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中国壶迷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小马

[讨论]这是书上的壶,大家看看款。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发表于 2005-4-28 17:2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到不到明,且不说。老的,更确切一点:靠近清初,我想没有问题。关于落款,我以为应该这样读:法名陶制。法,是师法、模仿的意思。
发表于 2005-4-28 22:40:12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以壶会友</I>在2005-4-28 17:26:02的发言:</B>
到不到明,且不说。老的,更确切一点:靠近清初,我想没有问题。关于落款,我以为应该这样读:法名陶制。法,是师法、模仿的意思。

<>听上去好象有理! 但可能不是"法"字</P>
发表于 2005-4-29 01: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款应该是印章的吧</P>
发表于 2005-4-29 09: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印章的.
发表于 2005-4-29 09:31:07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老紫砂</I>在2005-4-29 9:05:09的发言:</B>
是印章的.


应该是印章款的鼻祖了。
发表于 2005-4-29 21: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以壶会友</I>在2005-4-28 12:04:28的发言:</B>

<>2005年考古界第一发现、紫砂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千古奇案,终于尘埃落定!</P>
<>法名制陶</P>
<>(注:“法名”是金山寺僧的法号。)</P>

<>不解,...</P>
<>兄可否說說:(注:“法名”是金山寺僧的法号。)此資料引自何處???
 楼主| 发表于 2005-4-29 22: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福哥</I>在2005-4-29 21:44:24的发言:</B>
&gt;
<>不解,...</P>
<>兄可否說說:(注:“法名”是金山寺僧的法号。)此資料引自何處???
</P>


是啊,可否说说?
发表于 2005-4-29 22:24:19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老紫砂</I>在2005-4-28 9:23:58的发言:</B>

<>个人看法是明代的壶.</P>
<>款的第一个字会不会是"名"?</P>

<>首先器型、泥色就说明了问题。其底款也很老实,“名陶法制”就是说自己是严格按照“名陶”仿制的,此壶可能是名家所仿,仿得很好。此类加文字明说的壶叫“仿古壶”,多为名家所为,有收藏价值。不说的仿古壶叫“伪古壶”。欢迎批评!!!此壶看明,不知阁下有多少银子可以扔……唉呦喂!</P>
发表于 2005-4-29 22: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壶老,大气。
 楼主| 发表于 2005-4-29 22: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壶我也看到明末清初,再看一把。

[讨论]这是书上的壶,大家看看款。

[讨论]这是书上的壶,大家看看款。
 楼主| 发表于 2005-4-29 22:3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这是书上的壶,大家看看款。

[讨论]这是书上的壶,大家看看款。
发表于 2005-4-29 22: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小马</I>在2005-4-29 22:31:53的发言:</B>
此壶我也看到明末清初,再看一把。<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5-4/2005429223150848.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同感
发表于 2005-4-29 23: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壶不看底与壶内,就可定明壶,还在天启前!

不知为什么总说“明末清初“,这种含混其实表现了自己思想上的含混,其实是政法水平低的表现。明明只能判三年的,您说”七八年算了,反正都是老偷”,人家干吗?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05-4-29 23: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把提梁当然是前时大彬的,我说的是那把书上的壶看到明末清初,呵呵,书生没看懂还是什么啊。
发表于 2005-4-29 23:35: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狡辩!正德朝刑部紫砂司员外郎在此!

<B>以下是引用<I>小马</I>在2005-4-29 23:05:13的发言:</B>
这把提梁当然是前时大彬的,我说的是那把书上的壶看到明末清初,呵呵,书生没看懂还是什么啊。

<>这把提梁与我三个月前在“半壶紫砂网”贴出的一把缺盖提梁壶完全是同一类型的,当时我上了6、7张细部图,您老看了就说“明末清初”。这回案情与上次完全一样,这次您给判的刑当然也一样。大明朝对干部的考察是无时不在的。希望您把这把提梁的底部或者壶内情况说一下好吗,当然能上照片更好。衷心感谢马君!这是在贵网看见的第一好壶,今晚决没有虚度,此刻有三五好友聚谈一番,红袖添香,实乃人生一大快事也,其幸福不亚于胡锦涛、连战……诸君以为如何?</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传奇温州mir2wz|rWanBoy Studios|中国壶迷论坛 ( 浙ICP备12017229号-5 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0576号公安备案105031|105258 )|人工智能    

GMT+8, 2025-8-7 14:56 , Processed in 1.263603 second(s), 4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