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中国壶迷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叶上荷阳

沙老藏砂 (持续更新中)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楼主| 发表于 2012-8-24 14: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清 太极一捆竹

          太极一捆竹壶142_副本.jpg

      捆竹壶的形式多样,有圆有方,且多带有太极、八卦等元素。此壶通高9.6厘米,为六方一捆竹造型,壶身六个立面,细密地浮雕竹形,中部一带作捆竹状,把、流、钮作圆竹,节节相连。在壶钮顶部饰阴阳太极图。因壶上筋纹极多,制作起来十分费工夫花心思。此壶未留作者名姓,但从做工来看,应出自制陶高手。壶底中央落着一枚圆形花款,十分别致精巧。

          太极一捆竹壶花款刘海戏金蟾_副本.jpg

      花款中央,有一个刘海齐眉长发披肩的童子,他正手舞钱串,笑逐颜开地嬉戏在波涛之间,足旁趴伏三足蟾蜍一只。刘海戏金蟾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花款内容取材于此,其动态之传神,雕琢之精细令人赞叹。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紫砂壶上亦有同样花款。
 楼主| 发表于 2012-8-24 15: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末 愙斋合欢式壶

          愙斋款合欢壶_副本.jpg

      合欢式是曼生创制的紫砂壶样式,壶体好像两只碗合在一起,因而又称“合碗式壶”。此壶通高7.1厘米,泥色纯净,手工利落,壶身上部镌刻行草词文及残砖图案,古意浓浓。刻款署“賓如”二字,底款“愙斋”二字。愙斋乃是晚清两江总督、大收藏家吴大澂的斋号。吴大澂对紫砂陶艺有重大贡献,曾聘请宜兴制壶名家到府中共研壶艺,共制茗壶,黄玉麟、赵松亭、俞国良等都曾在他府上做壶,多有佳器传世。      

                愙斋壶宾如陶刻_副本.jpg

      壶身陶刻拓片:晋永和残砖文  賓如
 楼主| 发表于 2012-8-24 15:4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清 壶痴印包壶

         壶痴印包壶_副本.jpg

      壶痴,清末人,姓氏不传。曾在本论坛见壶友所藏壶痴印包,其盖上有名款,惜字迹模糊,难以辨认,终难知其名姓。壶痴最擅长制作印包壶,北京故宫博物院中亦藏有他制作的印包壶。此壶惜残,盖沿有小磕,而壶把包锡,想来前主人十分珍视,用心补过。

         壶痴款_副本.jpg

      底款:壶痴方印,字为篆体。那“痴”字笔画组合有趣,倒真像几人呆立发痴一般。
    大凡爱壶入迷,人便称其“壶痴”。著名画家亚明生前曾亲笔致信沙老,信中写道“君爱壶如命,可谓壶痴哉。”古代壶痴的制器被后世的壶痴珍藏,且会一代代地珍藏下去。
发表于 2012-8-24 21: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壶痴”是紫砂文化的精髓!
发表于 2012-8-28 15:3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尊敬的前辈藏家!
去年曾至甘家厝,却遗憾未见沙老藏品展出。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17: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18: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尊敬的前辈藏家!
去年曾至甘家厝,却遗憾未见沙老藏品展出。
壶徒 发表于 2012-8-28 15:36


    南京民俗博物馆在甘家大院中,近两年南京市政府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不断对民俗博物馆进行修葺,去年是将原为两进的紫砂展厅改建成了一个大厅,那几个月紫砂未在馆内展出,而是在浙江慈溪博物馆展出。今年春夏时节民俗博物馆又闭馆大修,因而仍未展出。九月下旬沙老的壶将在厦门集美展出,如果您方便,欢迎来参观交流。
发表于 2012-8-28 18: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民俗博物馆在甘家大院中,近两年南京市政府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不断对民俗博物馆进行修葺,去年 ...
叶上荷阳 发表于 2012-8-28 18:04

去甘家大院象是回家,呵呵。
厦门展一定争取去参观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18: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末民初 秦权壶

          蒋贞祥秦权壶87_副本.jpg

      秦权壶又俗称“秤砣壶”,秦权乃是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产物,亦是权力的象征。此壶通高11.1厘米,造型简单流畅,壶形饱满和谐,盖与身合缝严密,是一件极见作者功力的制器。壶身陶刻诗画,左为梅枝横斜、铮铮绽放的梅花图,梅枝上栖一只雀鸟,寓意“喜上梅梢”,右为诗句“梅花依旧笑春风”,署款“石泉”。读诗赏画,给人喜气洋洋、奋发向上之感。壶底中央钤一方名款:蒋贞祥造。蒋系清末民初宜兴紫砂名工。

            蒋贞祥秦权壶款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18: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去甘家大院象是回家,呵呵。
厦门展一定争取去参观学习!
壶徒 发表于 2012-8-28 18:08



    尊驾也在南京?真好!有机会当面请教,也希望能欣赏您的藏品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18:4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末民初  蟠螭壶

          蟠螭壶贞祥146_副本.jpg

      此壶通高9.4厘米,呈海棠红色,壶身中部嵌饰黑泥色带,刻印回纹,上下以云纹作边。壶的把上、盖上、流口,俱塑蟠螭,或爬行,或盘旋,或昂首,情态各异,颇有喜感。此壶底款别致,为“南洋劝业会宜兴陶业出品”,作者名在盖内,为一椭圆小章:贞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19: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末民初 蛋包壶

          友廷蛋包178_副本.jpg

      若干年前我曾经问沙老,蛋包壶之名从何而来?从外形看,这软提梁壶看不出“蛋”的形状,那扁扁圆圆的壶身,跟鼓腹也差不多少。沙老笑眯眯地说:再仔细看。我左看右看,前看后看,还是不明所以。后来,沙老把壶反过来,我恍然大悟,原来奥妙藏在壶底。我先前所想的,是一颗完整的滚圆的鸡蛋,而“蛋包”,却是一颗煮熟了的荷包蛋。

          友廷蛋包底_副本.jpg

      煮好的荷包蛋(也有的叫溏心蛋),就是这样中央鼓起,中间凹下,边缘又突起的形状。紫砂艺人不仅心灵手巧,而且诙谐质朴,为这壶取了这样一个形象逼真的名称。
    此壶出自名家邵友廷之手,通高9.0厘米。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19: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开民初 松鼠葡萄壶

          友廷松鼠葡萄壶_副本.jpg

      此壶通高10.5厘米,壶身似树段,把和流做成枝状,盖面盎起,气韵饱满,壶盖与壶身以贴花、雕塑手法装饰葡萄枝、叶、松鼠,无论是盖子上正在窥视葡萄的松鼠,还是壶身上躲于树洞中探出半个身子够葡萄吃的松鼠,都显得形态生动,憨态可人,令人把玩不舍。壶底中央刻一花章,图案为清江芦苇飞鸟,壶盖内钤一腰圆小章:友廷。邵友廷是清代道光至光绪年间人。他制壶周正,工艺精湛,是程寿珍的继父,也是程寿珍的师父,程寿真便是在他的悉心教导下学习紫砂壶艺,终成一代大家。
发表于 2012-8-28 19: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謝謝樓主熱忱!
发表于 2012-8-28 19: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秦权文气,壶痴精典,,欣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传奇温州mir2wz|rWanBoy Studios|中国壶迷论坛 ( 浙ICP备12017229号-5 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0576号公安备案105031|105258 )|人工智能    

GMT+8, 2025-8-3 14:31 , Processed in 1.201202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