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7-15 16: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京亮度 于 2014-7-15 16:23 编辑
身在北京,早些年玩壶是北方的审美和习惯,喜欢保留原包浆,北方叫“皮壳”,老皮壳不敢动,从乡下户里收上来就掸掸土,然后一手转一手,最后到玩家手里,也是简单擦擦浮土,不动皮壳包浆。其实,深挖原因,是原先的收藏玩赏的理念落后所致,借马未都老师一句话:前些年玩古董的人是投资性的,甚至是投机性的,喜欢归喜欢,但是并不完全当成收藏玩赏,而是半玩半经营性质,想着过一阵子行情好了再卖掉。有了不留的心思,皮壳就很重要了,第一,牵扯新老真假问题,原皮壳是个佐证;第二,老包浆下隐藏着暗伤冲线啥的,洗干净就容易暴露,所以,流传下来,行里面通常不爱动老皮壳原包浆。
后来改革开放深入了,和海外华人玩家交流多了,才知道原来台湾人 东南亚华人 都是喜欢老壶老器洗干净玩的,一来可以重新泡茶实用,享受古壶的乐趣,二来随时把玩也更加卫生。终极原因还是经济发达与否问题,你拿它们当商品还是藏品玩赏物?
另,老紫砂有些品种是非常需要保留原包浆的,比如——焐黑的壶,常常会留下黑亮的皮壳,就是鞋油要仿效的那种效果,稍加清理就光润可人,如果要刷掉就十分可惜,再养出同样的包浆恐怕没有几年难成。象那种深入胎骨的真包浆,想要刷掉还不容易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