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中国壶迷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叶上荷阳

沙老藏砂 (持续更新中)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楼主| 发表于 2012-8-17 12:4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清 陈荫千印模方壶

            陈荫千清代印模方壶_副本.jpg

      陈荫千印模方壶,通高14.5厘米。  壶身的四面都采用了印模装饰,壶的正面和背面有“凤穿牡丹”图案,壶把一面是蝴蝶牡丹图。在壶嘴的两边是瓶插花卉图。在壶颈下方的披肩部位,环绕着12朵如意云纹。造型简洁古朴的壶身与内容丰富的花鸟图案相互映衬。

            陈荫千款清代印模方壶款_副本.jpg

    壶的底部有方形隶书“陈荫千制”印章。陈荫千是清乾隆时期宜兴制壶名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他的竹节提梁壶。
 楼主| 发表于 2012-8-17 13: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清 外销兽钮六方壶

          外销狮钮六方壶_副本.jpg

        通高12.5厘米。清雍正至乾隆时期的外销品,精工巧制,泥型俱佳。壶腹外鼓,气韵饱满。壶身下部略收,底足与壶身上端直颈均为六边形,上下呼应,而底足的每边中部均开券孔。壶颈的六面则装饰规整的回纹。壶盖略高,壶钮为一趴伏的瑞兽,陶塑手法非常精细,兽钮周边装饰着贴花纹样。参照资料,原本兽钮前还有一球状装饰物,此壶历经沧桑,已然缺失。
 楼主| 发表于 2012-8-17 13: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贡局直嘴提梁

          贡局直嘴提梁壶_副本.jpg

             贡局款_副本.jpg

      贡局款直嘴提梁壶,通高14.7厘米。这件紫砂壶泥色深红,扁圆钮,凸盖,圆腹,壶体饱满,壶嘴粗硕直长,与国内常见的紫砂壶风格有很大差异,这是为了外销而做的调整。专家考证,这一形式的紫砂壶多销往泰国,有些紫砂壶到达泰国后,还会有专门的手工艺人在壶体较易磕碰的钮、口、嘴、足等部镶嵌金银铜锡等金属,既保护壶体,又显得富丽堂皇。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10: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漫说鱼化龙
   
    鱼化龙故事来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远古洪荒,天降大水,一片泽国,蛇化鱼而存(人们认为蛇是龙的一种变形),后来又渐渐演变成了鱼化龙,毕竟鱼很寻常,龙才是人们心目中的神物。鱼化龙不仅仅是神话传说,同时它也被赋予强烈的象征意义,古代学子科举高中、仕人平步青云,都可称为鱼化龙。在中国各地的文庙中,常见以鲤鱼跃龙门为题材的牌坊和石刻,这既表达了儒家弟子的美好愿望,也与孔圣人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孔鲤不无关系。
    鱼化龙是紫砂传统造型,据传成型自嘉道年间邵大亨之手,此后历代名工多有制作,且各具特色。今在沙老藏品中撷选四件,与壶友分享。

清 为盛款鱼化龙

          为盛鱼化龙.jpg

        通高11.2厘米,墨色泥料中夹有白砂点点,俗称“铁钢砂”的即是。整个壶型如一团巨浪,于波涛中跃出一尾鲤鱼,转而化为蛟龙,翻腾云海,至壶盖上云钮旁现出龙首,立体雕塑,生动异常,泡茶时于水汽缥缈中摇首吐舌,龙睛烔烔,好不神奇。

          为盛鱼化龙盖款_副本.jpg   

       壶盖内款:为盛。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10:3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漫说鱼化龙

民国 唐树芷鱼化龙

          唐树芝云龙壶351_副本.jpg

      此壶体量较小,通高8.8厘米,十分称手,俗称“一手壶”,捧于手中自斟自饮,甚是逸乐。
    鱼化龙壶造型大体相似,但名手各有创新,细节处别有千秋。如浪的流线,龙身刻画,云钮形状,以及龙首的塑造,都表现出鲜明的个人特色。此款壶身的龙不同其他龙威猛异常,而是状貌温和,线条舒缓,有平易之趣,深合“龙面即马面”之远古创想。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10: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漫说鱼化龙

民国 唐凤芷鱼化龙

          唐凤芷鱼化龙_副本.jpg

      此壶通高11厘米,壶身圆形,一面刻鱼,一面塑龙,俱在波浪起伏之间,半隐半现。把刻龙鳞,钮结云头,龙首伸缩与他壶无异,差别只在刀工意趣之中。唐凤芷乃是唐树芷的兄弟,亦是一位紫砂界有名的人物,遗憾晚年受冷遇,抱恨而终。

          唐凤芷鱼化龙款.jpg

      盖款:凤芷。极是雅致。
发表于 2012-8-21 11: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陈荫千软提少见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11: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漫话鱼化龙

民国 朱可心 扁鱼化龙

          朱可心鱼化龙_副本_副本.jpg

      此壶通高7厘米,壶身较圆鱼化龙壶略扁,整体造型如一团云朵,又似饱满水滴。壶以紫砂红泥制作,细腻光润。壶身正面以堆塑、浮雕手法刻画游龙戏珠,龙爪前伸,龙身突起,龙齿俱现,其势猛烈张扬,与他壶自是有别。尤其龙鳞刻画极其细致,每一曲线俱做锯齿状,以示片片龙鳞鼓突相叠之生动效果。盖上龙首为圆雕,其造型表现独特,神态威猛与壶身游龙相应,龙舌如一柄小剑自龙口伸出,龙睛顶端切一小平面,光线照射其上闪闪发亮,更显炯炯有神。大师别有匠心,自以独特技法制独特之壶,令人过目难忘。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11: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8-21 13: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总版来访   您说的极是,图谱中总见着他的竹提,这印模软提确实稀罕。
叶上荷阳 发表于 2012-8-21 11:13



