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中国壶迷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堂堂茶人家

罕见的朱泥大壶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发表于 2008-5-29 22:54:53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朱泥收缩大,大件难成,不过十几厘米的朱泥器在历史上不算很稀罕.</P>
<>记得曾经在宜兴天地方圆李明兄那里见过一个朱泥大壶的身筒,缺盖,高度也有十几厘米,底款好象是陈荫千(不知是否记错).</P>
发表于 2008-5-29 22:59:08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堂堂茶人家</I>在2008-5-21 20:00:21的发言:</B><BR>
<>        17.5cm高的朱泥壶,是今人烧制。朱红泥烧制成壶时,干缩比例达25%,难成大器。现存的古壶中从未见过有超<st1:chmetcnv UnitName="cm" SourceValue="8"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 w:st="on">8cm</st1:chmetcnv>以上的朱泥壶。</P>
<>     <BR></P></DIV>
<>《宜陶之旅》106页著录的朱泥贴花壶,清康熙时期作品,高度为16。5厘米。</P>
 楼主| 发表于 2008-5-31 17: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醉壶楼主人:从你的致歉显见你的人品,敬佩!壶里乾坤学问可深了!我是六十老翁,玩壶品茶的时间很长,品茶有专著,玩壶藏品多,覌千剑而后识器。为提高鉴赏水平也与宜兴、长兴紫砂工艺大师有交往。吴伟华大师送字给我藏玄机,要我弘扬紫砂文化。中国壶迷网是很好的平台。贵网我在阅览李长平的《明清紫砂珍赏》获悉,也知海内外的一些藏壶大家在此高论迭出,想加入又不会玩电脑,今天幸得一小辈相助能勉强与同好交流。我会熟悉得心应手,会从从容容地与大家交流,在紫砂壶上我的想法可多了。再次感谢醉壶楼主人对我藏品的不嫌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31 17:24:03编辑过]
发表于 2008-5-31 20: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堂堂茶人家</I>在2008-5-31 17:22:28的发言:</B><BR>醉壶楼主人:从你的致歉显见你的人品,敬佩!壶里乾坤学问可深了!我是六十老翁,玩壶品茶的时间很长,品茶有专著,玩壶藏品多,覌千剑而后识器。为提高鉴赏水平也与宜兴、长兴紫砂工艺大师有交往。吴伟华大师送字给我藏玄机,要我弘扬紫砂文化。中国壶迷网是很好的平台。贵网我在阅览李长平的《明清紫砂珍赏》获悉,也知海内外的一些藏壶大家在此高论迭出,想加入又不会玩电脑,今天幸得一小辈相助能勉强与同好交流。我会熟悉得心应手,会从从容容地与大家交流,在紫砂壶上我的想法可多了。再次感谢醉壶楼主人对我藏品的不嫌弃。<BR></DIV>
<p>前辈客气,希望壶迷能带给你有余外之乐!!!
发表于 2008-6-1 23: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堂堂茶人家</I>在2008-5-31 17:22:28的发言:</B><BR>醉壶楼主人:从你的致歉显见你的人品,敬佩!壶里乾坤学问可深了!我是六十老翁,玩壶品茶的时间很长,品茶有专著,玩壶藏品多,覌千剑而后识器。为提高鉴赏水平也与宜兴、长兴紫砂工艺大师有交往。吴伟华大师送字给我藏玄机,要我弘扬紫砂文化。中国壶迷网是很好的平台。贵网我在阅览李长平的《明清紫砂珍赏》获悉,也知海内外的一些藏壶大家在此高论迭出,想加入又不会玩电脑,今天幸得一小辈相助能勉强与同好交流。我会熟悉得心应手,会从从容容地与大家交流,在紫砂壶上我的想法可多了。再次感谢醉壶楼主人对我藏品的不嫌弃。<BR></DIV>
<>
<>好!好!!好!!!</P>
<>饮茶心积平和气,</P>
<>抟壶手来天地功!</P>
 楼主| 发表于 2008-6-3 13:5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所收藏的这把名人寿字朱泥大龙胆壶可说是一件国宝;一、17.5cm的朱泥大壶罕見,17.5cm高的名人寿字壶仅此一件。此壶是寇丹先生70岁时,他得少许朱泥,这位几十年在朱泥上陶刻并形成自已风格的茶文化、壶文化大家萌生做名人寿字大壶旳念头,他与他的搭裆刘志明高级工艺师一道探索(我敢说不张扬的刘志明在紫砂工艺上可谓实力派人物,在韩国名气很大),当时烧制的是四把只存这一把。二、壶上拓刻我国44位文化大名人写的寿字及签名,这些名人有启功、华君武、林默涵、周而復等,这些签名与寿字在壶面的安排上字体大小得当,错落有致,疏可走马,密不通风,是一幅绝妙的书法作品;三、这把壶的泥料陈腐的时间长,壶色温润泛油光,在朱泥濒临枯绝的今天要找到这种泥质确属不易。四、寇丹老先生今年巳74岁仍在陶刻,壮心不已,但现在要他重新制作这样大的朱泥寿字壶,一是难找好的朱泥二是精力不济。(网上同好说请代有20cm髙的朱泥壶,并配图片,从图片上我看不出是朱泥,朱泥壶成玻璃器相,老的朱泥壶油色重;从书载的图片上我見过馥远亭朱泥大壶据说是清徐恒茂制作,壶高13、5cm,南京博物院的宋伯胤前辈称之为少見的朱泥犬壶。我似乎说多了,見谅人老话多)
发表于 2008-6-3 19: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壶容量12980毫升,高38厘米,嘴和把之间的最大距离43.8厘米,壶身最大直径34.5厘米。
