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中国壶迷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晓渔

汉方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发表于 2008-3-15 00:36:35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的作品的~~心动~
 楼主| 发表于 2008-3-15 04: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大家指教,晓渔有点想法与诸位分享一下。</P>
<>首先,所谓华凤翔汉方之“祥”款和“翔”款之间是否有任何联系?为什么要放在一起并论?此尚无依据、考证之论题还是先不要囫囵在一起研究比较好,不然很可能是自设荆棘。</P>
<>晓渔在此斗胆臆断,以华凤翔这样的名手,一生所用款识不会仅有一种,尤其在工艺生涯中有为官宦,宫闱制壶经历,其款识更需加以区别,一则应是雇主身份要求区别与民间,二则为后续传成留迹可查,三则以为祖地荣耀。</P>
<>由此可推论:</P>
<>一方面四字印款有可能是华凤翔在宜兴产地做壶用款,其款识内容不必强调宜兴窑口,相对民间化。</P>
<>另一方面华凤翔所用四字款壶,很少有云文以及其他装饰(也许是我还没见到),这也比较符合民间审美。</P>
<>三方面,华凤翔六字款之器,多有装饰之感,比如云角汉方,云角四方,还有《古壶之美》封面之方壶也有云角装饰,所以“荆溪华凤翔制”极有可能是客居官宦、宫闱时用款。而有意区别四字“华凤翔制”款。</P>
<>四者,此方“华凤翔制”印款刻法简洁,而其边线,字体转折皆有主观求变的防伪痕迹,此壶把款,底款上印严谨,周正,与壶体制作手法有相得益彰之沉稳气息。</P>
<>由此晓渔对于这汉方壶的出处基本上持乐观态度,当然必须要说明的是以上论点皆以个人推断为主,没有具体文字和实物佐证,不足为信。如有唐突,冒失之论断,权且搏诸公一笑耳。</P>
发表于 2008-3-15 10: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人多款不足为奇,一人两字比较少见,不放一起何以论之</P>
发表于 2008-3-15 10:56:1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庸乾</P>
<>愚某夢寐以求之品,感謝分享!</P>
发表于 2008-3-15 15: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从几个角度考虑,时间.器型.工艺,都吻合.款的变更是很平常的事.此壶虽称不上.上成之品.但也不失为"华"规矩之作.现已寻之不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15 15:18:10编辑过]
发表于 2008-3-15 21: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汉方!其实当今名家的壶过后更加难鉴别拉!满地的“葛陶中”款啊,不乏做的精细些的。到处是李鬼,李鬼胜李逵啊!呵呵,</P>
<>这恐怕也是我看淡新壶的原由之一把。不知众兄的思想如何。</P>
发表于 2008-3-15 21: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靈逸之感~ 上勝佳作! </P>
发表于 2008-3-15 22:3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壶如此气度,是否华凤翔真迹无所谓,漂亮第一</P>
发表于 2008-3-15 22:46:13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器佳作也!</P>
 楼主| 发表于 2008-3-15 23: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仁兄回复中肯,晓渔感谢!</P>
<>其实不管作者为谁,这样的工艺流传至今是此壶之幸,也是玩家之幸。</P>
<>或许对于作者身前之事皆属枉断,不过想来老壶之乐也有此而生。</P>
<>人间之事本就善、恶、美、丑,世态炎凉,小小茶壶竞是载体。</P>
<>紫砂茶器虽冷,然而茶香点墨间皆有人情,展现在泡茶之外的该是多少过往,多少想象。</P>
<>老壶之趣,该是旁观之趣,可融于其中,也可高高挂起,谈笑间几百年人间已去……。</P>
发表于 2008-3-15 23:3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喜欢,可否告知价格
 楼主| 发表于 2008-3-15 23:32: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慈壶[/I]在2008-3-15 21:35:03的发言:[BR]<>好汉方!其实当今名家的壶过后更加难鉴别拉!满地的“葛陶中”款啊,不乏做的精细些的。到处是李鬼,李鬼胜李逵啊!呵呵,</P><>这恐怕也是我看淡新壶的原由之一把。不知众兄的思想如何。</P>

