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滇飞扬 于 2014-5-8 19:40 编辑
大滇制茶日记之27 知味回归 还记得2012年的知味吗?一个老少皆宜的茶,在2013年被包断,消失在滇粉视野中。2014年,知味归来! 不同于贺开、帕沙等栽培型古茶树,知味的原料采制于原始森林之中,树干很高但却不粗壮,为了争夺阳光,只能努力往上长高,这成就了其独特的树型和鲜叶。叶型并不大,也不厚,鲜叶的持嫩性不够,芽头也不肥大。如果你有参加过首届大滇普洱夏令营,你就会了解这样的生态环境,密集的原始森林里,数百棵十多米高的杂树中有一棵6-7米高的茶树,茶树周围还有无数杂草包围,这样的树怎么会长的粗壮?如果把周围的杂草和杂树清除掉,让茶树充分吸收阳光,两到三年,这棵树就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叶子变厚,芽头变大变白。但我也猜测,这样的情况下必然丧失一些独特的东西,比如香气。 这正是我要特别强调的地方。知味给人最直观,最强烈的印象,在于香气。这个香气,在大滇2014年的茶里,仅有知味才有。在新茶阶段鉴别这个茶,异常的简单:你可以捂住我的眼睛和嘴巴,仅仅让我闻叶底,我就可以从所有茶里分辨出知味这个茶来。以香气著称的茶里,大滇2014年产品系列里仅有两个,知味和荒野沱。荒野沱的香气,依然可以闭着眼睛,捂着嘴巴就能分辨出来,但这与知味的茶完全两样。 这种与生俱来的香气,绝无任何方式可以复制,所以,不用担心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个香气会消失。大滇的茶皆有继承性,你可以试试之前的产品,包括历年的荒野沱,香气会消失么? 我必须检讨一点,2014年我的懈怠,春茶的繁忙以及更多六星七星的产品耗去了我太多精力,我仅仅能保证鲜叶的质量,而在工艺上,只能用机器杀青,机器揉捻的方式来制作,同时为了降低损耗,采用了紧条的揉捻方式。细小的条索,如同景迈茶,会给人很多误解,但你在十多泡后看舒展后的叶底,会知道真相。这一点,如同易武高山的茶一样。 天津的滇粉农民兄弟的口头禅:你喝出了森林的感觉了吗?大滇飞扬说:也许,真的有可能,知味,完全不同于栽培型、管理良好、规规矩矩的那些茶,总有一些野性浮动在茶汤里。
大滇飞扬于2014年5月4日凌晨
PS: 大滇2014年春茶的生产制作,从4月20日左右开始,首先生产六星七星的产品,然后到五星四星三星,预计在6月份生产完毕。同时,考虑到机器杀青的茶青味较重,机杀茶通常放在较后面压制。 为分解加工压力,部分产品制作五载版,同时,预留了纪念茶以及生肖饼的配料。 感谢滇粉的支持,今天的大滇,不再是年产量仅仅几吨的品牌,一个体系的产品不可能在几天,几周内完成了。有条不紊,按部就班生产进行中,请勿催促,就是对大滇最大的支持。 总体生产进度,5月10日之前完成六星七星的压制,5月1日已发出第一批产品,5月8日发出第二批产品,5月15日第三批,六星七星加部分五星,5月22日第四批主要为五星,6月1日前第五批,五星、四星,6月10日,第六批四星、三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