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中国壶迷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878|回复: 13

廿世紀初上海紫砂仿古潮初探(上)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发表于 2005-1-13 10: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仿古潮起落的時代背景
<>  睽諸歷來紫砂陶器仿古之風,當以自19世紀末期興起、尤以20世紀30年代為烈的上海灘仿古風潮最為著稱。學者張浦生曾慨言:「民國初年,幾乎所有的紫砂界高手都被延聘上海,對歷代名家作品進行精心仿製,燒製出難以統計的仿名家款作品,這些仿品均源於名家舊器實物,且水平極高,遺存至今,給我們的鑒別工作帶來困難。」
<>  
紫砂陶器仿古之風雖以20世紀30年代為最,但這波仿古潮可追溯到光緒20年(1895),宜興陶人黃玉麟(1843~1914)受聘於大收藏家吳大澂(1835~1903)府上,?其仿製所收藏的鐘鼎及古陶器,但真正有規模、有組織、以商業為目的的仿古潮,當在20世紀20年代開始蔚然成風,直到抗日戰爭爆發而停歇。</P>

帖子的最近访客

 楼主| 发表于 2005-1-13 10: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建30年代上海灘現場 <>  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灘是個既充滿朝氣又野心勃勃的都市,由於政權的初步底定,工商業發展積極活絡,帶來極大的商機與財富,也帶動了文物收藏風氣,代表人物如龔心釗(懷希)、陳克立、龐元濟等均是著名的收藏家。另一方面,由辛亥革命到軍閥割據所產生的軍事家、政客等新貴,也形成了一股財大氣粗又附庸風雅的收藏族群,代表人物如「上海皇帝」杜月笙等。古董文物在他們眼中是追逐權力、人際遊戲所不可或缺的籌碼,在這個權貴徵逐的十里洋場中,字畫瓷器無所不仿,紫砂古陶器更是備受市場歡迎的收藏品類,需求度甚高,嗅到商機的古董商如郎玉書、虞順恩、湯鄰石,陸續招兵買馬,秘密投入仿古事業。另有收藏家如龔心釗、莫悟奇等人,他們分別自宜興聘請了裴石民、蔣彥亭、 王寅春、顧景舟、蔣蓉等製陶高手到上海工作,並提供特製的泥料、仿古的圖樣、特製的輔助工具(如筋紋模具、印紋模板),當然還有傲視宜興同儕的薪資。為求最佳效果,商人們不辭成本地從宜興買土、配土,運到上海製坯,然後鈐刻明清各紫砂名家的款識,運回宜興燒製,並經作舊處理後,專人運回上海,以真古董出售。由於這些陶工俱是一時之選,而且製造這些精品的時間並無限制,三月或五月不等,務求精益求精,因此,陶工們所創作的精品,質量遠勝於他們供應宜興和上海各陶瓷公司的素坯。</P>
 楼主| 发表于 2005-1-13 10: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仿古潮的觸媒與推手——收藏家與古董商 <>  西諺說的好﹕「你有需要,就會有人做來給你。」30年代的上海灘,對有心收藏的名流巨賈而言,錢財從來不是問題,只怕沒有歷代名陶可買!這種求過於供的現象,自然會觸發若干古董商的仿古動機。此外,儘管收藏家本身未必親身參與仿古活動,但他們有些基於訂造砂壺、臨摹遺澤的樂趣,會禮聘高手訂燒仿古陶器;有些收藏家則在若干機緣下,透過買賣交流而擁有仿古陶器,因此在探索紫砂仿古脈絡時,這些收藏家仍是重要的線頭。</P>
 楼主| 发表于 2005-1-13 10: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吳大澂(1835~1903),字清卿,號恒軒,又號?齋,江蘇省吳縣人。清同治7年(1868)進士。歷任廣東、湖南巡撫。善詩文,精於金石,著有《?齋詩文集》、《?齋集古錄》、《古籀補》、《古玉圖考》、《恒軒吉金錄》等書。《陽羨砂壺圖考》載:「因倩人至宜興依式仿造,別製壺式數種以貽知交。」光緒20年(1894),吳大澂聘宜陶名手黃玉麟至府上?其仿古創新,模仿了許多吳府收藏的鐘鼎及古陶器,這些仿古陶器極有可能在20世紀初,又成為上海古董商及陶工仿製的樣本。。
