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5-1-4 11: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B>南港包種茶的小故事</B>茶葉也會出花香
約莫十年前,台灣出現顛覆傳統的冷泡茶法,所謂冷,亦即以完全冷卻的開水取代煮沸的熱開水來沖泡茶葉,大約四十分鐘之後即可飲用,茶色略淡、入口甘甜,味感溫和;茶水過喉,毫無澀感;喝多,胃無茶悶之感。
一八八五年,南港包種茶便以絕妙清香問世
首創冷泡茶法者,即南港人魏誠,台灣包種茶發明人魏靜時的第五代孫。說起冷泡茶的由來,魏誠略帶靦腆,那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產品,當時他在南港山上向遊客介紹祖先魏靜時研發南港包種茶的一頁辛酸史,每一次的課程都有許多民意代表會送礦泉水,學員們在天熱下四處走動,要用熱開水泡茶解渴實在不方便,魏誠當時福至心靈,請每位受訓學員打開礦泉水瓶,各丟進四十五片祖傳的南港包種茶葉,一趟茶山走下來,不但解決茶水問題,學員們對於冷泡茶都讚不絕口,於是冷泡茶傳遍全台。
魏誠的冷泡茶法,許多人建議他去註冊生產,以保障自己的權益,但都被魏誠拒絕,他認為冷泡茶不過是小技一樁,何必據為己有?他倒是希望泡茶所需的茶葉__南港包種茶,以及他多年來推廣不懈的茶
術文化,能夠廣為流傳,任何人要了解、想學習、願意接觸,魏誠都毫不保留地傳授。
提起魏靜時,魏誠有說不盡的驕傲。生於一八五三年的魏靜時,自幼即在出生地南港從事樟腦加工生意,二十七歲時,他眼見樟腦生意利潤微薄,遂改行從事茶葉栽培及製造工作。經多年的嘗試與烘焙,南港包種茶在一八八五年以絕妙清香問世。
「南港包種茶」的原名在日人初據台灣時是叫「南港包種仔茶」,而「南港包種仔茶」是以「兩」為單位,而不是現今我們所理解的「斤」論,價格非常昂貴,並且非常講究包裝,有二兩裝、有四兩裝不等,然後在包裝紙外,寫上「包種仔茶」,經過一段時間後,日本政府覺得漢字「仔」是借音而無實質意義,遂以行政力把「仔」字拿掉,「包種茶」的名稱於是流傳至今。
一九○九年,魏靜時的「南港包種茶」參加日本博覽會,獲頒特等獎。一九一○年,日本平鎮茶業試驗所(今茶業改良所)完成全台灣茶葉普查及技術調查,公佈魏靜時的南港包種茶製造法,推崇它是當時全台灣最好的製造法。
魏靜時與「南港包種茶」,
在當時簡直是台灣茶業的代名詞
一九一六年,日本政府為改進台灣茶葉,選擇魏靜時所居住的南港大坑栳寮為「包種茶產製研究中心」,邀請王水錦與魏靜時兩位製造包種茶的泰斗擔任教師,負責全台灣茶的改進工作,由於王水錦當時雙目全盲,只有魏靜時接下象徵台灣茶業宗師的「茶製造講師」,台灣茶的南港式製造法於是成為今天台灣茶農製茶技術的母法。魏靜時與「南港包種茶」,在當時簡直是台灣茶業的代名詞。
「南港包種茶」帶來商機,南港地區跟著繁榮與開發,住在南港的人因而在日據台灣五十年的後半期,很方便的接觸到都會文化,傳統的茶業經營人口,日漸流向新興產業,南港茶業人口走向蕭條;相對的,和南港地區所屬的七星郡緊鄰的文山郡,如木柵、景美、新店與烏來等地,因為開發的晚,卻保留了傳統茶業文化,導致現今喝包種茶者,只知「文山包種茶」,而日漸忘了台灣茶香始祖「南港包種茶」。
魏誠表示,南港地區雖然一直保有部分人口從事「南港包種茶」的種植與製造,但是「一代從事包種茶,三代沒得好睡眠」,如果專職在「南港包種茶」,一年雖有四次採收期,可是辛苦的付出與所得,通常不成比例,根本談不上養家活口。目前在南港地區從事茶業經營者,多半以經營「南港包種茶」為副業。魏誠的八十歲父親魏金池,近二十幾年來,周休二日時會在台北市建國花市擺設「南港包種茶」攤,問魏金池從事「南港包種茶」是否帶給他豐富的收入,他不會正面回答,只說:「抹乎南港包種茶消失卡重要啦,錢賺多少沒要緊啦。」
成立「茶術文化工作室」,
推廣「飲茶九字心法」
魏誠從小,母親魏杜柑就背著魏誠到茶園工作,日出而作、日落而回,魏誠的童年都是在茶欉樹下長大,如何做出香郁的包種茶,對魏誠而言是信手拈來皆香茗。因此,家裡擺著數不清的製茶優勝獎盃和獎狀,魏誠自幼更能吟出優美的「 茶歌」。目前他的本業是自己經營電腦的周邊產品,之所以選擇自己當老闆,無非是要自行掌握時間,更何況他對「南港包種茶」情有所鍾。
一九九二年,魏誠有感父親日漸老去,濃厚的使命感,讓他毅然地以主業的所得,成立「茶術文化工作室」,如今廣為流傳的「飲茶九字心法」:一口十秒、二滾、三入喉飲茶法;以及「茶術文化最高境界」__茶意:眼、耳、鼻、口、身、心等六大含意,都是出自魏誠的「茶術文化工作室」。他更藉著採茶的各種姿勢,創出「茶功」十八式運動。
近幾年,台北南港公園的清晨,魏誠領著數百人習練「茶功」,受惠者無數。最讓魏誠欣慰的是,他與兩位哥哥的小孩(八年級生),都非常樂意在每周六和周日,輪流到建國花市招呼人來人往的「南港包種茶」攤。
儘管魏誠成立「茶術文化工作室」,投入的精神和資金已經數不清,甚至被父母責難過,但是魏誠始終認為他有責任發揚祖先魏靜時的製茶方法與製茶精神,只要有人或有團體來向魏誠討教祖先的製茶法,魏誠不但待客以尊傾囊相授,甚至把他個人收藏的或影印、或打字的文字資料,免費贈送,甚至或吟、或唱上一段「 茶歌」,魏誠的態度都至誠無比。推廣茶術文化而帶來的苦,魏誠把那當成像吃補一般,魏誠至盼他對台灣茶術文化的重視與推廣,能夠有朝一日喚醒政府或相關單位的重視,從而讓人們日後見面時會溫馨地互相招呼:「來阮厝呷茶啦!」
魏誠喚起人們對「南港包種茶」的重視,進一步想提倡南港文化;深一層地說,魏誠實為台灣茶葉文化的重要推手。
戴唯熏余2004.07.02節錄吳清和先生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