!

<>

<>

<>
</P>


认同!时间赋予的美!
发表于 2005-7-3 01: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福哥</I>在2005-7-1 2:09:17的发言:</B>


<>

<>"包漿"大概只是個統合詞,理解中......它存在的面貌是呈多樣性的

<>我在前面提及「"茶垢",是否就是等於包漿?  」

<>個人的看法當然不是,同理污垢亦不等同包漿

<>否則做舊的人也不需要如此大費周章了......

<>此地人泡茶養壺,總是勤於擦拭,決不留茶垢,渾身乾淨油亮,但它仍不是我們理解中的包漿

<>除了盤玩,它還需要有長時間的陳跡才能形成,大概就是一種"寶光"吧!!!

<>

<>

<>
</P>

<P>
<P>基本同意以上的观点。</P>
<P>所谓包浆,我的理解,它应该是一种自然风化的结果。说得抽象一点,它就是岁月的痕迹。</P>
<P>它可以存在于任何一件老的器物上。</P>
<P>经常把玩,可以加速包浆的形成,但绝不可能制造出包浆。</P>
<P>玩紫砂有人喜欢里里外外遍布茶垢(或者叫茶山),本也无可厚非,罗卜白菜各有所爱,但如果把茶垢说成是包浆,而且把它当成是玩紫砂的最高境界,就贻笑大方了。</P>
<P>玩青铜器讲究锈色,这是所有玩家的共识。然而,锈色就是锈色,谁会把锈色当成包浆?</P>
发表于 2005-7-3 19: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福哥</I>在2005-6-28 0:59:09的发言:</B>

<>古董門外漢兄是我的壺友、茶友兼酒肉朋友,....跑遍各大論壇,一向奉行不渝"潜水不落人後'',日來誤闖壺迷,受到前輩朋友們的熱誠所感召,特浮出水面給各位前輩朋友們打招呼,並誓日後定以壺迷論壇為家,攜來一件小小見面禮......!!!   請前輩朋友們看看這罐是到代品還是後仿品?</P>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5-6/20056280585480.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從此把罐風化程度看應該有一些年紀至於罐表面光亮有可能是用於廚房裝豬油.因以前物資較缺乏.不像現在講究裝物品容器
发表于 2005-7-3 21: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厨房用 极有可能 回忆起小时候串门 见到过用类似罐 装食盐 碱面的 但印象中很粗造</P><>另外 记得我小时候 家里用类似的两个磁罐 一个装红糖 一个装白糖 印象倒是很深 因为那时候 红糖 白糖 可是奢侈品</P><>总想偷点泡杯水 或沾馒头吃</P>
发表于 2005-8-11 22: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火烧过,就容易有一层亮包浆
发表于 2005-8-12 13: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晕,实在是晕!学生刚刚才把“包浆不是污垢,而是自砂里面透出来的一种幽暗的光”这层道理理解了一点,现在又来了“岁月的痕迹”论,高深玄妙啊,看来我等拙眼此生难以看到真正的包浆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传奇温州mir2wz|rWanBoy Studios|中国壶迷论坛 ( 浙ICP备12017229号-5 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0576号公安备案105031|105258 )|人工智能    

GMT+8, 2025-8-3 06:07 , Processed in 1.248002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