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中国壶迷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谭校长

[分享]迎奥运,发把椭圆竹节镂空壶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发表于 2008-8-8 09: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种壶型可以说是一个时期的见证,小弟的拙见:工的粗细与否不能作为判别壶的收藏意义的唯一标准。还要看壶的特征具备时代意义与否。工艺都是要经过由拙到精的过程。
发表于 2008-8-8 09:32:09 | 显示全部楼层
<>谭兄校长自去岁此时入坛,初发之器,多为仿作<BR>然论坛诸友皆坦诚相告,真心帮助;谭兄亦虚心求学,进步频频<BR>今年以来所取之物俨然已登门入室</P>
发表于 2008-8-8 09:39:57 | 显示全部楼层
<>谭兄校长自去岁此时入坛,初发之器,多为仿作<BR>然论坛诸友皆坦诚相告,真心帮助;谭兄亦虚心求学,进步频频<BR>今年以来所取之物俨然已登门入室</P>
<>可喜可贺之余,犹感论坛实乃学习佳地,沟通良所<BR>敢不小心维护?</P>
发表于 2008-8-8 12: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看康熙,请问壶是上下捏合成型吗?
发表于 2008-8-8 13:4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器型漂亮,可藏之物,赞!!!</P>
发表于 2008-8-8 14:47: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宗明[/I]在2008-8-8 3:17:01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面南背北[/I]在2008-8-7 20:07:08的发言:<br>大大的恭喜校长!</div>

个人又不同意大家的看法了,倒认为这件东西大大的不妙。
建议下次别买这类东西了,别说个人看新仿,即便是老的,这样一把工艺粗糙、不伦不类的东西.....意义不大的兄弟。
我用不起顾氏提壁曼生壶,就花钱请民间好手用好泥料仿一套自己用,也还不错嘛。


哈哈哈......这几天观宗明兄所言,思路流畅,文笔生花, 才识渊博,以我等混钝之人有如黑夜见到明灯,自觉照及藏路,而同城为幸......今观此贴之言有如晴天霹雳,滥竽之态尤不及二五,胡言乱语胜于酒后狂言......惜为同好之人,应以宽怀,囊中不才近集大量残破标本可供对照学习,宗明兄如有觉悟可来索之,中定不为余力,引兄归途,重登大雅......
发表于 2008-8-8 15: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扫地[/I]在2008-8-8 8:30:56的发言:[BR]<>自宗明前辈降临本坛后,频出惊人之语,四顾之下谁堪比肩?<BR>吾辈几以为天人!<BR>然景仰之余,不想还能生出一点浅见:<BR>顾氏之提壁当然是宝物,但比之羊角山一枚残片,怕还不如。<BR>是故,可以工艺之精粗评铭壶之优劣乎?<BR>可以一己之审美评判铭壶之优劣乎?<BR>就此器形而言,已载于《宜兴紫砂——故宫收藏录》,新老不予讨论,何以“工艺粗糙,不伦不类”?<BR>据我所知,壶迷中福哥等友亦藏有2把,都“大大不妙”?</P><>壶迷论坛会员过万,新人犹多,还望宗明前辈慢慢引导<BR>过于高深,或有“拔苗助长”之忧。</P>

顾氏提梁不及羊角山一枚残片?兄弟高见,这样吧,我想办法弄一堆这样的残片回来,兄去找把顾氏提梁,咱们换吧。
换完之后偶保证五体投地,立马拜服:)
这把壶,愚见之所以为“不伦不类”—— 先观其砂,刚硬生冷,火气未褪。其次,这是一把南瓜的像生壶,瓜腹箍线,实是莫名其妙,画蛇添足,造型失败。其三,从该壶身筒等底足等部位砂面特征详察,可知作者明针工艺已相当成熟。但为制造一种所谓“早期工艺特征”的假象,壶盖、口沿等部位人为刻意的粗作,作伪之图已是昭然若揭。其四,这把壶既不具备传世品、也不具备出土器的基本特征,壶身未见半点土沁吃渗,壶盖残留之土绝非殉葬层该出现的土质,各位对于出土古陶瓷的认知,还相当幼稚。而这才是本人的本行:)
本来就很浅显的道理,很拙劣的手法,一些很基本的行内常识,却居然被各位高人视为高深,我相当遗憾。。。。。
发表于 2008-8-8 15:44: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囊中[/I]在2008-8-8 14:47:18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宗明[/I]在2008-8-8 3:17:01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面南背北[/I]在2008-8-7 20:07:08的发言:<br>大大的恭喜校长!</div>

个人又不同意大家的看法了,倒认为这件东西大大的不妙。
建议下次别买这类东西了,别说个人看新仿,即便是老的,这样一把工艺粗糙、不伦不类的东西.....意义不大的兄弟。
我用不起顾氏提壁曼生壶,就花钱请民间好手用好泥料仿一套自己用,也还不错嘛。




</div>哈哈哈......这几天观宗明兄所言,思路流畅,文笔生花, 才识渊博,以我等混钝之人有如黑夜见到明灯,自觉照及藏路,而同城为幸......今观此贴之言有如晴天霹雳,滥竽之态尤不及二五,胡言乱语胜于酒后狂言......惜为同好之人,应以宽怀,囊中不才近集大量残破标本可供对照学习,宗明兄如有觉悟可来索之,中定不为余力,引兄归途,重登大雅......


