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中国壶迷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藏壺

邵景南拙柱壺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发表于 2007-3-11 21:4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壶看仿!</P>
<>此壶的原件底款应是(阿曼陀室)原丁山朱林大手上有把真迹惜底炸,后给我朋友作过!</P>
<>在转手卖给台商!</P>
 楼主| 发表于 2007-3-11 22: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古宜陶[/I]在2007-3-11 21:41:06的发言:[BR]<>此壶看仿!</P><>此壶的原件底款应是(阿曼陀室)原丁山朱林大手上有把真迹惜底炸,后给我朋友作过!</P><>在转手卖给台商!</P>

古兄好!再次歡迎兄的歸來!
兄所說的底款阿曼陀室的是確有其壺,這點我相信!
不過要說這幾年新仿的則要再次請益了??
发表于 2007-3-11 23: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藏壺[/I]在2007-3-11 22:53:35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古宜陶[/I]在2007-3-11 21:41:06的发言:[BR]<>此壶看仿!</P><>此壶的原件底款应是(阿曼陀室)原丁山朱林大手上有把真迹惜底炸,后给我朋友作过!</P><>在转手卖给台商!</P></div>
古兄好!再次歡迎兄的歸來!
兄所說的底款阿曼陀室的是確有其壺,這點我相信!
不過要說這幾年新仿的則要再次請益了??
回藏壶兄:你看看壶里外的成色是否一至.
 楼主| 发表于 2007-3-12 00: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古宜陶[/I]在2007-3-11 23:25:35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藏壺[/I]在2007-3-11 22:53:35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古宜陶[/I]在2007-3-11 21:41:06的发言:<br><>此壶看仿!</P><>此壶的原件底款应是(阿曼陀室)原丁山朱林大手上有把真迹惜底炸,后给我朋友作过!</P><>在转手卖给台商!</P></div>
古兄好!再次歡迎兄的歸來!
兄所說的底款阿曼陀室的是確有其壺,這點我相信!
不過要說這幾年新仿的則要再次請益了??
</div>回藏壶兄:你看看壶里外的成色是否一至.

邵景南拙柱壺

邵景南拙柱壺

以前拍的,請古兄指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12 0:39:23编辑过]

邵景南拙柱壺

邵景南拙柱壺
发表于 2007-3-12 08:24:0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紫醉金迷[/I]在2007-3-11 18:44:55的发言:[BR]看后仿.
同感!
发表于 2007-3-12 11: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藏壶兄上照,再看还是仿,像这样的壶一般都是用八十码左右的紫泥(类似邵家泥),仿品都用清水泥烧高温代替邵家泥,但是现在的高温窑时间短,里外成色会不一致......自我感觉不当真,仅供参考.
发表于 2007-3-12 13: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古宜陶[/I]在2007-3-12 11:31:42的发言:[BR]谢藏壶兄上照,再看还是仿,像这样的壶一般都是用八十码左右的紫泥(类似邵家泥),仿品都用清水泥烧高温代替邵家泥,但是现在的高温窑时间短,里外成色会不一致......自我感觉不当真,仅供参考.

另请教一事,假如是仿的话,这样仿法手段大概时于什么时候开始!!!!
发表于 2007-3-12 13: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醉兄:10年左右.
发表于 2007-3-12 13:32: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古宜陶[/I]在2007-3-12 13:21:32的发言:[BR]回醉兄:10年左右.

再请教,假如此壶购于二十年前左右的话,是否还有其它的解释理解!!!向民国仿或者其它时期就是早于20前有无可能或其这样的手法!!!
发表于 2007-3-12 18: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醉壶楼[/I]在2007-3-12 13:32:53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古宜陶[/I]在2007-3-12 13:21:32的发言:<br>回醉兄:10年左右.</div>
再请教,假如此壶购于二十年前左右的话,是否还有其它的解释理解!!!向民国仿或者其它时期就是早于20前有无可能或其这样的手法!!!

