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5-7-21 13: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印级陈年普洱一览
1960年代以前的陈年普洱茶品-通常被称为古董茶及印级茶。古董茶如福元昌号、同庆号、敬昌号、江城号等;印级茶如红印圆茶、蓝印圆茶、圆茶铁饼等。此时期的茶品,皆为生茶品。
1970及1980年代的陈年普洱茶品,指的是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成立后出口之茶品,此时期茶品生熟工序分明,虽有轻度发酵的茶品如大黄印,而没有生熟配之工序,此时期茶品的配菁与工序变化不多。
<B>下关青饼一览</B>
下关茶厂出品的中茶牌铁饼,全为青饼,无熟饼或生熟配之做法,所以又被称为“下关青饼”。而筒包也改以牛皮纸包,自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期所用牛皮纸材质及印刷均无太大变化,80年代中期以后牛皮纸质较为粗糙。饼包纸材及印刷,70年代初与七子铁饼(铁模压制平底)同为简体字,故俗称为“简体中茶”,纸材厚薄有三种,不论纸材与印刷均同七子铁饼。70年代中至80年代初,纸材变化不大,印刷茶字油墨色泽不同。
注:
中茶牌铁饼(简体字及繁体字)又称为下关青饼;非生熟配或熟茶制品。
70年代砖及80年代砖为白竹皮纸包。
模造纸为90年代以后制品。
<B>下关普洱大事记(1941-1999)</B>
石昆牧
·1941年(民国三十年)蒙藏委员会派任桑泽仁与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省茶司)商定,共同合资于大理下关创办康藏茶厂,也就是下关茶厂的前身。主要加工紧茶、饼茶销西藏地区,加工沱茶销四川。至目前为止,紧茶与沱茶仍然是下关茶厂主要的特色产品。
·1942年加工的紧茶销往西藏、四川,及云南省当地少数民族地区,注册商标为“宝焰牌”。
·1949年停止生产。
·1950年改名为“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分公司下关茶厂”,
·1952年中国茶叶公司所属系统内统一使用“中茶牌”商标,从此各国营茶厂统一沿用“中茶牌”至今。
·1955年,下关地区历史悠久的私人制茶商号全部纳入下关茶厂。期间,与 勐海茶厂相同更名多次,1959年又恢复为云南省下关茶厂。
·1990年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宝焰牌(紧茶、饼茶、方茶)注册商标正式启用,
·1992年松鹤牌沱茶注册商标正式启用。
·1994年由云南省下关茶厂、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重庆渝中茶叶公司、云南省下关茶业综合经营公司、下关茶厂职工持股会,共同发起组成“云南下关沱茶股份有限公司”。
·1999年下关茶厂正式规范为云南下关茶厂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断代提示:
1952~1968:
·1951年紧茶统一规格,每个238g,每筒七个,每担30筒。
·1952年中国茶叶公司所属系统内公司统一使用“中茶牌”。下关茶厂开始生产七子饼茶。进入60年代因原料调拨计画和加工产品的分工,下关茶厂以沱茶与紧茶为主要产品,圆茶只少量生产,多数计划交由勐海茶厂。
·1953年茶厂通过试验,将饼茶揉制由布袋揉成圆型后,再用十八公斤重的铅饼加压的方法,改用铝甑直接蒸压的方法。
·1955年经省公司批准,紧茶规格由心脏型改为砖型,先生产10吨到丽江等地试销并征求消费者意见。同年,省公司通知茶厂对出口紧茶进行人工后发酵试验。下关茶厂七子饼茶形状由凹型底改为平底。
·1956年按股合并私营茶庄或茶业公司于国营企业,从此结束私商经营茶业的历史。
·1958年试验成功高温快速人工后发酵,达到缩短发酵周期、降低成本的效果。
·1960年批准量产250g普洱方茶。
·1962年开始生产125g沱茶。
·1963年边销紧茶内包装改用牛皮纸袋、麻绳捆渣,改变长期以糯叶包装。
·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影响,紧茶宝焰牌改为团结牌;而心脏型不利于机械加工、包装,遂停止生产。
·1967年开始生产砖型紧茶,配料与加工工艺不变。
·1968年为配合茶厂定量供应的原因,沱茶重量从原来的125g改为100g。
1972~1978
·1972年经省茶叶公司批准,恢复七子饼茶的生产。同年六月,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合并省土畜产进出口公司,才正式成立“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经省公司批准恢复七子饼茶生产。
·1973年昆明茶厂吸取下关茶厂紧茶渥堆发酵的原理,再经高温高湿人工速成的后发酵处理,制程现今的云南普洱茶(熟茶)。
·1975年试制普洱沱茶(熟茶),
·1976年批量出口沱茶(7663)专供香港天生行,由该行转销法国市场销售。
·1976年省公司召开全省普洱茶生产会议,要求昆明、 勐海、下关三个厂加大生产普洱茶(渥堆熟茶),并决定茶品标号。下关厂为76开头,末尾为3。
·1978年下关茶厂原本产量不大的圆茶(七子饼茶),因原料调拨困难,省公司将生产计划下达给勐海茶厂加工。
1979~
·1979年香港天生行到下关厂参观,1980年再偕同法国茶叶批发公司、专栏作家、医学博士等一行人到厂参观。
·1983年因订单需求,向省公司申请恢复制作七子饼茶,唯量少以供应日本外销订单为主。
·1985年为解决厂内的野生茶(荒野茶,又称大树茶)出路问题,经抽样送商业部杭州茶叶加工研究所鉴测,结果确认属茶科植物,可饮用。
·1986年班禅参观下关茶厂,希望恢复心脏型紧茶的生产,并当场订购500担,由下关茶厂加工后运交青海省政协;而当时亦在省内边销茶区销售一部分,但数量不多。
·1987年底台湾开放大陆探亲,1988年底台湾茶艺界一行十四人到下关茶厂参观。
·1988年为解决中档原料过多,开始试制加工“丙级沱茶”。
·1989年昆明茶厂开发出旅游微型沱茶。下关茶厂于1997年生产3g微型小普洱沱茶,主要出口日本。
·1992年松鹤牌沱茶(内销)注册商标正式启用。
· 1993年开始生产“一级沱茶”。
·1996年茶厂决定将厂徽图形做为产品标志,压制在甲级沱茶上,以取代原来压制在甲级沱茶上的“甲”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