发表于 2008-6-3 19:27:44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雅博渡口</I>在2008-6-3 19:01:11的发言:</B><BR>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BR><BR>此壶容量12980毫升,高38厘米,嘴和把之间的最大距离43.8厘米,壶身最大直径34.5厘米。</DIV>
<p>大哥大!!!
发表于 2008-6-4 11: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雅博渡口</I>在2008-6-3 19:01:11的发言:</B><BR><BR><BR>此壶容量12980毫升,高38厘米,嘴和把之间的最大距离43.8厘米,壶身最大直径34.5厘米。</DIV>
<>这要真是朱泥所制,那么是俺见过最大的壶了。佩服一下。
<>能否告知此壶何人所制?现存何处?有机会俺想亲眼见见。</P>
 楼主| 发表于 2008-6-4 14: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醉壶楼主人;您展示的这把高合菱壶给老翁开眼界了,合菱壶在筋囊器中是最难做的器形,在宜兴的紫砂艺人中能做此壶的不多,难度太大,尤其是朱泥的合菱壶。所以在宜兴流传这样一句话:“藏筋囊找建强”,当然在宜兴能做朱泥筋囊壶不止建强,我手上有一批各具形态的朱泥菊辦壶,就是另一位工艺师所为。我之所以这样说是言明朱泥筋囊器之难做。冒昧地问一句:醉壶楼在何方?壶又珍藏何处?我拟来覌赏后,再言明斗壶失败,我的17.5cm高的大龙胆俯首称臣。(我还有一把14cm高的大红袍思亭壶,也是今人制。大红袍泥虽在清代就挖绝,在做壶世家的仓库里却可能翻得出一两砣,天青泥也如此,我手上有五把天青泥的壶,其中两把的泥料是宜兴牙科医生葛明祥调配的。)不错,顶一下!感谢楼主!
发表于 2008-6-4 15: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世间奇品,无奇不有,只是你我不知而已.</P>
发表于 2008-6-4 16: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堂堂茶人家</I>在2008-6-4 14:37:24的发言:</B><BR>醉壶楼主人;您展示的这把高合菱壶给老翁开眼界了,合菱壶在筋囊器中是最难做的器形,在宜兴的紫砂艺人中能做此壶的不多,难度太大,尤其是朱泥的合菱壶。所以在宜兴流传这样一句话:“藏筋囊找建强”,当然在宜兴能做朱泥筋囊壶不止建强,我手上有一批各具形态的朱泥菊辦壶,就是另一位工艺师所为。我之所以这样说是言明朱泥筋囊器之难做。冒昧地问一句:醉壶楼在何方?壶又珍藏何处?我拟来覌赏后,再言明斗壶失败,我的17.5cm高的大龙胆俯首称臣。(我还有一把14cm高的大红袍思亭壶,也是今人制。大红袍泥虽在清代就挖绝,在做壶世家的仓库里却可能翻得出一两砣,天青泥也如此,我手上有五把天青泥的壶,其中两把的泥料是宜兴牙科医生葛明祥调配的。)不错,顶一下!感谢楼主!</DIV>
<p>兄好,上图高合菱壶<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雅博渡口兄所提供!!!</FONT></STRONG>
发表于 2008-6-4 22: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樓主的壺與樓主的口氣 相得益彰
发表于 2008-6-12 21:28:41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堂堂茶人家</I>在2008-6-3 13:59:33的发言:</B><BR>我所收藏的这把名人寿字朱泥大龙胆壶可说是一件国宝;一、17.5cm的朱泥大壶罕見,17.5cm高的名人寿字壶仅此一件。此壶是寇丹先生70岁时,他得少许朱泥,这位几十年在朱泥上陶刻并形成自已风格的茶文化、壶文化大家萌生做名人寿字大壶旳念头,他与他的搭裆刘志明高级工艺师一道探索(我敢说不张扬的刘志明在紫砂工艺上可谓实力派人物,在韩国名气很大),当时烧制的是四把只存这一把。二、壶上拓刻我国44位文化大名人写的寿字及签名,这些名人有启功、华君武、林默涵、周而復等,这些签名与寿字在壶面的安排上字体大小得当,错落有致,疏可走马,密不通风,是一幅绝妙的书法作品;三、这把壶的泥料陈腐的时间长,壶色温润泛油光,在朱泥濒临枯绝的今天要找到这种泥质确属不易。四、寇丹老先生今年巳74岁仍在陶刻,壮心不已,但现在要他重新制作这样大的朱泥寿字壶,一是难找好的朱泥二是精力不济。(网上同好说请代有20cm髙的朱泥壶,并配图片,从图片上我看不出是朱泥,朱泥壶成玻璃器相,老的朱泥壶油色重;从书载的图片上我見过馥远亭朱泥大壶据说是清徐恒茂制作,壶高13、5cm,南京博物院的宋伯胤前辈称之为少見的朱泥犬壶。我似乎说多了,見谅人老话多)</DIV>
<p>
<>楼主的大朱确实小见,弟一直想找制朱的好手,不知这泥能用得上吗?</P>

罕见的朱泥大壶

罕见的朱泥大壶
<BR>

罕见的朱泥大壶

罕见的朱泥大壶
<BR>
发表于 2008-6-21 10:5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开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传奇温州mir2wz|rWanBoy Studios|中国壶迷论坛 ( 浙ICP备12017229号-5 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0576号公安备案105031|105258 )|人工智能    

GMT+8, 2025-7-13 12:17 , Processed in 1.312041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