 楼主| 发表于 2005-1-13 10: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龔心釗(1870~1949),字仲勉,又字懷西,一作懷希,號瞻麓、勉齋,室名「瞻麓齋」,安徽合肥人。光緒21年(1895)進士。30至40年代曾活躍於上海,紫砂收藏極豐,藏品以藏盒精雅著稱,常在藏盒內外貼上毛筆書寫的標籤、題識等紙塊。此舉使得龔氏舊藏即使輾轉流散,亦可尋覓原跡,惜近年已見新仿砂器依樣仿造舊盒,宜慎考之。龔心釗曾於1935年,聘王寅春到上海?其仿製紫砂古董。並請德國高級技工,專?王寅春製作了紫砂筋紋器的口蓋樣版等製壺工具。
 楼主| 发表于 2005-1-13 10: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龐元濟(1864~1947),字萊臣,別號虛齋,光緒6年(1880)秀才,授例刑部江西司郎中之職。?著名的古畫鑒賞家和收藏家。在當時,中國古代書畫只要蓋有龐虛齋的鑒定印章,就可認定是真品,連外國收藏家,也願以重價購買,曾出版《虛齋名畫錄》及《虛齋名陶錄》著錄其藏品及鑑藏心得。其中《虛齋名陶錄》全書均著錄宜興紫砂器,每件紫砂器均有全件器物及款印的拓本圖片,並有詳細的文字說明。 <>  四、李初梨(1900~1994),重慶江津人,曾任新華社社長等職。1983年將收藏的書法、繪畫、青銅器、陶瓷器、紫砂器等文物無償捐獻給重慶市博物館收藏,前後四次,共捐獻了600多件文物及圖書。經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專家鑒定,僅238件書畫中,就有20件定?國家一級文物,72件定?二級文物,可見李初梨鑒賞古代書畫的深厚學識和功力。李氏的紫砂器多購自上海,重慶市博物館申世放曾為文「重慶博物館紫砂藏器」刊載於台北《紫玉金砂》雜誌。其中赫然可見上海博物館僅存照片拓本,並引以為憾的龔心釗舊藏陳鳴遠款〈清淡見滋味〉壺、〈兩腋習習清風生〉壺的原件!可見李初梨所捐的這廿餘件「大彬」、「仲美」、「友泉」、「信卿」、「鳴遠」、「曼生」款砂器,確有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必要。</P>
 楼主| 发表于 2005-1-13 10: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陳克立(1909~?),為龔心釗姪婿,因龔氏啟發而收藏紫砂,藏品因戰亂流徙而失散,僅存照片及拓片。1985年陳氏出版《陽羨砂器精品圖錄》於序文提及藏砂來源:「抗戰勝利以後,有榮寶齋李氏常以砂器求售,且源源而來,乃得大量收藏。……嘗呈龔丈賞玩,大為驚異,以其搜藏五、六十年,僅得數十件,而余僅以數月,竟得等量,令其嘆為異數。爾後,得李氏相告,始知有海鹽張氏,因兄弟分爨,乃將陳鳴遠所存留傳砂器出讓,以此因緣,多入余手。」陳氏之「奇遇」在文物界並不罕聞,惜因舊藏已佚,考據無門。 <>  六、杜月笙(1888~1951),原名月生,後改名鏞,號月笙,生於江蘇川沙,是近代上海青幫中最著名的人物,他雄踞中國首富的上海法租界,估計全國約有80弟子門生,影響力無遠弗屆,當時人稱杜月笙?「上海皇帝」。杜月笙也是紫砂收藏大家,杜氏後人曾於1978年5月將部份宜興陶器在香港蘇富比舉行拍賣。結果大部份的砂壺均為香港著名茶具收藏家羅桂祥(1910~1995)購得,稍後並由羅氏捐贈給香港藝術館,成為茶具文物館的重要庋藏之一。</P>
 楼主| 发表于 2005-1-13 10: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七、陳之初(1911~1983),潮州潮安人,出生於新加坡。以精鑒別,富收藏著稱,齋號「香雪莊」,是許多海內外名人雅士聚會之處。香雪莊珍藏甚豐,被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形容為東南亞「規模最大、品質最高」的中國藝術(從1930年至今)的珍藏。1977年曾出版《香雪莊藏砂壺》,香港著名學者饒宗頤嘗為文「供春壺考略」代序,讚其「所庋宜興砂壺尤為一時之冠」。陳氏藏品中有一套署款「蔣彥亭製」的束柴三友茶具,是蔣彥亭極少數落自己名款的作品。謝瑞華認為此套蔣氏真跡別具意義,可作為比對上海灘仿古砂器的參考。順此一提,2002年5月香港蘇富比拍賣的37件紫砂陶器,即為香雪莊舊藏,其中亦包含了前述的蔣彥亭束柴三友茶具。 <>  八、蔡守(1879~1940),字哲夫、號寒瓊,廣東順德人。蔡寒瓊在民初紫砂古陶界的角色頗重,因與李景康和張虹交往,所以在李張合著的《陽羨砂壺圖考》中處處可見「蔡寒瓊藏……」、「寒瓊云友人藏……」等語。然學者張宏庸認為蔡「是當時一個人見人怕的骨董偽造高手」到底張氏所言何據、蔡寒瓊的事跡若何,值得進一步考証。</P>
