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中国壶迷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4|回复: 1

2014年大滇号701批五星大户赛纯料古树云南七子饼普洱生茶 已结束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发表于 2014-8-3 09:5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滇飞扬 于 2014-9-18 08:01 编辑

【产品名称】2014年大滇号701批五星大户赛
【产品原料】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
【净 含 量】357克/片笋壳包装 一件6提42片
【大滇品鉴】五星
【出品公司】广州大滇号茶业有限公司
【贮存条件】清洁、干燥、无异味、避免阳光直射。
【保 存 期】在贮存条件下适宜长期存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3年大滇制作了东半山的茶,2014年把目标投向西半山。而西半山,首选便是懂过和大户赛。

    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从勐库十八寨里选择这两个寨子,只是因为有靠谱的茶农可以合作。

    自2009年大滇涉入勐库茶以来,介入都不太深,可以用浅尝辄止这个词来形容。一方面是交通原因,从勐海到临沧距离太远,另一方面是临沧茶的地位一直在普洱茶行业里远低于勐海茶、易武茶,大滇把重心集中于勐海茶和易武茶。最重要的一点是:大滇在勐库积累的人脉资源不够。在我们监控不力的情况下,很难保证品质。茶农的合作也经历了2012年认识,2013年试制,各种样茶研究的工作,在2014年推出成品。

   
随着大滇团队的扩大,我们在谨慎扩展制茶的范围,勐库渐渐进入大滇的视野,从观察期进入重点开发期。可以预见,2016年后,大滇关于勐库的茶会越来越多。我们的开发程序是从浅到深,从点到面,从大众水平到精选,逐步提升产品的品质。

   因此,这是大滇把勐库茶定义在五星的理由。西半山的茶跟东半山的茶比较,通常的特点是:香气不如东半山,苦底较东半山的重很多,茶气较为厚重,对身体刺激较大。有说法是因为东半山日照较多,西半山通常是夕阳晚照。我们需要特别注意,西半山是苦底茶,东半山可以认为是涩底茶,近年来苦底茶的流行,使得西半山的茶普遍价格高于东半山。

   勐库卖茶的几个现象在我认为是怪现象:

   1、单株盛行,树龄论盛行。
   树龄100年与300年价格可以差很多。我很诧异,茶农什么时候成为了植物学家?所谓300年,无非就是树形较大,枝叶茂盛一点,怎么就说明树龄大?回到大滇说茶1001夜里的内容,胖的人比瘦的人年龄一定大?高的人一定比矮的人年龄大?坦率来说,我非常不认同这种做法,制茶人也不是植物学家。茶农说是300年,你就认为是300年了?通常来说,制茶人的文化水平高于茶农,为什么都会唯茶农的话马首是瞻?直白来说,推卸责任,把茶价卖高。一旦有人质疑300年的说法不靠谱,马上把责任推给茶农。实惠自己得了。

   树龄论在勐海、易武有,但只是大致分下,勐库的区分太严重了。我坦白,这些单株的茶我是不收的,我要做的是有一定数量,能够长期稳定代表这个区域口感的茶。一个品牌,一个产品,最需要的是稳定,传承。单株茶,你让我如何传承?

   2、明前茶和明后茶。
   在临沧,明前茶和明后茶差别很大。清明,成了茶价的分水岭。好吧,价钱我不说了,看茶本身。看着明前茶,怎么看怎么不舒服。条索较短,芽头很小,随便抓一把毛茶,几百年的单株,仍然清晰可见一些非常细小的芽头茶或者又薄又小的叶片,以勐海或者易武茶区的观点,很让人怀疑里面拼了些什么。而我了解的真相是:为了赶明前,但凡有点芽头嫩叶都在清明前采了,导致条索瘦小和叶片单薄。回到勐海,勐海的节点是:傣族傣历年,通常年后是降价的节点,大约是4月20日,春茶大致结束,仅剩少量。再回到易武,易武高山一带的茶,今年4月20日真正大树的头波才下来,而之前都是小树茶或者修剪过的大树茶。茶还是那些茶,但被人为分割成不同时期。

   好吧,我保留自己的意见,尊重当地的习惯,还是按明前茶来制作,但同时也收购了一些我认为不错的,明后的茶,4月1日和4月10日的茶,有什么不同?似乎4月10日的茶我更喜欢一点。明前茶春天压制,明后茶留待后用。

   再回到我制茶的历程,实际上,制作这两个茶是比较偷懒的做法,大户赛和懂过相邻,懂过和冰岛相邻。一条路过去,正好顺路。茶叶采用机器杀青、机器揉捻,较紧。退青或者发汗在春茶期间显然不可能透彻。理想状况是明年春天再压,但市场不等人。只能先供应一些成品,有毛茶留住,等待后期制作。

   今年有一个构想,玉米兄弟曾提议过的制作铁饼,用勐库的茶和布朗茶拼配,或者会有惊喜出现。我也听说过有人用勐库西半山的茶冒充布朗茶卖,共同的特点是苦底,但从口感来说,差异还是明显的。但从拼配的角度来看,应该能够兼容。再辅以其他配料,增加和谐度,应该会开发出一款有特点的茶来。

   顺便再说下东半山的茶,东半山的茶大滇制作有几年了,今年发生了一个较大的变化,即采用手工制茶,机器揉捻的方式。东半山的茶也许在口感上更适合新手,入口清香,苦底较弱,随着树龄的加大,涩度降低。我必须说,西半山的茶,苦化甘的速度较慢,不能跟手工炒的新老班章、班盆之类去类比,价格和工艺明摆在那里呢。虽然有人依据惯例评价:回甘迅猛,满口生津。但看你和什么茶相比了。和坝子里20~30元的茶相比,你没有说错,的确回甘迅猛。但以班盆做依据,那就不迅猛了,而是偏慢。

   江湖传言,苦底的茶存放转化比较好,使得西半山的茶在2014年一片涨声,大滇只能说,且存且观察。我的结论,必须在这批茶制作5年以后才能给出。

   关于叶种,大中小叶种并存,大叶种为主,不乏中小叶种;

   关于海拔,懂过大约在1700~1800米,大户赛感觉更高些,1900~2000米吧,对于普洱茶来说,正好是出好茶的海拔。

   嗯,关于香气,别跟西半山的茶说香气,一般,一般,相当一般。

   耐泡度,相当高,一个人喝十几泡,还不衰减,忍无可忍,弃之。

   总体来说,西半山的茶茶气足,力量大,大滇称之为阳刚之美,可大致描述其茶性。

   普洱茶另一个品牌,老同志在懂过收了一些茶,这个是我知道的信息。大家可以用PK的方法来学习和了解。

                             大滇飞扬于2014年5月 勐海

帖子的最近访客

发表于 2014-8-7 14: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人报到,顶一下贴,灌一下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传奇温州mir2wz|rWanBoy Studios|中国壶迷论坛 ( 浙ICP备12017229号-5 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0576号公安备案105031|105258 )|人工智能    

GMT+8, 2025-8-11 18:43 , Processed in 1.201202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