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道具 举报
以下是引用[I]lxq2004[/I]在2006-6-22 20:09:31的发言:[BR]开门!
以下是引用[I]砂壶轩[/I]在2006-6-22 9:36:16的发言:[BR]看老,民国。
以下是引用[I]teddyshaw[/I]在2006-6-22 19:15:07的发言:[BR]谢老紫砂兄评!民国也有捏胎做法吗,我认为这种做法费力不讨好,若是我是当时的壶工,做这种粗器,套模子还方便点
以下是引用[I]慈壶[/I]在2006-6-23 9:17:02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teddyshaw[/I]在2006-6-22 19:15:07的发言:<br>谢老紫砂兄评!民国也有捏胎做法吗,我认为这种做法费力不讨好,若是我是当时的壶工,做这种粗器,套模子还方便点</div> 开模子更费时,力,功和钱!!!不象现在,大规模生产,模子可以减轻劳动力和成本。清,民时有祖传的模子,但 那一定是成熟产品,如鱼化龙,梅状等,尤其花货类。
以下是引用[I]壶中小舟[/I]在2006-6-24 22:16:24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慈壶[/I]在2006-6-23 9:17:02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teddyshaw[/I]在2006-6-22 19:15:07的发言:<br>谢老紫砂兄评!民国也有捏胎做法吗,我认为这种做法费力不讨好,若是我是当时的壶工,做这种粗器,套模子还方便点</div> 开模子更费时,力,功和钱!!!不象现在,大规模生产,模子可以减轻劳动力和成本。清,民时有祖传的模子,但 那一定是成熟产品,如鱼化龙,梅状等,尤其花货类。</div> 有的书上称这壶型为“葫芦壶”,在市场上有时还能见到,清末的民国的都有,不过都是普品,工较粗,也有现代的仿品。 此壶的身筒似葫芦形状即中间小,两头大,因此用打身筒或摸具制做似乎不现实,只能是手捏成型,这一点会在身筒上部口沿内壁体现,也就是说这样的手工制作可能会在壶内留下明显的捏痕或指纹,此壶应该就是如此!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申请友链|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传奇温州mir2wz|rWanBoy Studios|中国壶迷论坛 ( 浙ICP备12017229号-5 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0576号公安备案105031|105258 )|
GMT+8, 2025-8-3 04:37 , Processed in 1.216802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