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中国壶迷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36|回复: 2

品饮散茶领头人——读朱权《茶谱》一得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发表于 2013-10-29 10: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品饮散茶领头人
——读朱权《茶谱》一得
《茶谱》是朱元璋废团茶之后,皇子品用“散茶”半个世纪的笔记。
朱权(1378-1448)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晚号臞仙,又号涵虚子、丹丘,慧心敏悟,精于史学,旁通释老。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仅14岁的朱权被封为宁王,就藩大宁(今内蒙古喀喇沁旗南大宁故城)。后被其兄燕王朱棣逮到北平软禁。朱棣政变成功,君临天下之后,才把朱权释放,改封南昌。此后,朱权构筑精庐,深自韬晦,鼓琴读书,不问世事,专门从事著述。他曾以茶明志,写作了《茶谱》。
唐兴煎茶法,宋尚点茶法,明代开始泡茶法。如果说朱元璋废团茶只是一纸诏书,那么,朱权的《茶谱》则是其品茶用“散茶”,茶具“简易化”,茶事“崇新改易”的皇家笔记。
《茶谱》署名“臞仙”,写作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但认为朱权写作于晚年,在其1448年去世之前的几年间,却是一致的。
1391年农历九月十六,朱元璋下诏废团茶。正巧那年朱权封为宁王,至写作《茶谱》以1445年计,历经54年。此后,再过半百之年,才有了吴仕设计“供春壶式”的发生。因之《茶谱》可以视为废团茶后半个世纪的茶事记录。
从《茶谱》可以读到什么?
全书约2000字,除绪论外,下分十六则,即品茶、收茶、点茶、熏香茶法、茶炉、茶灶、茶磨、茶碾、茶罗、茶架、茶匙、茶筅、茶瓯、茶瓶、煎汤法、品水。
从《茶谱》中可以看到,朱权传承其父朱元璋废团茶的观点,《茶谱·绪论》说:“盖羽多尚奇古,制之为末,以膏为饼。至仁宗时,而立龙团、凤团、月团之名,杂以诸香,饰以金彩,不无夺其真味。然天地生物,名遂其性,莫若叶茶。烹而啜之,以遂其自然之性也。予故取烹茶之法,末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并主张:采用的茶以“味清甘而香,久而回味,能爽神者为上”,茶如果“杂以诸香”,必然“失其自然之性,夺其真味”。崇尚茶之真香,至今依然。泡茶利于茶之真性、真香,正是紫砂陶茶壶的价值,李渔所谓“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是人而知之矣!” 林古度评紫砂壶“世间茶具称为首”,也是指其“益于茶真香”的特质。
朱权求真、求美、求自然的品饮追求,茶事采用“散茶茶叶”,自然是用开水冲泡。因此,也有人称朱权是最早开创“泡茶法”的人。其实唐代民间早有泡茶法,朱元璋作和尚时也泡过茶。若说响应废团茶诏命品饮“散茶”,且以文字记载“泡茶”的第一人,朱权恐怕是当之无愧。可是,直至1597年许次纾写《茶疏》时,直接用沸水冲泡的形式才得以普及。
陆羽《茶经》之后的茶事,茶具多达24件,程序也颇为繁杂。朱权“崇新改易”,仅留下必需的几件工具,并通过多年的实验、体验,对茶具的材质作了对比研究,还把探讨的心得写了下来。如对主要茶具茶壶、茶杯,他都有自己的探索。
哪种茶壶益于茶?朱权评说:“瓶要小者易候汤,又点茶汤有准。古人多用铁,谓之釜。釜,宋人恶其生,以黄金为上,以银次之。今予以瓷石为之。通高五寸,腹高三寸,项长二寸,嘴长七寸。凡候汤不可太过,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茶瓶制作的材料,“古人多用铁”,“宋人恶其生锈,以黄金为上,以银次之”。而他主张“以瓷石为之”。据史载,1391年朱元璋下诏之后的第二年,景德镇便有了瓷壶的生产,到永乐年的瓷壶更为精彩,其中皇帝下令制作的“僧帽壶”,到后来成为时大彬制作紫砂僧帽壶的老师。
朱权喜欢用“瓷石”,宜兴一代则用“羊角山”生产的“紫砂陶壶”,只是没有文字记载罢了。现在“羊角山”出土的壶,和时大彬制作的“六方壶”,明显一脉相承。朱权写《茶谱》150年后,1597年许次纾在《茶疏》中又对“瓷石”与“紫砂陶”做了比较,记下来“近日饶州所造,极不堪用。往时龚春茶壶,近日时彬所制,大为时人宝惜。盖皆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其后文震亨又写下“茶壶砂者为上--------”
品茶茶杯谁好?朱权以为:茶杯古人多用建安所出,“取其松纹兔毫为奇,今淦窑所出者与建盏同,但注茶色不清亮。莫若饶瓷为上,注茶则清白可爱”。福建的功夫茶,泡茶爱紫砂壶,品茶好白瓷杯,与朱权观念一脉相承,其风印染至今。
生活在帝王之家的朱权,出于对茶事的探讨,并不限于贵重材料的选用,而是着眼于材质是否有益于茶事。例如,茶匙,朱权讲:“古人以黄金为上,今人以银铜为之”,他则“以椰壳为之,最佳”。后来,他见到一位双目失明者,善于以竹为匙,“凡数百枚,其大小则一,可以为奇。特取其异于凡匙,虽黄金亦不为贵也”。竹制茶匙至今仍为人们喜爱,只是更为丰富多彩了。可惜,那时宜兴“羊角山窑”生产的“紫砂陶茶壶”,还没有进入朱权的视野。
正德年吴仕的“供春壶式”之前,有泡茶,有泡茶茶壶,茶壶其中就有“羊角山”老窑的产品。《茶谱》从一个侧面可以作以印证。
                杨世明于《金岛山寺》2012年8月29日星期三
明·吴经壶.jpg
出土时大彬六方壶.jpg
转自韩其楼《慧眼识宝》.jpg
羊角山出土六方壶.jpg

帖子的最近访客

发表于 2013-10-29 15: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锲而不舍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9 20: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鼓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传奇温州mir2wz|rWanBoy Studios|中国壶迷俱乐部 ( 浙ICP备12017229号-5 公安备案105031|105258 )|人工智能    

GMT+8, 2024-7-3 02:39 , Processed in 1.371643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