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中国壶迷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品陶

花好月圆壶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发表于 2007-11-22 22: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dhr[/I]在2007-11-22 22:07:28的发言:[BR]同感,年纪不会太大

支持!
发表于 2007-11-26 18: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显的仿品,功底一看就知,本来还想说有创意没功底的,结果,创意也是人家的。
发表于 2007-11-25 20: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P>
发表于 2007-11-25 20:5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感,年纪不太大!
发表于 2007-11-25 21: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品陶[/I]在2007-11-22 20:21:05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藏壺[/I]在2007-11-22 20:16:18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传炉斋[/I]在2007-11-22 10:33:11的发言:[BR]60-70的创新作品,很不错!
作者应该是:徐萍

</div>這也知道?傳爐兄高阿!!!</div>

非也。估计应是葛明仙早期的创新样式。

花好月圆壶

花好月圆壶

花好月圆壶

花好月圆壶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6 11: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好月圆壶

花好月圆壶


既有先后之分,也有细微之别!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7 09: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小马[/I]在2007-11-26 18:50:00的发言:<br>明显的仿品,功底一看就知,本来还想说有创意没功底的,结果,创意也是人家的。

谁在仿谁?!
是以前作品,在仿现在作品吗?!
还是英雄所见,偶然巧合?!
紫砂现在不尊重原创、几乎已经到了没有版权,无法无天的地步!
紫砂“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已经出现。这归功于有意与无意混淆的前沿阶层。
(“劣币驱逐良币”是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定律。该定律是这样一种历史现象的归纳:在铸币时代,当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劣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货币——“良币”收藏起来。最后,良币将被驱逐,市场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了。
当事人的信息不对称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存在的基础。因为如果交易双方对货币的成色或者真伪都十分了解,劣币持有者就很难将手中的劣币用出去,或者,即使能够用出去也只能按照劣币的“实际”而非“法定”价值与对方进行交易。以上引用网上资料 !)
学术探讨,仅做参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27 9:48:00编辑过]
发表于 2007-11-27 12: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品陶[/I]在2007-11-26 11:11:28的发言:[BR]<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7-11/2007112611103940264.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既有先后之分,也有细微之别!
此图一看就很明显,呵呵,没有前人仿后人这种说法的,也不可能偶然巧合的这样像的,首先,红壶没有年纪,是新的,段泥的也是新的,那么,就是底工手仿的高工手(相对此壶而言)。
发表于 2007-11-27 12: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小马哥这种风格,给新人很大的帮助,多谢比较图。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7 12: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小马[/I]在2007-11-27 12:13:17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品陶[/I]在2007-11-26 11:11:28的发言:[BR]<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7-11/2007112611103940264.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既有先后之分,也有细微之别!
</div>此图一看就很明显,呵呵,没有前人仿后人这种说法的,也不可能偶然巧合的这样像的,首先,红壶没有年纪,是新的,段泥的也是新的,那么,就是底工手仿的高工手(相对此壶而言)。

你我并非制造者,也涉入未深,所以在泥料、工艺、造型等层面,最好还是不要过于自信与武断。还是保守一点的好,以免误人子弟!
发表于 2007-11-27 13: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说的很正确,不过,我相信大家对两把壶的好坏能看出来的啊,红壶的嘴,把,纽,身筒和贴饰明显的比段泥的差了很多的。
发表于 2007-11-27 13: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我并非制造者,也涉入未深,所以在泥料、工艺、造型等层面,最好还是不要过于自信与武断。还是保守一点的好,以免误人子弟!  </P>

<>品兄,说说一把壶不对,牵扯到“误人子弟”了啊?请解释,谢谢。</P>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7 13: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小马[/I]在2007-11-27 13:05:45的发言:[BR]<>你我并非制造者,也涉入未深,所以在泥料、工艺、造型等层面,最好还是不要过于自信与武断。还是保守一点的好,以免误人子弟!  </P><>品兄,说说一把壶不对,牵扯到“误人子弟”了啊?请解释,谢谢。</P>

知名网站,公共传媒,还有网络“知名人士”,学术探讨,不能任凭性情,随意结论!
这样就会容易引起误导。
看东西对事不对人,客观慎重的对待。探讨与交流,需要大家的认真、平和态度!
发表于 2007-11-27 13:27: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品陶[/I]在2007-11-27 13:14:43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小马[/I]在2007-11-27 13:05:45的发言:[BR]<>你我并非制造者,也涉入未深,所以在泥料、工艺、造型等层面,最好还是不要过于自信与武断。还是保守一点的好,以免误人子弟!  </P><>品兄,说说一把壶不对,牵扯到“误人子弟”了啊?请解释,谢谢。</P></div>
知名网站,公共传媒,还有网络“知名人士”,学术探讨,不能任凭性情,随意结论!
这样就会容易引起误导。
看东西对事不对人,客观慎重的对待。探讨与交流,需要大家的认真、平和态度!
哈哈哈,真没看懂这些话是对我说的还是对网络“知名人士”说的,怎么?评论一把壶不能说假或仿制?一定要加上“可能”、“也许”、“需上手”等这些不确定才是正确的啊?还有,什么乱七八糟的“看东西对事不对人,客观慎重的对待。探讨与交流,需要大家的认真、平和态度”,我那里对人了啊?针对你这个新上任的版主啊?品兄,这样说就没有什么意思嘛,本来就是在品论壶的,结果你好像“此地无银三百两”似的,是不是有点过于疑心了?开句玩笑:帖子一开始有人肯定的说这是好壶美品时,你怎么不说是“学术探讨,不能任凭性情,随意结论”啊?
发表于 2007-11-27 13: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兩位兄長討論的很熱烈阿!!</P>
<>此壺雖是年紀不大,但作工不錯!</P>
<>壺本無是非,加之無款應無仿制之說。既然如此好壞個人各眼各有喜好!</P>
<>個人觀此壺型與清初外銷貼花壺相似,嚴格說來也算是傳統壺型!</P>
<>品陶兄下次可將想討論的主題寫的清楚些,大家也好就題發言唷^^</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传奇温州mir2wz|rWanBoy Studios|中国壶迷论坛 ( 浙ICP备12017229号-5 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0576号公安备案105031|105258 )|人工智能    

GMT+8, 2025-7-5 16:41 , Processed in 1.231846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