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中国壶迷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藏壺

第八十二把壺 清中大蓮子 元?款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发表于 2006-9-1 14: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老紫砂[/I]在2006-9-1 11:08:38的发言:[BR]看老,不错!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06-9-2 00: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也看清中!~~~~~~~~~
发表于 2006-9-2 09: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图,清中的特征明显.
发表于 2006-9-2 13: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藏壺[/I]在2006-8-31 22:28:56的发言:[BR]<>這把泥確是比較不同,比較近青灰粗砂!</P><>氣型大氣有清初風格,品相完整!是大蓮子壺中比較喜歡的一把</P>

盖内款的特征是乾嘉时期。说有清初风格也对!所以把壶断为清中更具保守免争议。
 楼主| 发表于 2006-9-2 20: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壶轩[/I]在2006-9-2 13:32:26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藏壺[/I]在2006-8-31 22:28:56的发言:[BR]<>這把泥確是比較不同,比較近青灰粗砂!</P><>氣型大氣有清初風格,品相完整!是大蓮子壺中比較喜歡的一把</P></div>
盖内款的特征是乾嘉时期。说有清初风格也对!所以把壶断为清中更具保守免争议。

发表于 2006-9-3 11: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盖内款的特征是乾嘉时期??请<STRONG><EM>壶轩</EM></STRONG>大哥解说一下
发表于 2006-9-3 11: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壶轩[/I]在2006-9-2 13:32:26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藏壺[/I]在2006-8-31 22:28:56的发言:[BR]<>這把泥確是比較不同,比較近青灰粗砂!</P><>氣型大氣有清初風格,品相完整!是大蓮子壺中比較喜歡的一把</P></div>
盖内款的特征是乾嘉时期。

壶轩兄:就看到一孔就知道是乾嘉时期未免太过武断.
发表于 2006-9-3 15: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明远堂[/I]在2006-9-3 11:05:37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壶轩[/I]在2006-9-2 13:32:26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藏壺[/I]在2006-8-31 22:28:56的发言:<br><>這把泥確是比較不同,比較近青灰粗砂!</P><>氣型大氣有清初風格,品相完整!是大蓮子壺中比較喜歡的一把</P></div>
盖内款的特征是乾嘉时期。
</div>
壶轩兄:就看到一孔就知道是乾嘉时期未免太过武断.

明远兄好:我觉得一点也不武断!乾隆期的印章基本上是纂体字细且具金石味,到晚期至嘉庆初字体变小,这是我研究过后的总结。当然判断这只壶年代的时候我还结合壶形及工     艺。。。               

  “对于古壶的研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方法,这也跟自己的见识有关!其实鉴赏的途径方法对了,再多看多比较,很快新手也可以变行家!最怕的是不懂装懂,一味地钻牛角尖,这点才是最可怕的!因为根本就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这些话送给新手们,我自己也算在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3 15:42:10编辑过]
发表于 2006-9-3 21: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壶轩[/I]在2006-9-3 15:31:23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明远堂[/I]在2006-9-3 11:05:37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壶轩[/I]在2006-9-2 13:32:26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藏壺[/I]在2006-8-31 22:28:56的发言:<br><>這把泥確是比較不同,比較近青灰粗砂!</P><>氣型大氣有清初風格,品相完整!是大蓮子壺中比較喜歡的一把</P></div>
盖内款的特征是乾嘉时期。
</div>
壶轩兄:就看到一孔就知道是乾嘉时期未免太过武断.</div>
明远兄好:我觉得一点也不武断!乾隆期的印章基本上是纂体字细且具金石味,到晚期至嘉庆初字体变小,这是我研究过后的总结。当然判断这只壶年代的时候我还结合壶形及工     艺。。。               

  “对于古壶的研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方法,这也跟自己的见识有关!其实鉴赏的途径方法对了,再多看多比较,很快新手也可以变行家!最怕的是不懂装懂,一味地钻牛角尖,这点才是最可怕的!因为根本就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这些话送给新手们,我自己也算在内!

壶轩兄:"其实鉴赏的途径方法对了,....很快新手也可以变行家!"和"根本就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你这两句话好象很矛盾啊!
其实有些我们未经过考证的经验最好不要理直气壮地当着真理,以免以讹传讹.
发表于 2006-9-4 00: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明远堂[/I]在2006-9-3 21:57:46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壶轩[/I]在2006-9-3 15:31:23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明远堂[/I]在2006-9-3 11:05:37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壶轩[/I]在2006-9-2 13:32:26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藏壺[/I]在2006-8-31 22:28:56的发言:<br><>這把泥確是比較不同,比較近青灰粗砂!</P><>氣型大氣有清初風格,品相完整!是大蓮子壺中比較喜歡的一把</P></div>
盖内款的特征是乾嘉时期。
</div>
壶轩兄:就看到一孔就知道是乾嘉时期未免太过武断.</div>
明远兄好:我觉得一点也不武断!乾隆期的印章基本上是纂体字细且具金石味,到晚期至嘉庆初字体变小,这是我研究过后的总结。当然判断这只壶年代的时候我还结合壶形及工     艺。。。               

  “对于古壶的研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方法,这也跟自己的见识有关!其实鉴赏的途径方法对了,再多看多比较,很快新手也可以变行家!最怕的是不懂装懂,一味地钻牛角尖,这点才是最可怕的!因为根本就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这些话送给新手们,我自己也算在内!

</div>
壶轩兄:"其实鉴赏的途径方法对了,....很快新手也可以变行家!"和"根本就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你这两句话好象很矛盾啊!
其实有些我们未经过考证的经验最好不要理直气壮地当着真理,以免以讹传讹.

最后解释一遍了:“未经考证过的经验”并不代表我本人!没有八成以上的把握我是坚决不会乱说出来的。。。。。。
  “根本就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不矛盾,是两句话不是一种意思的,是兄曲解了。我用白话解释一下;鉴定古壶没有只一种方法可以肯定的,举个例:史上有记载的清以上的壶流孔是单孔和金钱孔和4孔大家都知道吧,好像2孔3孔5孔没有吧?但我们看到这样的孔数壶能马上否认掉吗?当然我说藏壶兄弟所贴这只壶的落款方式印款特征在乾嘉时期也不是唯一,已经强调了结合壶形及工艺!但我考证过的确实是这时期最多是这样的,不排除我没见过的比这早,有也不多;也不排除比这晚的类似这样。。。我总结出最多的把他当经验分享会以讹传讹吗?如果是要从话里找话,很多较权威的书里的鉴定方法都有错,顾景洲大师的鉴定语录更多毛病。。。。。。
   明远兄还有异议的话请提出我对此壶的断代的不同看法。
发表于 2006-9-4 03: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传奇温州mir2wz|rWanBoy Studios|中国壶迷论坛 ( 浙ICP备12017229号-5 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0576号公安备案105031|105258 )|人工智能    

GMT+8, 2025-8-1 23:23 , Processed in 1.232402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