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06-2-12 21: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3>伴壶正式登录壶迷论坛之前,几乎浏览了所有关于壶的网站,看出一个问题就是很少有壶友对某一个制壶艺人或陶刻艺人的传世作品进行过深入的排列比较,从而发现梳理
出某个艺人从早期(未成熟期)到晚期(成熟期)作品成型风格的发展脉络,这一点程寿珍也不例外;程寿珍(1857-1939)第一次获奖(1915)时年58岁,第二次获奖(1932)
时年75岁,那程寿珍58岁之前作品的面貌又是如何呢?有一点不容否认的是寿珍58岁之前肯定也在做壶,只是我们如何去看待从而加以梳理分析去研究鉴别;程寿珍师从养父
邵友廷,我们研究寿珍的作品也要参考邵友廷的作品(但邵友廷的作品传世也不多);鉴别一件作品的真伪伴壶一直秉持审慎的态度,从不轻易下结论,就这把掇球而言伴壶也
是综合了各个方面的制作工艺(气度,配泥,款识印章.使用的痕迹等等),气度和配泥我就不谈了(因受网络图片质量和拍照水平所限);说说寿珍常用的和见过的款识印章,据
现有的图录和网上的资料有如下几款:底款:"冰心道人"(最为常见以及后期大量仿制此款)"艺古斋""八十二老人....(大量仿制)""龙山名砂"和小马兄提供的"陶厂制"等
等,其它的款识一般常用的诸如盖款"寿珍"壶内底"寿珍",还有沿用其父邵友廷柄下"真记"刻款的(伴壶以为这种款识是寿珍获奖之前常用的),基本上大家目前能见到的也就
是这些,伴壶以为名家之所以名家无论从各个方面看都是用心不苟的,顾老曾说存心作伪的人是不易把握要领的,倘若能够有超越的领悟,那他自身也是个了不起的大家,何必
要假冒别人而埋没自己呢?名家的印章款识不会草率为之,不会模糊不清,金石味道十足与仿款一比是可以分辨的,这也只是我们判断一件作品真伪的一种手段而已;看图
伴壶草堂:寿珍掇圆,共邀明月
伴壶草堂:寿珍掇圆,共邀明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