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石——”天下第一石“!
< >灵璧石,只所以能奇绝于天下,享誉古今和海内外,其真正魅力不仅在于天赋其内在的灵气和形态的神奇,主要还有击之响彻于皇宫内外,及质、色、纹的美。因此历来为世人所珍视。宋代诗人方岩在《灵璧磬石歌》中曰:“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碧玉”。
灵璧石声、形、质、色、纹具有很高艺术欣赏价值。
★声:灵璧磬石击之金声玉振,余音绕梁,是与赏石者进行语言交流的心灵之声。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远在三千年前殷、商时代成书的《尚书·禹贡》中,就有取灵璧石作磬的记载。当时它与编种的前身“钲”同为宫庭主要乐器。它在我国音乐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晋书》、《宋史》、《灵璧志略》等书均记载历代皇帝派员来灵采石制磬之事。
了解灵璧山区的人皆知,磬石之声被当地人视为驱邪、纳福的吉祥之音。还有人把奇石视为天意所成的神灵之物而对其供香、叩拜,祈祷平安赐福。在当地还流传着很多有关奇石的神话传说。
★形:“泗滨浮磬”。灵璧石原在古泗水之中,经过亿万年的自然风化,使之形成瘦、皱、漏、透和圆、蕴、雄、稳、等特点。灵璧石,有的肖形状景,维妙维肖;有的气韵生动,震撼人心;有的轮廓抽象,写意传神;有的意境无穷,耐人寻味;有的色彩艳丽,气质高雅;有的纹理图案天然成趣,妙不可言。灵璧石,还有顽、拙、怪和灵、巧、秀、奇诸美。
奇石之形“宁拙勿作,勿失天真”。就是说,在奇石形体中,某些部位虽然拙了些,宁可保留着,也不要人为做作。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展现形态天然之奇的真实性。灵璧石,不论是造型石还是图纹石,为其清洗配座后,即可观赏。所以,灵璧石最怕因在其形体上人工斧凿而失去神奇和灵气。奇石形态,只要符合人文科和自然科学情理就是美的形态。关于对灵璧石形的赏议,应首先利用“线宜曲不宜直,面宜凸不宜平”的奇石形体审美标准,对奇石形体轮廓线与面进行审美,再慧眼捕捉形体轮廓线与面所提供形态的内容和意境从而确立有无主题。对于在形态上无法立题的奇石,可根据奇石的产地、特点及给予赏石者的感受进行命题。而对于在形态上能够立题的奇石。再根据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情理围绕主题就形论,再看有无“精”、“气”、“神”之美和“瘦、皱、漏、透、圆、蕴、雄、稳”的美;至于对五彩石和图纹石的赏评,可用画理、书理、诗理等审美标准加以鉴赏。总而言之,作为天工造物的灵璧石,不论是象形石还是图纹石,其形态不似之似是美的,而形态酷似逼真的不仅美,而且更难得、更珍贵!作为人物或动物象形的灵璧石,以其神态振奋时为最美。
★质:灵璧石是九亿年前的海藻化石,属元古代地层右的碳酸盐岩。最有代表性的磬石为隐晶质石灰岩,是由颗粒大小均匀的微粒方解石组成,其中含有多种金属矿物及有机物质。硬度在6—7之间。
灵璧石是金石合一的长寿之石。事实证实,长期裸露在磬石山表层的磬石,虽然久经暴晒和风、霜、雪、雨的摧残,但绝无燥裂剥蚀等现象,其筋骨不仅锤炼得更加精炼,而且更能显示出坚贞的特殊气质。新面世的五彩白灵璧,天生丽质,皎洁丰润,色彩绚丽,人见人爱。
★色:灵璧磬石,颜色青润,秀丽雅致。长期裸露于磬石山的奇石,因吸收日月之精华,其皮表颜色古朴自然。晴天一般为灰色或灰青色,经雾润、霜侵或雪、雨淋洗后其颜色发生深浅不同的变化,此时多为深青色或青黑色奇石,最具有灵璧石的历史性和代表性,它比起人为清洗后的一味墨黑光这更加多姿多味。特别是久玩的奇石,因长久用物摩挲和被汗水浸润,火气尽去,而显得更加墨黑光洁,温润而雅,与那些触摸不到的部位的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韵味更足,更美,更赋予灵性。
★纹:灵璧青黑色磬石在表皮多具有深浅不一 凸凹纹理。主要有胡桃纹、蜜枣纹、黄沙纹、树皮纹、鸡爪纹、线纹、螺旋纹、龟纹、山石皴纹、金丝脉纹,银丝脉纹和赤丝脉纹等,各得其妙。
灵璧石,声、形、质、色、纹综合起来的美,有形体美,形态美、神韵美、色彩美、纹质美和音韵美等。能具备以上诸美之一得,既有收藏价值。它山之石,往往可以同时具备前七种审美情趣中的数种,但能达到以上诸美兼备者(含音韵美)唯有灵璧石也。
以石陶冶情操,积演学识,修身励志。清代学者赵尔丰论石说:”石体坚贞不以媚悦人,孤高介节,君子也,吾将以为师。石性沉静,不随波逐流,扣之温润纯粹,良士也,吾将与为友“。他把石头的品性当作自己的楷模,并愿与其进行感情和心灵上的交流与沟通,与之为师为友,使赏石的意念达到了至高的境界,此可谓乃赏石的真谛。今天,灵璧石正在为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和陶治人们的精神情操。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23 19:59:5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