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7-5-13 01:54:09
|
显示全部楼层
< >有時候不免感嘆,年輕的時候用健康換取金錢,年紀大了,終究也免不了用金錢來換取健康,腳膝蓋的病灶,目前改由中醫師治療中,情況已有改善,...感謝藏壺兄弟的惦念與祝福!!!</P>< >知我者,藏壺也,能再度看到這把壺,真是心頭好!</P>< >猶憶去年上手這把壺時的心情悸動,真是令人難捨的一把好壺,</P>< >這把何心舟製、山農刻、底鈐"墨壺"款的玉成窯好品,相當有文人味,</P>< >若非是藏壺兄弟尊翁的心愛珍藏,還真想留下它,....</P>< >...............................</P>< >有關「墨壺」款的製器,相當少見,出版品僅見香港茶具文物館藏有一只「墨壺」款、「褎海」書刻「石瓢」缽形水洗,</P>< >清代文人常有參與製壺或訂製壺之舉,成陽基金會出版之《古壺之美》錄有一只「東石款寶珠軟耳提樑壺」,壺身刻「寶珠.光緒四年秋八月.似魚室 ─ 題.東石製」,</P>< >「褎海」、「似魚室」均為徐三庚之別名、堂號,徐三庚善摹刻金石文字,比較這二器之刻署,應屬同為一人,...徐三庚所刻,</P>< >但「墨壺」款是誰的訂製壺? 又曾向那些人訂製壺?</P><P>與徐三庚處同一年代,號「墨壺客」的沈竹賓應最有可能,...</P><P>「墨壺」款,除了有何心舟所制,亦見有王東石製小石瓢及金士恆所制二壺底鈐「墨壺」款,...</P><P>以上所考,或尚不足為證,僅供參考,...</P><P><FONT face=新細明體></FONT> </P><P><FONT face=新細明體>徐三庚(1826--1890),浙江上虞人,遊寓各地。字辛穀,號井罍、袖海、金罍、詵郭、餘糧生、大橫、<FONT color=#ee1111>褎海</FONT>、金罍道士、金罍道人、金罍山民、薦木道士、老辛庚、井畾、袖海父、上于父、翯然散人、老褎。齋堂為<FONT color=#e61a1a>似魚室</FONT>。善摹刻金石文字。工書法,篆取天發神纖碑;隸書合漢諸碑之長,自成面目。精篆刻,早期宗<a>浙派</A><a>陳鴻壽</A>、<a>趙之琛</A>之法;中年時變化印文書體,筆畫婀娜多姿,有「吳帶當風」之譽;章法結構突出,疏密離合有致,「寬可走馬,密不容計」;用刀熟練險到,不多加修飾。存世有《金罍山民印存》、《金罍印摭》、《似魚室印譜》。</FONT></P><P 0cm 0cm 0pt">沈竹賓,原名雒,字竹賓,號墨壺客、墨壺生、墨壺外史、墨壺小隱,江蘇吳江盛澤鎮人,生卒年不詳。 家贫,以卖画为生,往还江浙间,客寓濮川濮氏、石门蔡氏最久。家貧,以賣畫為生,往還江浙間,客寓濮川濮氏、石門蔡氏最久。 两家富收藏,其刻苦临摹古人名迹,技艺益进。兩家富收藏,其刻苦臨摹古人名跡,技藝益進。 后移居苏州,名声大噪,征索画者无虚日。後移居蘇州,名聲大噪,徵索畫者無虛日。 擅山水,初宗王学浩、奚冈,后笔墨取意文徵明、唐寅,波折遒劲,峭拔险刻,设色淡雅。擅山水,初宗王學浩、奚岡,後筆墨取意文徵明、唐寅,波折遒勁,峭拔險刻,設色淡雅。 胡公寿、杨伯润皆师之。胡公壽、楊伯潤皆師之。 兼善花卉、人物,亦工写照。兼善花卉、人物,亦工寫照。 咸丰三年(1853)为叶承柱《五湖渔庄图》题词绘图。咸豐三年(1853)為葉承柱《五湖漁莊圖》題詞繪圖。 传世作品有光绪二十一年(1895)作《观莲图》轴,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傳世作品有光緒二十一年(1895)作《觀蓮圖》軸,現藏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o:p></o: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13 10:39:00编辑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