回醉兄.20年前没有这种仿,如果仿的成熟,应该是90年至,95年丁山的仿壶高手相互都有交流,但人数不多,(因有紫砂办)2000年之后,几乎同行很少交流,(仿已成为公开)...... 民国仿的可能性不大,原因:民国仿的泥与此壶有区别.个人愚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12 19:05:20编辑过]
发表于 2007-3-12 19: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古宜陶[/I]在2007-3-12 18:06:35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醉壶楼[/I]在2007-3-12 13:32:53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古宜陶[/I]在2007-3-12 13:21:32的发言:<br>回醉兄:10年左右.</div>
再请教,假如此壶购于二十年前左右的话,是否还有其它的解释理解!!!向民国仿或者其它时期就是早于20前有无可能或其这样的手法!!!</div>
回醉兄.20年前没有这种仿,如果仿的成熟,应该是90年至,95年丁山的仿壶高手相互都有交流,但人数不多,(因有紫砂办)2000年之后,几乎同行很少交流,(仿已成为公开)...... 民国仿的可能性不大,原因:民国仿的泥与此壶有区别.个人愚见~

感谢兄的回复!!!
 楼主| 发表于 2007-3-12 20: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古宜陶[/I]在2007-3-12 18:06:35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醉壶楼[/I]在2007-3-12 13:32:53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古宜陶[/I]在2007-3-12 13:21:32的发言:[BR]回醉兄:10年左右.</div>
再请教,假如此壶购于二十年前左右的话,是否还有其它的解释理解!!!向民国仿或者其它时期就是早于20前有无可能或其这样的手法!!!</div>
回醉兄.20年前没有这种仿,如果仿的成熟,应该是90年以后,在95年至2000年内,丁山的仿壶高手相互都有交流,但人数不多,(因有紫砂办)2000年之后,几乎同行很少交流,(仿已成为公开)...... 民国仿的可能性不大,原因:民国仿的泥与此壶有区别.个人愚见~

感謝古兄不吝分享所知!還得多多向您請教^^
1.如果以時間來算的話,這把在我剛念國小的的時候父親就已經在泡養了!至少也有18年以上(小弟1980年生)但這並不能說明什麼。
2.以兄所說裡外成色不同而言,應是不同兩次照片的拍攝造成!裡外最大的不同在外面因為泡養擦拭顯得比較亮且胎土顆粒感明顯。蓋內因為接觸茶湯不易故顯得比較暗沉,胎土顆粒也不似外面的飽滿分明!單就顏色判是一樣的!
3.整體氣韻,壺體修整及氣孔的表現個人認為現代要仿實屬不易!且能做到這樣的又豈會吝惜再加個刻字署款?
個人小小的意見僅供討論
发表于 2007-3-12 20: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藏壺[/I]在2007-3-11 21:13:58的发言:[BR]<>感謝諸位點評!此壺也曾與福哥討論過,同樣也有兩點疑問!</P><>1.刻畫未刻字且無署刻款??</P><>2.蓋內與壺底的款是標準款,但不排除後人延用的可能!?</P>

這把壺以前確實私下與藏壺兄做過意見交流,當時亦對藏壺兄提出了一些個人看法,認為此壺胎泥、款印並無疑慮,但應非邵景南真作,亦非現在或近代的仿作品,而是推論為邵景南的後輩之作,年代為清晚期,
就個人所見,綜合以下原因:1.這個蓋款及底款,是公認較無疑慮的邵景南製壺用印,通常這類款印只有直系的子孫方能持有,2.此壺的胎泥符合邵家對胎泥精練的傳統,3.邵景南真品通常是隨伴著留佩或是二泉的刻字,而非刻畫,4.只有在兒孫輩沿用其款章的製壺上,才會見到刻畫之作品,這些作品除了亦署刻"留佩"、"二泉"之外,也有"順泰"、"頂上"款印出現,5.以此壺的胎泥、刻畫、器形看,應是清晚期的製壺,
以上純是個人淺見,有錯誤之處,請方家指正,....
发表于 2007-3-12 21: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邵家壶的刻饰一般是名手所为,仔细看看这刻匠气重,没有味道,是摹手所为!
发表于 2007-3-14 09: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弟认为看老不看真(邵景南本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传奇温州mir2wz|rWanBoy Studios|中国壶迷论坛 ( 浙ICP备12017229号-5 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0576号公安备案105031|105258 )|人工智能    

GMT+8, 2025-7-28 04:22 , Processed in 1.185602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