残片标本?那就对了,这样才是玩古入门之道。
但羊角山的残片标本,多为宋元前之物,缸瓦胎的东西,属于瓯窑系产品。同时期,华中华东地区也有相当部分窑口出此大同小异产品。惟一的地方特色是部分饮具和汲水器的器制特征,延续影响到了明代以后。是时,其陶土成本、淘炼工艺、成型工艺等,均与明末以后紫砂泥有质的区别,以羊角山宋元以前遗陶弃瓦为蓝图,按图索骥的评论眼前这把南瓜壶,那就真是胡言乱语了:)
发表于 2008-8-8 15:49:27 | 显示全部楼层
<>众人皆醉兄独醒,何其孤独哉!</P>
<><BR><FONT color=#0000ff>吾辈当尽快熟悉“很浅显的道理,很拙劣的手法,一些很基本的行内常识”<BR>以努力让兄不遗憾。坛中后进不胜感激。</FONT></P>
发表于 2008-8-8 15:5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囊中[/I]在2008-8-8 14:47:18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宗明[/I]在2008-8-8 3:17:01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面南背北[/I]在2008-8-7 20:07:08的发言:<br>大大的恭喜校长!</div>

个人又不同意大家的看法了,倒认为这件东西大大的不妙。
建议下次别买这类东西了,别说个人看新仿,即便是老的,这样一把工艺粗糙、不伦不类的东西.....意义不大的兄弟。
我用不起顾氏提壁曼生壶,就花钱请民间好手用好泥料仿一套自己用,也还不错嘛。




</div>哈哈哈......这几天观宗明兄所言,思路流畅,文笔生花, 才识渊博,以我等混钝之人有如黑夜见到明灯,自觉照及藏路,而同城为幸......今观此贴之言有如晴天霹雳,滥竽之态尤不及二五,胡言乱语胜于酒后狂言......惜为同好之人,应以宽怀,囊中不才近集大量残破标本可供对照学习,宗明兄如有觉悟可来索之,中定不为余力,引兄归途,重登大雅......


而福建江西安徽江浙一带的清早出土紫砂标本,绝对没有这种泥料的。如真有同类,我倒很担心兄弟你的标本来源.....
真赝不分,工艺审美不论,何来大雅之说。想必各位境界独到,已到了以丑为美的地步了:)
发表于 2008-8-8 15:5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扫地[/I]在2008-8-8 15:49:27的发言:[BR]<>众人皆醉兄独醒,何其孤独哉!</P><><BR><FONT color=#0000ff>吾辈当尽快熟悉“很浅显的道理,很拙劣的手法,一些很基本的行内常识”<BR>以努力让兄不遗憾。坛中后进不胜感激。</FONT></P>


不错,古市有如股市,济济多为晕众,获利都是极少数人......不是各位如此陶醉并有心得的话,壶商怎么赚钱,收藏行业怎会繁荣:)
发表于 2008-8-8 16: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扫地[/I]在2008-8-8 15:49:27的发言:[BR]<>众人皆醉兄独醒,何其孤独哉!</P><><BR><FONT color=#0000ff>吾辈当尽快熟悉“很浅显的道理,很拙劣的手法,一些很基本的行内常识”<BR>以努力让兄不遗憾。坛中后进不胜感激。</FONT></P>
哈哈........别费囗舌了,看奥运吧
发表于 2008-8-8 16: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宗明兄所言如天际惊雷,<BR>当使论坛“<FONT color=#3300ff>以丑为美 <FONT color=#0909f7>济济多为晕众</FONT>”的状况得以改观<BR>此乃吾辈之幸,论坛之幸。</FONT>
发表于 2008-8-8 16: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闪了,奥运了,和谐了,不饶舌了</P>
发表于 2008-8-8 16: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宗明[/I]在2008-8-8 15:55:03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扫地[/I]在2008-8-8 15:49:27的发言:[BR]<>众人皆醉兄独醒,何其孤独哉!</P><><BR><FONT color=#0000ff>吾辈当尽快熟悉“很浅显的道理,很拙劣的手法,一些很基本的行内常识”<BR>以努力让兄不遗憾。坛中后进不胜感激。</FONT></P></div>

不错,古市有如股市,济济多为晕众,获利都是极少数人......不是各位如此陶醉并有心得的话,壶商怎么赚钱,收藏行业怎会繁荣:)

这句我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传奇温州mir2wz|rWanBoy Studios|中国壶迷论坛 ( 浙ICP备12017229号-5 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0576号公安备案105031|105258 )|人工智能    

GMT+8, 2025-7-19 22:24 , Processed in 1.232402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