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中国壶迷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七碗茶

無款貼花酒壺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楼主| 发表于 2006-3-18 00: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圖是翻拍"茶具文物館"的藏品.雞首魚尾.似乎也不麼協調.在清初,外銷品只要合中國風味.外番(洋人)大都搶著要.製壺者哪管你合不合乎體制!只要賣的出去就好了.故此時期產品優劣差別蠻大的.(當然現今價差也是蠻大的)

無款貼花酒壺

無款貼花酒壺

無款貼花酒壺

無款貼花酒壺
 楼主| 发表于 2006-3-18 00: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圖是翻拍"茶的文化"國立歷史博物館與民間藏家聯展.圖中與小弟的壺是同一賣家賣出,賣家得自德國分別於1985,88(大約他也忘了只記得二壺差了3-4年)第一把回國後就賣掉了(相關照片還留了幾張)第二把本人於2000年購入(壺內還留有購入日期與金額及賣方姓名).二把壺高差約1cm

無款貼花酒壺

無款貼花酒壺
发表于 2006-3-19 02:59: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福哥[/I]在2006-3-18 11:52:00的发言:[BR]<>當然,不是書上的就一定是對的,</P><>但兄翻拍"茶的文化"書上的這把壺,個人看到代真品,</P><>兩把放在一起,很不同的,值得兄去細細推敲比對,</P><>至於您那位賣家朋友的說法,聽聽就好,不必太認真,....</P><>關鍵主要還是在壺的本身,</P>

说得精彩,支持! 福哥说出了我想说的话, 七碗兄请不要见外!
发表于 2006-3-19 17: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老不看好!</P>
发表于 2006-3-19 17: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七碗茶[/I]在2006-3-18 0:13:16的发言:[BR]下圖是翻拍"茶的文化"國立歷史博物館與民間藏家聯展.圖中與小弟的壺是同一賣家賣出......[/upload]
看来是有松枝点梅花的做法,是我少见了,惭愧!
 楼主| 发表于 2006-3-19 20: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老紫砂[/I]在2006-3-19 17:12:33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七碗茶[/I]在2006-3-18 0:13:16的发言:[BR]下圖是翻拍"茶的文化"國立歷史博物館與民間藏家聯展.圖中與小弟的壺是同一賣家賣出......[/upload]</div>看来是有松枝点梅花的做法,是我少见了,惭愧!

兄何出此言?這些外銷壺橫跨百年歲月,當初既要合乎中國風,又要洋人看得懂.當然很多都是"牛嘴不對馬腿"天馬行空,超乎想像是常有的事!!
发表于 2006-3-19 21: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如意[/I]在2006-3-17 21:10:54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明远堂[/I]在2006-3-17 21:08:06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如意[/I]在2006-3-17 20:48:41的发言:<br>好壺一把.洗的乾淨才好看土胎.依小人推斷此為清初外銷精品.因當時外銷壺泥礦並無分類.選料將本山綠泥,中槽泥,底槽泥等混在一起.其製品,觀察壺表可看見顆粒組成的結構.多為底色泥中夾雜著黃.草綠.紅褐色大小不等之顆粒,成品的色澤取決於.如中槽泥成分多者,呈偏紅之濃紫色.底槽泥成分多者,呈淡墨之黑紫色.本山綠泥多者,呈偏黃之古金色.若是摻鋼沙之成品底泥之特色仍在.等...故仿間有壺友堅持清初,中,末.各有其固定色系.小人認為切不可如此武斷.竊不知明末清初各大家,如仲芳,子畦等人早已善配泥色.</div>
壶的确很不错!凭图片新老难断!
如意兄有点陌生,好象是来自台湾的壶迷朋友吧,欢迎你的光临!

</div>感謝!感謝!!有空來台灣坐坐小人請客!
我很想去,不过我怕海,海里有鲨鱼.
 楼主| 发表于 2006-3-19 21:36: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玩玉斋[/I]在2006-3-19 21:04:11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如意[/I]在2006-3-17 21:10:54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明远堂[/I]在2006-3-17 21:08:06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如意[/I]在2006-3-17 20:48:41的发言:<br>好壺一把.洗的乾淨才好看土胎.依小人推斷此為清初外銷精品.因當時外銷壺泥礦並無分類.選料將本山綠泥,中槽泥,底槽泥等混在一起.其製品,觀察壺表可看見顆粒組成的結構.多為底色泥中夾雜著黃.草綠.紅褐色大小不等之顆粒,成品的色澤取決於.如中槽泥成分多者,呈偏紅之濃紫色.底槽泥成分多者,呈淡墨之黑紫色.本山綠泥多者,呈偏黃之古金色.若是摻鋼沙之成品底泥之特色仍在.等...故仿間有壺友堅持清初,中,末.各有其固定色系.小人認為切不可如此武斷.竊不知明末清初各大家,如仲芳,子畦等人早已善配泥色.</div>
壶的确很不错!凭图片新老难断!
如意兄有点陌生,好象是来自台湾的壶迷朋友吧,欢迎你的光临!

</div>感謝!感謝!!有空來台灣坐坐小人請客!</div>我很想去,不过我怕海,海里有鲨鱼.

放心!放心!!兄盡管前來.若鯊魚敢放肆,待小弟抓來做成魚翅湯包,孝敬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传奇温州mir2wz|rWanBoy Studios|中国壶迷论坛 ( 浙ICP备12017229号-5 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0576号公安备案105031|105258 )|人工智能    

GMT+8, 2025-8-7 20:03 , Processed in 1.232402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