 楼主| 发表于 2005-1-13 1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李景康和張虹。李景康,字鳳坡,南海人,「百壺山館」主人。張虹(1891~1968),字谷雛,號申齋,廣東順德人,「碧山壺館」主人,富收藏,精鑒賞,所藏古玉、書畫、砂壺之富,甲於香江。李、張兩人均為收藏家和鑒賞家,與黃賓虹(1865-1955)、蔡寒瓊為藝友。1934年在香港合著出版《陽羨砂壺圖考》。 <>  十、莫悟奇,南派魔術創始人,在20世紀初的上海灘魔術界享有盛名。莫氏雅好陶器,20年代中,嘗聘宜興陶人裴石民到家中製作紫砂陶器,因彼此志同道合成?摯友,常在一起研討,製成各種紫砂珍品,泥料從宜興運到上海,製成坯再到蜀山燒成後,陳設於莫家櫥窗內,作品造型古意盎然,製作精細,蓋有「悟奇治陶」,所以並不能算是偽作。 <>  十一、郎玉書,為上海「郎氏藝苑」負責人,嘗聘用蔣彥亭、顧景舟等為其仿古。 <>  十二、虞順恩,傳亦參與仿古活動,疑為荷商買辦,待考。</P>
 楼主| 发表于 2005-1-13 10: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湯臨澤(1887~1967),初單名湯安,又字鄰石,後改名韓,字陵石,浙江嘉興人,寄居上海。齋堂為「萬華閣」、「二泉山館」。其所見歷代金石書畫甚夥,潛心探究,遂精於鑒別,又工於古文物複製,仿古造假幾十年,所仿可以亂真。上海博物館副館長汪慶正曾於20世紀50年代探訪湯臨澤,親眼見証了他的作舊工作。另據宜興鮑建南「古樸典雅人作嫁」指蔣彥亭的雇主之一為「湯澤林」,疑為「湯臨澤」。 <>  十四、吳漢文(1874~1941),藝名跂陶,原籍宜興芳橋。民國5年創辦「吳德盛紫砂陶器行」,民國18年創立「吳德盛」著名商標品牌「金鼎商標」。吳漢文積極主動與上層政要,文人雅士、書畫名家接觸交流,留下相當一部分傳世經典之作,具有深遠的意義和廣泛的影響。20年代中期,吳漢文曾親赴潛洛,向蔣彥亭訂製仿古作品「摻砂人像」,印款?「陳鳴遠」章。吳漢文收藏甚豐,抗戰爆發,民國26年,日機狂轟濫炸宜興城,吳漢文從廢墟中搶出幾筐紫砂茶壺及瓶、盆、雜玩等器具,部分後來成?南京博物院、宜興陶瓷博物館、宜興紫砂工藝廠陳列室的展品,如南京博物院收藏的陳鳴遠〈南瓜壺〉、〈筍形水盂〉等。 <>  十五、「陶冶性靈」老人。南京藝術學院潘春芳曾為文,提及「1963年夏天,當時筆者尚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求學,趁暑假與張守智先生一起對國內主要收藏紫砂器的博物館進行調研,在上海時曾通過上海博物館專家的介紹,專程拜訪過上海文史館的一位老人龔懷希先生。當時龔老已是垂暮之年,且染疾在身,雖然正值盛夏酷暑,他仍著中式長袍,臥室門窗緊閉。據龔老自我介紹,他在抗日戰爭前的一段時間,曾在上海專門經營古董行業,對紫砂古壺的研究及仿製有一定的經驗,並提到著名紫砂藝人王寅春曾為他做過一段時期的仿古紫砂壺。……他興之所至,…拿出了一本塵封的《陶冶性靈》手稿,約32開本大小。他說這是以前鑒別和仿製曼生壺的底冊…。」但龔心釗辭世於1949年,不可能在1963年還與張、潘兩人見面,顯然其中有所誤記(潘氏此文寫於90年代,時隔近30年),此點亦經上海博物館館長汪慶及龔氏後人於1997年香港「陳鳴遠陶藝研討會」中提出澄清。以潘春芳、張守智兩位教授在陶瓷界的崇高地位,不可能無中生有,因此這位上海文史館的老人應是真有其人。(待續)</P>
 楼主| 发表于 2005-1-13 10: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原作为台湾黄健亮先生.
发表于 2005-1-13 10:4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
发表于 2005-12-10 22:4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发表于 2005-12-29 18:57:45 | 显示全部楼层
<>获益匪浅.</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传奇温州mir2wz|rWanBoy Studios|中国壶迷俱乐部 ( 浙ICP备12017229号-5 公安备案105031|105258 )|人工智能    

GMT+8, 2024-7-7 22:03 , Processed in 1.421637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