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中国壶迷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43|回复: 0

转:《范氏宗谱》重现世“大生壶”史谜有解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发表于 2014-3-29 21: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代同用‘大生’ 壶名”,一直作为清末民初的传说,广为传播,但没有史料作证。

今年三月初,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范伟群找到了《范氏宗谱》。这套十二卷的宗谱是1926年续修的,其中便有范大生上下几代人的信息。

据《范氏宗谱》记载,范大生按族系为“钦”字辈,谱记“十九世,钦仁,字承甫,庆升公长子,为继祖小宗。承父业制造大生紫砂名壶,蒙钦差南洋劝业会审查,总长农工商部右堂杨(空格,可能为不明‘杨某’之名讳。通过百度查询,‘杨’是参与南洋劝业会的大员‘杨士琪’。杨世明注。),奏奖金牌,并赏给文凭。

生于光绪乙亥五月十三日,娶蠡墅承发春之妹,生于甲申二月十二日。死于光绪丙申八月初三日,年二十五,葬唐家圩,巽乾向。继娶宜兴城内庞奎大女,生于光绪巳丑九月二十日,子三,发、志、盘。”(见《范氏宗谱》第八本69页)

范大生的父亲以族内辈分为“广”字,《宗谱》记:“十七世,南第五十六分祖,肇基公,讳开。广善,字庆升,肇基公长子,主祢祀,生于道光丁未二月初一日,卒于光绪壬寅十月三十日,年五十四------”

《宗谱》对族内人的记载一般来说是比较可靠的。从《范氏宗谱》的记载可以看出六点,其一,范大生的父亲确实从事紫砂壶艺。范广善生于“道光丁未”年,即1847年。以宜兴民间一般到14岁学艺计起,范广善于1861年便从事紫砂壶生产,其家族经营紫砂至今已153年。“范家壶艺,百年传承”,诚为史实。

“承父业制造大生紫砂名壶”,范大生本名范钦仁,字承甫,艺名承传父亲的“大生”。范承甫经过拼搏荣获“千金易得,大生一壶难求”的赞誉,从而使“范大生”之名闻名遐迩,竟使他的本名成为一个谜。过去,对他的名字有很多说法,其本名“范钦仁”,字为“承甫”,今天才得以“解密”。

据范伟群回忆,他的大伯父做了老师,二伯父和父亲跟着爷爷范大生制壶,因之,“祖孙三代用大生壶名”,即范广善、范钦仁、范崇志(范伟群二伯父)、范崇盘(范伟群父亲),三代四人。这是其二。

其三,范大生的作品参加“南洋劝业会”并荣获“奏奖”,有传说、有大柿子壶、碗桃壶的实物,但并没有文字史料,《范氏宗谱》对此却有了扎实的记载,并指出清政府主管的大员杨士琪发奖的史料,实为可贵。

具有600年历史的紫砂壶艺,对于其制作主体的艺人,因其历史的偏见,多史迹不详。对于范大生亦是如此。过去,虽有《宜兴县志》对范大生立传,也只知道其去世于1942年底,享年65岁,后虽经多方调查也不甚祥细。对此,《宗谱》确有详实记载。范大生生于“光绪乙亥”,即光绪元年,1875年农历五月十三,享年67岁。这是其四。

“范家壶”及其家族的历史源自范蠡,多以为是民间传说,甚至有牵强附会之议,从《范氏宗谱》可知,范蠡到唐代宰辅范履冰,再到宋代的范仲淹,从范仲淹的三子到宜兴西望圩、双桥的范氏宗族,一脉相承。自范仲淹续家谱之后,族谱几乎是三十年一修,渊源不断,族系清晰。元代居住在西望圩的范仲淹第十二代孙范望江有四子,后分为东南西北四支,范伟群家为“南分支”,范伟群本人为范仲淹的第三十一代孙。范伟群的上辈依次是范崇盘(父亲)、范钦仁(祖父,即范大生)、范广善(曾祖父)、范迪开(太祖父)、范循高、范用宜、范人簪、范曜衢------

从传世的紫砂壶看,能看到范章恩、范述增、范鼎甫等人作品,但其生卒年皆不详,从《范氏宗谱》中都查到了准确的信息,可以填补艺人史料的不少空白。



                      杨世明于《金岛山寺》2014年3月20日星期四

帖子的最近访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传奇温州mir2wz|rWanBoy Studios|中国壶迷俱乐部 ( 浙ICP备12017229号-5 公安备案105031|105258 )|人工智能    

GMT+8, 2024-10-1 15:08 , Processed in 1.376854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