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中国壶迷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醉壶楼

重拍彭年莲子壶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发表于 2007-10-3 14: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7-10-4 08: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
发表于 2007-10-4 13: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壶,欣赏
发表于 2007-10-4 21: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福哥[/I]在2007-10-2 19:54:28的发言:[BR]
<>看來彭年與曼生合作的製壺,即使是清末文人,還是想得緊,</P><>這把壺重新看一次,風采還是依舊那麼迷人,....</P><>相當有文人味喔!!!</P>

作工飽滿,文氣十足~
此石泉還是看清末,待考!
 楼主| 发表于 2007-10-4 21: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查:</P>
<>《<a href="http://www.newbooks.com.cn/book/243598.html" target="_blank" ><FONT color=#3372a2>婺源博物馆藏品集粹(精)</FONT></A>》的图书目录   显示</P>
<>第一部分 陶瓷</P>
<>石泉款紫砂壶 清049</P>
<>不知哪位朋友假如有此目录图片的话,烦请翻拍图片资料一看为感!</P>
发表于 2007-10-27 21: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人味十足.</P>
<>有品味.</P>
发表于 2007-10-27 21: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末
发表于 2007-10-28 09: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难得!
发表于 2007-10-28 09: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石泉的年代應該可以成立在道光期間

重拍彭年莲子壶

重拍彭年莲子壶

重拍彭年莲子壶

重拍彭年莲子壶
 楼主| 发表于 2008-2-29 12: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醉壶楼[/I]在2007-10-2 9:52:34的发言:[BR]<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7-10/20071029523194996.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且夫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苏轼《赤壁赋 》
估计最后一句--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是已经写不下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2-29 13:30:16 | 显示全部楼层
<TABLE>

<TR>
<TD class=text>
<DIV align=center>
<TABLE width="97%" border=0>

<TR>
<TD width="55%">
<DIV align=left>
< align=left><B>吴隐(1867—1922),原名金泉,后改石潜,号潜泉,又号遯盦,今作遁盦。斋称纂籀簃、松竹堂。浙江绍兴人。工书画,精篆刻。</B><BR>1904年与丁仁、叶铭、王禔创设西泠印社于杭州西湖孤山,又在上海福建路归仁里(后迁五马路,即今广东路)开设西泠印社,经营书画篆刻用品,编辑出版印谱;参加上海题襟馆的金石书画活动。<BR>一生除篆刻创作活动外,编印了大量的篆刻著作。1920年汇辑《遁庵印学》丛书二十五种,又辑有《印汇》一百五十二册。<BR>吴隐于印从浙派入手,曾得吴昌硕亲授以钝刀中锋之法,印风为之一变。由于他精通金石碑版,兼及陶、玺、封泥、古泉(即钱)之类,又富收藏,孕育变化,益加浑厚苍劲,古趣盎然。<BR>著有《遁盦印存》《周秦古玺》(均1895年之作)。并于1897年辑自刻印成《吴石潜摹印集存》一册。丁仁《咏西泠印社同人诗》中有吴氏一首:“绝技刀藏埒数公,阿谁双眼辨真龙。风流更有吴公子,钿阁尤传铁笔工。”<BR>先生之于西泠印社功不可没,他1915年建遁盦和潜泉、1918年建岁青岩、1919年还建还朴精庐和鉴亭、1920年建观乐楼;并前后四次捐资,金额为创始四英中之最。印社创建,他在孤山凿一小池,泉涌不息,遂命名“潜泉”,并以为号。</P></DIV></TD></TR></TABLE></DIV></TD></TR>
<TR>
<TD class=text>
< align=center> </P></TD></TR>
<TR>
<TD height=835>
<TABLE width="98%" border=0>