今天的新,是明天的老;
今天的老,是昨天的新。
亮出板斧,怒目钢髥,李逵还是李逵,李鬼还是李鬼。
若不过招儿,只见板斧,钢髥,那李逵就是李鬼,李鬼就是李逵。
今人比古人不会聪明很多,谁又知道今天的现象不会是昨天历史的翻版呢?
把新壶当作老壶的一种必然延续,可能对待新壶和时下紫砂市场的态度会平和些。
新壶需要更多冷静,老壶需要更加深入,作者,玩家,藏家,从艺海拾贝开始吧。
 楼主| 发表于 2008-3-15 23: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gba168[/I]在2008-3-15 23:30:26的发言:[BR]好喜欢,可否告知价格

此壶非转让品,且老壶价格难以相互参考,恕小弟不恭了,见谅!
发表于 2008-3-15 23: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P></div>
今天的新,是明天的老;
今天的老,是昨天的新。
亮出板斧,怒目钢髥,李逵还是李逵,李鬼还是李鬼。
若不过招儿,只见板斧,钢髥,那李逵就是李鬼,李鬼就是李逵。
今人比古人不会聪明很多,谁又知道今天的现象不会是昨天历史的翻版呢?
把新壶当作老壶的一种必然延续,可能对待新壶和时下紫砂市场的态度会平和些。
新壶需要更多冷静,老壶需要更加深入,作者,玩家,藏家,从艺海拾贝开始吧。
[/QUOTE]
顶一下高见
发表于 2008-3-16 00: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晓渔[/I]在2008-3-15 4:10:51的发言:[BR]<>感谢大家指教,晓渔有点想法与诸位分享一下。</P><>首先,所谓华凤翔汉方之“祥”款和“翔”款之间是否有任何联系?为什么要放在一起并论?此尚无依据、考证之论题还是先不要囫囵在一起研究比较好,不然很可能是自设荆棘。</P><>晓渔在此斗胆臆断,以华凤翔这样的名手,一生所用款识不会仅有一种,尤其在工艺生涯中有为官宦,宫闱制壶经历,其款识更需加以区别,一则应是雇主身份要求区别与民间,二则为后续传成留迹可查,三则以为祖地荣耀。</P><>由此可推论:</P><>一方面四字印款有可能是华凤翔在宜兴产地做壶用款,其款识内容不必强调宜兴窑口,相对民间化。</P><>另一方面华凤翔所用四字款壶,很少有云文以及其他装饰(也许是我还没见到),这也比较符合民间审美。</P><>三方面,华凤翔六字款之器,多有装饰之感,比如云角汉方,云角四方,还有《古壶之美》封面之方壶也有云角装饰,所以“荆溪华凤翔制”极有可能是客居官宦、宫闱时用款。而有意区别四字“华凤翔制”款。</P><>四者,此方“华凤翔制”印款刻法简洁,而其边线,字体转折皆有主观求变的防伪痕迹,此壶把款,底款上印严谨,周正,与壶体制作手法有相得益彰之沉稳气息。</P><>由此晓渔对于这汉方壶的出处基本上持乐观态度,当然必须要说明的是以上论点皆以个人推断为主,没有具体文字和实物佐证,不足为信。如有唐突,冒失之论断,权且搏诸公一笑耳。</P>

曉漁兄玩的有見解!
其實不管是華鳳翔(祥)或是名家款,自古要斷真假就是一個盲點!
就算是有墓誌銘出土器每個人對真假也都會有自己的判斷解讀!
這把漢方個人看年代,胎土,工藝,型製都很到位!
款的問題也可以有很多猜想,如曉漁兄所分析的幾點!
個人以為要說服我是華的作品是可以說的過去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传奇温州mir2wz|rWanBoy Studios|中国壶迷论坛 ( 浙ICP备12017229号-5 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0576号公安备案105031|105258 )|人工智能    

GMT+8, 2025-7-21 19:59 , Processed in 1.248002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