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中国壶迷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藏壺

[分享]上把"墨壺"祝福哥早日調養好身體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发表于 2007-5-12 20: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壺看包漿 真給他神奇傑克! 忍不住偷笑一下!</P>
发表于 2007-5-12 20: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胡公馆[/I]在2007-5-12 18:18:20的发言:[BR]此壶本人认为有疑问,还值得大家再好好推敲推敲。

支持!看仿!
问题在刻绘上.山农的款也显稚嫩.但壶的整体味道不错.
发表于 2007-5-12 21: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感觉用泥与刻饰均有出入,疑!
发表于 2007-5-12 21: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藏壶兄此刻的刀法是不是逐地刻?看着有点象
发表于 2007-5-12 21: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何心舟</FONT></P>
<><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宜兴以外的第一高人</FONT></P>
<><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一把好壶,一份情义</FONT></P>
发表于 2007-5-12 21:5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刻绘教滞,涩!</P>
祝福哥早日康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12 21:52:36编辑过]
发表于 2007-5-12 23: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把難得一見的精品  秋實多果非常切題</P>
<>刻好 畫好  泥好  詩書畫壺工皆完美</P>
发表于 2007-5-12 23: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enjoy[/I]在2007-5-12 23:08:41的发言:[BR]<>一把難得一見的精品  秋實多果非常切題</P><>刻好 畫好  泥好  詩書畫壺工皆完美</P>

同意
发表于 2007-5-13 01:5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時候不免感嘆,年輕的時候用健康換取金錢,年紀大了,終究也免不了用金錢來換取健康,腳膝蓋的病灶,目前改由中醫師治療中,情況已有改善,...感謝藏壺兄弟的惦念與祝福!!!</P><>知我者,藏壺也,能再度看到這把壺,真是心頭好!</P><>猶憶去年上手這把壺時的心情悸動,真是令人難捨的一把好壺,</P><>這把何心舟製、山農刻、底鈐"墨壺"款的玉成窯好品,相當有文人味,</P><>若非是藏壺兄弟尊翁的心愛珍藏,還真想留下它,....</P><>...............................</P><>有關「墨壺」款的製器,相當少見,出版品僅見香港茶具文物館藏有一只「墨壺」款、「褎海」書刻「石瓢」缽形水洗,</P><>清代文人常有參與製壺或訂製壺之舉,成陽基金會出版之《古壺之美》錄有一只「東石款寶珠軟耳提樑壺」,壺身刻「寶珠.光緒四年秋八月.似魚室 ─ 題.東石製」,</P><>「褎海」、「似魚室」均為徐三庚之別名、堂號,徐三庚善摹刻金石文字,比較這二器之刻署,應屬同為一人,...徐三庚所刻,</P><>但「墨壺」款是誰的訂製壺? 又曾向那些人訂製壺?</P><P>與徐三庚處同一年代,號「墨壺客」的沈竹賓應最有可能,...</P><P>「墨壺」款,除了有何心舟所制,亦見有王東石製小石瓢及金士恆所制二壺底鈐「墨壺」款,...</P><P>以上所考,或尚不足為證,僅供參考,...