<TR>
<TD height=2>
<p></TD></TR>
<TR>
<TD>
<DIV align=center></DIV></TD></TR>
<TR>
<TD>
<DIV align=center><B>浅谈吴隐(字石泉)和耘萍石泉印泥 </B></DIV>
<>吴隐,原名金培,字石潜,号潜泉,又号遁盫,山阴人。家贫,客杭习镌碑版。擅刻印,治“六书”甚勤。吴俊卿示以钝刀中锋诀,益苍粹可观。光绪甲辰,与叶铭、丁仁、王裼创西泠印社。不辞劳瘁,以董其成。社西有室,日遁盫,渠日潜泉,斥私财营之,举捨于社而不自私,可风也。又精制印泥,名曰潜泉印泥,其裨益艺林尤钜。编有《遁盫印存》《古陶存》《古砖存》《古泉存》《印学丛书》等数十种。壬午卒,年56。</P>
<>吴隐于印从浙派人手,曾得吴昌硕亲授以钝刀中锋之法,印风为之一变。由于他精通金石碑版,兼及陶、玺、封泥、古泉(即钱)之类,又富收藏,孕育变化,益加浑厚苍劲,古趣盎然。著有《遁盫印存》《周秦古玺》(均1895年之作)。并于1897年辑自刻印成《吴石潜摹印集存》一册。丁仁《咏西泠印社同人诗》中有吴氏一首:“绝技刀藏埒数公,阿谁双眼辨真龙。风流更有吴公子,钿阁尤传铁笔工。”所引《论印绝句》原作依次为:沈心、丁敬、陈嬗、杨复吉。</P>
<>他为我国以至全世界的印社之鼻祖——西泠印社的创办人之一。而且,他对印社规模的形成有很大的功劳。以捐款来说,前后四次共捐大洋490元,占首位。其次是丁仁252元,叶铭180元,王裼162元。再举建筑来说,他于1915年建遁盫和潜泉,1918年建岁青岩,1919年建还朴精庐和鉴亭,1920年建观乐楼(以其侄孙吴善庆为主),在印社的创社四英中是很突出的。此外,他还推荐吴昌硕当社长,鼓励自己的两子(吴熊与吴珑)及两位侄孙(吴朴堂与吴善庆)加入西泠印社,他的夫人孙锦,照理也应是社员(见丁仁《咏西泠印社同人诗》)。只是,今日所知社员名单中并无吴潮、吴善庆与孙锦,很是遗憾。</P>
<>吴老始创研制了吴氏印泥。原先,吴氏夫妇自制印泥以供自家人应用,也偶以送人。吴昌硕对所制印泥十分欣赏,就鼓励其创办一个制印泥的企业,亦名西泠印社。吴昌硕给这个企业亲写招牌,并选定深玫瑰红的色调,又赐予“美丽殊砂印泥”之嘉名。还把自己的用印借给他,用上述印泥钤成《缶庐印存》出版。该印泥有暑不化而寒不冻及富有质感的特点,风行一时。后来,吴氏印泥经过三代人的不断传承、发展和变化,逐步演变成今日的耘萍石泉印泥。而云萍石泉印泥的创始人就是吴氏印泥的第三代传人李耘萍。</P>
<>吴氏印泥家谱:</P>
<>吴氏印泥创始人: 吴隐(字石潜),孙锦(字织云) 代表印泥:美丽殊砂印泥(又名美丽红印泥)</P>
<>吴氏印泥第二代传人:(子)山阴吴振平,(媳)丁卓英 代表印泥:特制朱砂印泥、上品朱砂印泥、美丽朱砂印泥、镜面朱砂印泥、箭镞朱砂印泥、光明朱砂印泥、宝蓝印泥、纯黑印泥、朱虹印泥、古色印泥 吴氏印泥第三代传人:(重侄外甥女)李耘萍 代表印泥:耘萍石泉贡品印泥、耘萍石泉珍品印泥、耘萍石泉精品印泥、耘萍石泉上品印泥、耘萍石泉朱膘印泥、耘萍石泉超箭印泥、耘萍石泉牡丽印泥、耘萍石泉金龟印泥、耘萍石泉黄标印泥、耘萍石泉朱红印泥、耘萍石泉光明印泥、耘萍石泉鸿运印泥、耘萍石泉芳美印泥、耘萍石泉金桂印泥、耘萍石泉银雪印泥、耘萍石泉彩色系列印泥(包含耘萍石泉蓝印泥、黄印泥、绿印泥、白印泥、黑印泥、古色印泥和紫色印泥)、耘萍石泉假名印泥、耘萍石泉樱花印泥、缶庐系列印泥、豆庐系列印泥、高式熊耘萍系列印泥、大观系列印泥、荣宝系列印泥、朵云系列印泥。</P>
<>对于传统印泥,耘萍石泉印泥增添了“质地细腻浓厚、沉着鲜明,阅时愈久、光艳愈加,所钤印文清晰传神、无渗油漫漶变硬之弊”之特点。而以下这些印泥则是李耘萍女士自己独创的印泥了。</P>
<P>1。耘萍石泉假名印泥、耘萍石泉樱花印泥、大观系列印泥:是为日本的书画量身定做的专用书画印泥。</P>
<P>2。缶庐系列印泥:由吴长邺大师根据先祖吴昌硕常用的“美丽红印泥”的颜色和品质,悉心研究《缶庐印存》印集,由李耘萍女士不断实践尝试,再三恢复而成的特款定制印泥品种。 3。豆庐系列印泥:是为中国画院院长韩天衡大师特别调制,适合于韩式书画的专用印泥。</P>
<P>4。高式熊耘萍系列印泥:是为中国知名书法家高式熊大师特制的仿古印泥。</P>
<P>5。荣宝系列印泥、朵云系列印泥:是为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特别研发定制的特制印泥。</P>
<P>6。耘萍石泉耘萍石泉贡品、珍品、精品、上品印泥:精心调制,色彩独特,立体感强,适用于各种书画、印谱制作的印泥精品系列荟萃。 </P></TD></TR></TABLE></TD></TR></TABL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传奇温州mir2wz|rWanBoy Studios|中国壶迷论坛 ( 浙ICP备12017229号-5 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0576号公安备案105031|105258 )|人工智能    

GMT+8, 2025-7-21 23:47 , Processed in 1.154402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