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中国壶迷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醉壶楼

寿珍-稚亮-汉扁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发表于 2005-6-13 09:2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潘稚亮,字诒曾[1881-1942],宜兴蜀山人。</P><>号称切玉圣手、金石家、书法家,著有《还读者印谱》、《借花室印存》、《小诸葛庐印》等7部印谱。1936年受储南强之邀刻洞天四宝,现藏南京博物院。</P>
发表于 2005-6-13 09: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她是踏踏实实用心做壶的人------吕红娟

哈,我们只有羡慕的份啊!
发表于 2005-6-13 10: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恭喜</P>
发表于 2005-6-13 14:5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壶!</P><>有了叶圣陶,潘稚亮的"故事",更是难得!当年王寅春的印款好象就是出自潘稚亮之手.</P><>恭喜醉兄!</P>
 楼主| 发表于 2005-6-13 17: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洞天四宝                                

洞天四宝                                         韩其楼 

<>  善卷洞与张公洞的开发和成为文物,和其他许多名胜古迹一样,都是无数不知名的良工巧匠,经过多少代的艰苦劳动,积下无数宝贵的经验,既保持原貌又精心装点,如此世代相传,才日趋完善起来的。两洞最大一次整修工程,是由宜兴储南强(字铸农,别号简翁)偕其女烟水以毕生精力经营,自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三五年春天完成的。
</P>
<>  当两洞工程完成后,人们认为两洞既是历史名迹和重要文物,应该配上一种符信,以正名义。于是简翁就努力搜求,终于觅得了四颗巨大无比的印材,并镌上颇有意味的印文,善卷两颗,张公两颗,名为“洞天四宝”。
</P>
<>  这“洞天四宝”都是很有来历的珍贵文物,四印语皆洞中旧题,四印质皆人间精品。先说印材,一颗是风波铜,龟纽,原来是明代永乐皇帝的国玺;一颗是古陶,钟纽,原来是宋代河南辽阳太守之印;一颗是红晶,立马纽,原来是元代倪云林清閟阁的藏印;一颗是苍玉,盘螭纽,原来是元代宁远将军之章。这四颗印材都是古代文物,更难能可贵的是一般大小,三、四寸见方,质地纯美。
</P>
<>  关于“洞天四宝”的印文,也都有来历。善卷洞分得的两颗:一刻“欲界仙都”,是梁代贞白先生陶弘景对善卷洞的评语;一刻“万古灵迹”,是唐代昭义节度使李蠙对善卷洞的奏称。张公洞分得的两颗:一刻“洞天福地”:是唐代传奇《虬髯客传》作者杜光庭对张公洞的题词;一刻“海内奇观”,是元代铁笛道人杨维桢对张公洞的品评。担任“四宝”篆刻的是宜兴的金石书法家潘稚亮先生。
</P>
<>  潘稚亮,名诒曾,一署省庵,蜀山人。画家徐悲鸿曾为潘稚亮画了一帧“切玉图”,描绘其绝诣,并对他的书法篆刻艺术评价说:“稚亮先生工书,篆宗绎山,隶法华山,真行学麓山,自号三山旧学。能治晶玉巨印,善卷庚桑(张公)四宝,其代表作也。晚喜林泉,罕与人相接,故少知者,然其造诣,终不可泯。君高行离俗,可传固不止此,我特举吾所知而已”。寥寥数语,高度概括了潘稚亮的印艺与一生。据当时崔叔暹的《虚斋笔记》所载:“君当应储翁铸农之请,为刻善卷庚桑洞天四宝。翁来请,先不出意,突跽书案前,君方握管,惊起问奚?为事可坐谈,翁坚请首肯,然后起,许之,扶入室,即出四印,道求镌刻,此君亲语余者。”又云:“刻四印,每印写样数十易始定其刻。且预制专用之架,紧嵌印石后,悉心锤凿,复用利刀修饰,声震户外,客来如入锻肆。一印成,先钤于旧藏宣纸上,分贻朋友,徵求意见。”
</P>
<>  当“同天四宝”刻成后,储南强先生还特意为其写了一篇十分得意的序文,其笔法大似北宋欧阳修的《五代伶官传后序》。开头平空一拔,气势惊人!他写道:“翳昔名山大川,咸有镇敕之宝,颁自历代内府,所以明昭典秩,符信百神,五岳四渎,皆尝见之。”下即转入两洞,“宜兴山脉,承衡、霍(衡即南岳,霍山发脉于安徽)南来之气,终止于中江(长江从安徽流入江苏宜兴的一调支流,古称中江)之滨。上应牛女,爰启灵奥。善卷于四千年前,逃尧禅(此处微误,应作舜禅)而来斯地,入居其西。又二千年,庚桑楚避畏垒尸祝(史称庚桑楚是老子的学生。尸祝是祭祀的宫职),南游睹此,入居其东。地因人传,载在职方。”下文即转入“四宝”篆刻的经过:“小子强,世籍兹土,哀敻德之莫上,慨风会之日下,爰竭私赀,发女天悭,累十稔而成。”接着叙述“四宝”篆刻的精工:“通家子潘稚亮,少好仓(颉)、籀(史籀)、斯(李斯)、慎(许慎)之学,与强同具林壑之志。于是就强选材,成此四宝。皆历代名藻(指四宝印文),荟于方寸,驱蚊走龙,金洼玉陷。陈列坛坫,观者千众,咸相惊叹。”末后一段口气更大,竟是:“此诚汪启淑飞鸿堂所未有,亦陈介祺万印楼之靡闻矣。” (汪启淑、陈介祺皆清代著名印章收藏家。)
</P>
<>  序文里还提到当时上海的印泥专家、号称“泥皇”的夏自怡为“四宝”赠送一盆他所秘制的印泥。序文赞赏用此印泥钤成的四宝印谱是“霞彩珠光,益发其美”。
</P>
<>  据说当时储先生还特地做了一只楠木箱子,把“洞天四宝”、四宝印谱、印轴、四宝序文册、印泥等,统统装在桶木箱里。按照简翁的原计划,是还准备在善卷洞与张公洞的里面,凿两个石室,分庋这“洞天四宝”。后因抗日战争爆发,两洞工程停止,这一计划就没有能够实现。
</P>
<>  到了解放初期,简翁把两洞整理工程移交人民政府,这“洞天四宝”则献给国家,由南京博物院把它公开展览,供全国人民观赏。
</P>
<>(转载《宜兴文史资料》第四辑)
</P>