</P><P><FONT face=新細明體></FONT> </P><P><FONT face=新細明體>徐三庚(1826--1890),浙江上虞人,遊寓各地。字辛穀,號井罍、袖海、金罍、詵郭、餘糧生、大橫、<FONT color=#ee1111>褎海</FONT>、金罍道士、金罍道人、金罍山民、薦木道士、老辛庚、井畾、袖海父、上于父、翯然散人、老褎。齋堂為<FONT color=#e61a1a>似魚室</FONT>。善摹刻金石文字。工書法,篆取天發神纖碑;隸書合漢諸碑之長,自成面目。精篆刻,早期宗<a>浙派</A><a>陳鴻壽</A>、<a>趙之琛</A>之法;中年時變化印文書體,筆畫婀娜多姿,有「吳帶當風」之譽;章法結構突出,疏密離合有致,「寬可走馬,密不容計」;用刀熟練險到,不多加修飾。存世有《金罍山民印存》、《金罍印摭》、《似魚室印譜》。</FONT></P><P 0cm 0cm 0pt">沈竹賓,原名雒,字竹賓,號墨壺客、墨壺生、墨壺外史、墨壺小隱,江蘇吳江盛澤鎮人,生卒年不詳。 家贫,以卖画为生,往还江浙间,客寓濮川濮氏、石门蔡氏最久。家貧,以賣畫為生,往還江浙間,客寓濮川濮氏、石門蔡氏最久。 两家富收藏,其刻苦临摹古人名迹,技艺益进。兩家富收藏,其刻苦臨摹古人名跡,技藝益進。 后移居苏州,名声大噪,征索画者无虚日。後移居蘇州,名聲大噪,徵索畫者無虛日。 擅山水,初宗王学浩、奚冈,后笔墨取意文徵明、唐寅,波折遒劲,峭拔险刻,设色淡雅。擅山水,初宗王學浩、奚岡,後筆墨取意文徵明、唐寅,波折遒勁,峭拔險刻,設色淡雅。 胡公寿、杨伯润皆师之。胡公壽、楊伯潤皆師之。 兼善花卉、人物,亦工写照。兼善花卉、人物,亦工寫照。 咸丰三年(1853)为叶承柱《五湖渔庄图》题词绘图。咸豐三年(1853)為葉承柱《五湖漁莊圖》題詞繪圖。 传世作品有光绪二十一年(1895)作《观莲图》轴,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傳世作品有光緒二十一年(1895)作《觀蓮圖》軸,現藏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o:p></o: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13 10:39:00编辑过]
发表于 2007-5-13 01: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发表于 2007-5-13 02: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玉成窑的东西在郑氏心中能排名前三看来实在不一般
发表于 2007-5-13 02: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祝福哥早日康复!
发表于 2007-5-13 09: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福哥[/I]在2007-5-13 1:54:09的发言:<br><>有時候不免感嘆,年輕的時候用健康換取金錢,年紀大了,終究也免不了用金錢來換取健康,腳膝蓋的病灶,目前改由中醫師治療中,情況已有改善,...感謝藏壺兄弟的惦念與祝福!!!</P><>知我者,藏壺也,能再度看到這把壺,真是心頭好!</P><>猶憶去年上手這把壺時的心情悸動,真是令人難捨的一把好壺,</P><>這把何心舟製、山農刻、底鈐"墨壺"款的玉成窯好品,相當有文人味,</P><>若非是藏壺兄弟尊翁的心愛珍藏,還真想留下它,....</P><>...............................</P><>有關「墨壺」款的製器,相當少見,出版品僅見香港茶具文物館藏有一只「墨壺」款、「褎海」書刻「石瓢」缽形水洗,</P><>清代文人常有參與製壺或訂製壺之舉,成陽基金會出版之《古壺之美》錄有一只「東石款寶珠軟耳提樑壺」,壺身刻「寶珠.光緒四年秋八月.似魚室 ─ 題.東石製」,</P><>「褎海」、「似魚室」均為徐三庚之別名、堂號,徐三庚善摹刻金石文字,比較這二器之刻署,應屬同為一人,...徐三庚所刻,</P><>但「墨壺」款是誰的訂製壺? 又曾向那些人訂製壺?</P><P>與徐三庚處同一年代,號「墨壺客」的沈竹賓應最有可能,...</P><P>「墨壺」款,除了有何心舟所制,亦見有王東石製小石瓢及金士恆所制二壺底鈐「墨壺」款,...</P><P>以上所考,或尚不足為證,僅供參考,...</P><P><FONT face=新細明體></FONT> </P><P><FONT face=新細明體>徐三庚(1826--1890),浙江上虞人,遊寓各地。