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江南紫韵 于 2012-1-16 18:02 编辑
北京的钓鱼台国宾馆是令人向往的地方。它作为古代皇家园林和现代国宾馆,总是有些神秘,有些诱人。
2011年8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颁证庆典在钓鱼台国宾馆的芳菲苑(第17号楼)举行,为了采访和报道宜兴大师参与整个活动的盛况,我有幸见到了钓鱼台这个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建筑完美融合的旖旎风景。
钓鱼台位于北京玉渊潭东侧。金章宗皇帝完颜璟曾筑台垂钓,“钓鱼台”由此而得名,距今800多年了。至清朝乾隆帝在那里修建行宫,于是收为皇家园林。1959年成为国宾馆,扩大建设,园内有1至18号共17栋接待楼(按国外习惯不设13号楼)。钓鱼台的环境幽雅清静,楼台亭阁,林木石桥,碧水红花,绿草芳菲。明代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描绘了钓鱼台:“堤柳四垂,水四面。一渚中央,渚置一榭,水置一舟,沙汀鸟闲,曲房入邃,藤花一架,水紫一方。”到如今,那里是景色依旧,绵绵柳丝,重重花影,真可谓风光如画。
在幽径旁边,大树底下,置放着宜兴的陶瓷“果壳箱”,是原东风陶瓷厂的产品。从造型和装饰区分,有熊猫型、大象型、青蛙型、狮子型等。果壳箱的外表还堆贴着凤与牡丹等图案。这类产品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红火一时,后来就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如今在钓鱼台国宾馆里依然能够见到它们的身影,也算是不错的际遇。
芳菲苑的门前有一对均陶工艺厂制作的特大均釉堆龙瓶。蓝均釉非常漂亮,正如古人所赞美的“夕阳紫翠忽成岚”。瓶上堆贴的游龙图案活灵活现,仿佛腾越于天际、或者潜藏于水泽,龙须根根可辨,龙鳞片片生动,体现了均陶艺术的无限魅力。
中西合璧的建筑群中,对望芳菲苑的12号楼是用琉璃瓦铺盖的,而这些金黄色的琉璃瓦出产于宜兴建筑陶瓷厂。整个建筑呈现着古色古香、流光溢彩的风貌,体现了皇家园林的高贵和现代宾馆的豪华。据介绍,这12号楼非同一般,有总统套房、豪华套房、普通套房等17间。会见厅有刘海粟的巨幅国画《江山多娇》。那楼宇曾经是毛泽东的住处,而且美国前总统里根和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也曾在此下榻。
芳菲苑的会见大厅,明亮而宽敞,精致而高雅。那里陈设的工艺品和卖品很多,我一眼就见到了不同款式的宜兴紫砂壶和宜兴陶酒瓶,上面都有“钓鱼台”的标志,那是钓鱼台国宾馆与我们宜兴的名陶产品合作,是互惠互利、协作双赢的一个见证。今年上半年,彩陶工艺厂就为钓鱼台国宾馆提供了两万只“钓鱼台”接待酒的专用酒瓶。
也许是对宜兴陶瓷的这份情结、这份依恋,在钓鱼台见到了宜兴陶瓷的倩影,我很是高兴,真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同时,也为宜兴陶瓷艺术文化的灿烂而自豪。 (蒋尧基 文/摄)
本文来源:《宜兴日报》“阳羡收藏”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