新得汉扁

新得汉扁
发表于 2005-6-13 18: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一回回故事把其承载的历史、蕴含的文化得以挖掘、传诵。
 楼主| 发表于 2005-6-13 18: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1932年朱可心做了一只“竹节鼎”就是由金石家潘稚亮为之刻上“万年宝鼎”四字。在上海豫园展出时,被“国母”宋庆龄一眼 看中,花巨资将此鼎买下,现藏宋庆龄故居。
发表于 2005-6-13 18: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壶!终遂醉兄心愿。
发表于 2005-6-13 18: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醉壶兄值得开怀畅饮来庆祝</P>
<>一醉方休</P>[em10][em10][em10][em10][em10][em10][em10][em10][em10][em1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13 18:58:36编辑过]
发表于 2005-6-13 20: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华石</I>在2005-6-13 18:57:32的发言:</B>

<>醉壶兄值得开怀畅饮来庆祝</P>
<>一醉方休</P>[em10][em10][em10][em10][em10][em10][em10][em10][em10][em10]


愿同醉!
发表于 2005-6-13 20:3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恭喜醉兄得好壺!!!</P><>這把壺原先L兄貼出時,老實說當時感覺不是很好,</P><>從當時的圖片上看,折肩不夠清晰,款印糊而不銳利</P><>如今,經醉兄重拍傳上,又是另一番感覺....</P>
发表于 2005-6-13 20: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想和醉壶兄同醉啊!
 楼主| 发表于 2005-6-13 20:59:5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的祝贺,确实是一件值得开怀畅饮的美事啊!
发表于 2005-6-13 21: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醉壶楼</I>在2005-6-13 18:28:08的发言:</B>
是啊,1932年朱可心做了一只“竹节鼎”就是由金石家潘稚亮为之刻上“万年宝鼎”四字。在上海豫园展出时,被“国母”宋庆龄一眼 看中,花巨资将此鼎买下,现藏宋庆龄故居。

<>那位有此鼎的图片?</P>
发表于 2005-6-13 21:48:36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醉壶楼</I>在2005-6-13 20:59:56的发言:</B>
谢谢各位的祝贺,确实是一件值得开怀畅饮的美事啊!


兄如果一犹豫,这壶就是我的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传奇温州mir2wz|rWanBoy Studios|中国壶迷论坛 ( 浙ICP备12017229号-5 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0576号公安备案105031|105258 )|人工智能    

GMT+8, 2025-7-22 01:46 , Processed in 1.232402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