   
 楼主| 发表于 2012-8-23 16: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清 矮菊瓣壶

          鸟鸣山客犹眠瓜壶_副本.jpg

      通高7.9厘米,壶身为片片菊瓣,盖钮为蕊,盖沿及壶肩均戳回纹。独孔直嘴,壶嘴处也印回纹装饰。底圈足,中有一长方印款:鸟鸣山客犹眠。观此句有身处山林鸟鸣啁啾怡然心乐之情绪,壶得历代藏家宝爱,养得温润可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8-23 16: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清  直筒壶

          清直筒壶263_副本.jpg

      此壶通高11.8厘米,不饰雕琢,质朴典雅,长耳把,高直流,平嵌盖,直圆纽,端然有君子气。年深日久,壶身包浆莹莹泛玉光,见之便生敬意。壶上未留作者名姓,仅壶底有“为官心存君国”六字。语出朱柏庐《治家格言》,全句为“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想来此壶应为清代官府衙门定制器物,壶底镌此铭文,意为时刻提醒官员们尽忠报国。然而美好愿望总是敌不过坚硬现实,大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因其腐朽没落终究走向灭亡,而此警语对当下时人亦有劝诫之用。

          清直筒壶为官心存君国款_副本.jpg

      底款:为官心存君国
 楼主| 发表于 2012-8-23 17: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 冯彩霞莲子壶

          冯彩霞莲子壶120_副本.jpg

      封建时代,重男轻女,故此历史上会制壶的女性不少,出了名的却是不多,这冯彩霞便是其中一位。可巧,她同杨凤年一般,也不是宜兴土生土长的人,却将紫砂壶艺发扬光大,流芳后世。
    冯彩霞生年约在清道光至光绪时期,本是苏州人氏,却钟情于宜兴紫砂,潜心钻研壶艺,终于成为多面手,既能制壶又能陶刻,尤其擅长制作功夫壶。她曾受广州伍氏延请,到广东万松园内的听涛楼制壶,所制名为万松园壶和听涛山馆壶。女性艺人所制紫砂器格外灵秀细腻,此件莲子壶通高11.3厘米,原是宜兴紫砂壶传统样式,出于彩霞之手则别有情韵。壶腹气韵饱满,把、嘴、纽圆润且富张力,盖沿与颈口上下两道边线匀称紧密严丝合缝,做工流利而不着雕饰,给人清新自然之感,端庄大气,气势不凡。壶底手刻“姑苏彩霞制”,为地名人名组合款。另有“凡事当留余地 得意不可再往”,乃是警句款识。
 楼主| 发表于 2012-8-23 17: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清 邵权寅梅桩壶

          邵权寅梅桩壶125_副本.jpg

     此壶通高9.7厘米。壶的流、把、纽皆为屈曲苍劲的梅枝状,枝间有怒放的梅花和含蓄的花蕾,梅桩上的节与疤也塑刻得极为逼真,整件器型活泼灵俏,韵味十足。在此壶上亦可见多枚印款,盖款为“赦记”小圆章,底款为花边福字方章。除了壶的盖、底常规位置留款外,就连以毫米计的壶纽断面也钤了一个款。这个赦字印款极为细小,藏身于梅枝横断面,主人收藏此壶二十多年尚未发觉,后来偶然识其奥妙,不禁连连感叹:紫砂珍器,常看常新!
    邵权寅,号赦大,又称大赦,清道光至光绪年间人,与紫砂名家邵大享同出一门(一说为邵大亨兄弟),亦精于制壶。

            邵权寅梅桩底款_副本.jpg   底款:方形花边福字印

            邵权寅梅桩盖款赦记款_副本.jpg   盖款:椭圆形赦记款
 楼主| 发表于 2012-8-23 17: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清 邵权寅荷蛙清趣紫砂烟嘴

          邵大赦紫砂烟嘴.jpg

      这是一件紫砂烟嘴,通高5.7厘米,造型精巧,工艺细致。其形状为饱满的荷叶,边缘起伏,如沐清风,荷叶纹络亦丝丝可辨,曲折有致。一只雕塑逼真的青蛙蹲伏于荷叶之上,双目鼓突,炯然有神,四爪屈伏作试探状,仿佛随时会弹跳而起。烟斗下衔接一个铜把,已然锈迹斑驳。整件作品玲珑生动,妙趣横生,更令人意外的,是在烟斗背面竟簇集了四枚印款:圆形“邵”字、方形“赦”字、腰圆形“权寅”二字、腰圆形“赦记”二字。四枚印款布局紧凑而不局促,所指皆是一人:邵权寅,又名大赦。在体量不及一握的作品上汇集如许多款识,可见这个烟斗是令邵权寅十分自得的倾心之作。

            邵权寅烟斗背面铭章_副本.jpg

      从紫砂烟嘴和梅桩壶两件作品可以看出,邵权寅是一位工艺精湛、心思细密的陶艺家,他对自己制作的紫砂器十分看重,因此想方设法以巧妙的手法在作品上留下印记,使流传久远的紫砂器与其制作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人生有百年之促,而艺术可传世流芳,以短促之人生制流芳之艺术,名物俱传,这想必就是邵权寅铭刻款识的初衷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传奇温州mir2wz|rWanBoy Studios|中国壶迷论坛 ( 浙ICP备12017229号-5 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0576号公安备案105031|105258 )|人工智能    

GMT+8, 2025-11-3 23:19 , Processed in 1.287267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