字辛穀,號井罍、袖海、金罍、詵郭、餘糧生、大橫、<FONT color=#ee1111>褎海</FONT>、金罍道士、金罍道人、金罍山民、薦木道士、老辛庚、井畾、袖海父、上于父、翯然散人、老褎。齋堂為<FONT color=#e61a1a>似魚室</FONT>。善摹刻金石文字。工書法,篆取天發神纖碑;隸書合漢諸碑之長,自成面目。精篆刻,早期宗<a>浙派</A><a>陳鴻壽</A>、<a>趙之琛</A>之法;中年時變化印文書體,筆畫婀娜多姿,有「吳帶當風」之譽;章法結構突出,疏密離合有致,「寬可走馬,密不容計」;用刀熟練險到,不多加修飾。存世有《金罍山民印存》、《金罍印摭》、《似魚室印譜》。</FONT></P><P 0cm 0cm 0pt">沈竹賓,原名雒,字竹賓,號墨壺客、墨壺生、墨壺外史、墨壺小隱,江蘇吳江盛澤鎮人,生卒年不詳。 家贫,以卖画为生,往还江浙间,客寓濮川濮氏、石门蔡氏最久。家貧,以賣畫為生,往還江浙間,客寓濮川濮氏、石門蔡氏最久。 两家富收藏,其刻苦临摹古人名迹,技艺益进。兩家富收藏,其刻苦臨摹古人名跡,技藝益進。 后移居苏州,名声大噪,征索画者无虚日。後移居蘇州,名聲大噪,徵索畫者無虛日。 擅山水,初宗王学浩、奚冈,后笔墨取意文徵明、唐寅,波折遒劲,峭拔险刻,设色淡雅。擅山水,初宗王學浩、奚岡,後筆墨取意文徵明、唐寅,波折遒勁,峭拔險刻,設色淡雅。 胡公寿、杨伯润皆师之。胡公壽、楊伯潤皆師之。 兼善花卉、人物,亦工写照。兼善花卉、人物,亦工寫照。 咸丰三年(1853)为叶承柱《五湖渔庄图》题词绘图。咸豐三年(1853)為葉承柱《五湖漁莊圖》題詞繪圖。 传世作品有光绪二十一年(1895)作《观莲图》轴,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傳世作品有光緒二十一年(1895)作《觀蓮圖》軸,現藏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o:p></o:p></P>
福哥 打斷腳骨顛倒勇 小弟也祝你勇甲那一尾活龍!感謝本文分享!
发表于 2007-5-13 1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弟认为此壶应该开门
发表于 2007-5-13 12:3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同藏壺兄對壺友美意<BR>福哥腳踝微恙都這樣赤枕 <BR>今天正巧時逢母親節 妙的是正好與這把壺有關係<BR>所以小弟花點時間再補充 希望能讓新朋友增加鑑賞概念!<BR>這把壺再我看來其實有很豐富的對話內容 本來這是一首五言律詩:原文由唐朝司空曙所創 雲陽寺石竹花一文索引用下文 石竹花 白話一點說就是康乃馨 母親花正是</P>
<>這把壺先不談真偽新老 首先詩文兼蓄 畫意相互輝映 <BR>一定是很經典的文人壺 其原因小弟往下文會作詳細論述<BR>接著談仿制茶壺 特別是仿制文人壺 其實是有相當大的挑戰 先不談 古今工具 泥料 作工 窯燒 等等那些比較論述性的鑑賞 鑑賞文人壺最好把詩文畫意弄懂 再談鑑定<BR>原因很簡單 詩文畫意只要不契合 甚至不是原創 就算是真品 最多也是後期仿制 不在此討論之列!</P>
<>接著讓大家比對古詩下文: 野蝶難爭白,庭榴暗讓紅。誰憐芳最久,春露到秋風 <BR>與藏壺兄這把茶壺作比較:野蝶難爭赤,庭榴暗讓紅。誰憐芳最久,春露到秋風 大家會發現有一個字不同 其餘都一樣 再看反面刻畫 石榴 蝴蝶 都反映在茶壺上 再有一句 秋實多子 這樣完美的組合 如果不是原創 想必只有一種可能證明這把壺是仿制的 那就是有一把一模一樣的茶壺 而這把是照抄複製來的 不然哪來這樣經典的對照...<BR>石榴4-5月會結果 8月也會結果 而8月正是秋天 結的果<BR>正是反應秋實多子 這是印證原創之一</P>
<>最後賣個關子 <BR>讓大家猜猜為何原文和藏壺兄茶壺的刻款有出入???</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传奇温州mir2wz|rWanBoy Studios|中国壶迷论坛 ( 浙ICP备12017229号-5 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0576号公安备案105031|105258 )|人工智能    

GMT+8, 2025-7-7 06:30 , Processed in 1.266646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