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中国壶迷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七碗茶

重點藏品--十八世紀凌萬興版畫鏤空壺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发表于 2006-3-21 22:48:5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如意[/I]在2006-3-21 22:28:19的发言:[BR]。。。。何謂版畫?這些工藝如何區分?又有何特色?.版畫中月光派,蘇州派如何區分?這些都是基本工.亦是判斷古壺的重要依據。。。。
明清紫砂中有版画吗?还分月光派、苏州派?在下孤陋寡闻,请指教一二。。。
发表于 2006-3-21 23: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老紫砂[/I]在2006-3-21 22:48:55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如意[/I]在2006-3-21 22:28:19的发言:[BR]。。。。何謂版畫?這些工藝如何區分?又有何特色?.版畫中月光派,蘇州派如何區分?這些都是基本工.亦是判斷古壺的重要依據。。。。</div>明清紫砂中有版画吗?还分月光派、苏州派?在下孤陋寡闻,请指教一二。。。

兄客氣了!關於砂壺的書有--中國砂壺鑑定簡述(房暗星著)及壺中天地有提到;較專業書籍有--中國古家具藝術,雕刻技巧,版畫工藝大全等書(因小人學過版畫故略知一二)
发表于 2006-3-21 23: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认真的看,这只应在乾隆之上。
朱泥壶,如此繁杂的工艺不好做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1 23:43:16编辑过]
发表于 2006-3-22 10: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壶的神韵荡然无存!不大气!
发表于 2006-3-22 11: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七碗茶[/I]在2006-3-22 0:34:23的发言:[BR]小弟這幾把藏品.都是整理的乾乾淨淨,再加上拍照時,用二盞抬燈直接投射.只是要讓壺友们清楚分享壺的肌理,攙砂.或許太過赤裸裸的呈現,讓人不適應.而產生誤判.此壺個人判斷是清初朱砂壺.只是大多書籍都定為十八世紀,小弟只好從善如流.

七碗茶兄,辛苦了!看了兄很多帖上来的壶,我真实的感觉是真假都有(当然,包括我的寡闻
和拙见),对大家的评论,兄能平实相对,我很敬之!同时我感觉台湾玩壶之人,对壶的泥料
和做工,很好钻研。我也好这点。就楼上这把壶,我也来谈谈我的看法;
1就其风格,我认为最早出现在康熙,乾隆变的繁杂而精细。现代仿品中,却缺神韵,画面呆板,
多是用模具所制而后修饰,因作者自身综合修养不够,导致效果不尽人意,不能细看。楼主这把壶
从细图来看,符合乾隆风格。
2从壶内做工来看,只能确认是老的。
3从泥看,缺湿润的感觉(也许是兄因洗所致)。我认为到不了清中期。
4就壶整体外形看,有老气。
综合上述,我只能确定是老的。希望能得到兄的指正!
发表于 2006-3-23 00: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工艺.老的也一般!</P>
<>看不老</P>
发表于 2006-3-23 00:47:0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老!</P>
<>这样的工艺水平,老也不怎么样,清三代?清三代的瓷器、家具是什么工?这样就叫三代工吗?</P>
 楼主| 发表于 2006-3-23 00:59: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生津乐道[/I]在2006-3-22 11:13:52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七碗茶[/I]在2006-3-22 0:34:23的发言:[BR]小弟這幾把藏品.都是整理的乾乾淨淨,再加上拍照時,用二盞抬燈直接投射.只是要讓壺友们清楚分享壺的肌理,攙砂.或許太過赤裸裸的呈現,讓人不適應.而產生誤判.此壺個人判斷是清初朱砂壺.只是大多書籍都定為十八世紀,小弟只好從善如流.</div>
七碗茶兄,辛苦了!看了兄很多帖上来的壶,我真实的感觉是真假都有(当然,包括我的寡闻
和拙见),对大家的评论,兄能平实相对,我很敬之!同时我感觉台湾玩壶之人,对壶的泥料
和做工,很好钻研。我也好这点。就楼上这把壶,我也来谈谈我的看法;
1就其风格,我认为最早出现在康熙,乾隆变的繁杂而精细。现代仿品中,却缺神韵,画面呆板,
多是用模具所制而后修饰,因作者自身综合修养不够,导致效果不尽人意,不能细看。楼主这把壶
从细图来看,符合乾隆风格。
2从壶内做工来看,只能确认是老的。
3从泥看,缺湿润的感觉(也许是兄因洗所致)。我认为到不了清中期。
4就壶整体外形看,有老气。
综合上述,我只能确定是老的。希望能得到兄的指正!

指正不敢當.互相切磋!切磋!!:1.首先釐清印模與版畫的不同.其實版畫就是印模技巧的一種.但表現出來的水平差很多.兄可參考小弟的另一把"嘉樂君子",其字體周邊較圓滑且構圖死板;但版畫周邊較利,富立體感且構圖多樣.可呈現遠近層次感.尤其細部表現令人驚艷.製壺利用版畫技巧於明末清初即可發現,而以完整的刻畫裝飾一般可視為乾隆以前的作品;若是以書法印模為裝飾那是清中後至民國的作品.2.泥料部分首先區分手工或機器練泥(相信兄已懂在此不多言)清初"紅土"且分為純朱泥,摻熟料朱泥,硃砂三種.先不談色系.僅談硃砂內含物:.雍正乾隆年間其中含有的黃色,草綠色顆粒較明末少,紅褐色顆粒較粗而兄所提"缺湿润的感觉"越早期的壺洗後越明顯(當然與壺身風化,土胎有關)而此壺通常是關在盒子內.壺內裝滿茶末受層層保護.自洗淨後未曾泡過.此次岀盒拍照已是破例所為!!---希望以上經驗交流能對兄有所幫助.謝謝!!
 楼主| 发表于 2006-3-23 01: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醉里横笛[/I]在2006-3-23 0:47:05的发言:[BR]<>看不老!</P><>这样的工艺水平,老也不怎么样,清三代?清三代的瓷器、家具是什么工?这样就叫三代工吗?</P>

"美醜"見仁見智.原諒小弟如此膚淺.見到此壺便驚為天人.若兄有更好更漂亮的到代古壺歡迎貼出.讓弟長長眼.謝謝!感恩!!
发表于 2006-3-23 01: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印版痕迹是有规律的,时代工艺是有特征的,泥料新旧照片是难断的,没有说服力的图片是可以商榷的,不开门的是不能说好的,玩壶论坛不是低水平的^^^^^</P>
发表于 2006-3-23 10: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七碗茶[/I]在2006-3-23 0:59:16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生津乐道[/I]在2006-3-22 11:13:52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七碗茶[/I]在2006-3-22 0:34:23的发言:[BR]小弟這幾把藏品.都是整理的乾乾淨淨,再加上拍照時,用二盞抬燈直接投射.只是要讓壺友们清楚分享壺的肌理,攙砂.或許太過赤裸裸的呈現,讓人不適應.而產生誤判.此壺個人判斷是清初朱砂壺.只是大多書籍都定為十八世紀,小弟只好從善如流.</div>
七碗茶兄,辛苦了!看了兄很多帖上来的壶,我真实的感觉是真假都有(当然,包括我的寡闻
和拙见),对大家的评论,兄能平实相对,我很敬之!同时我感觉台湾玩壶之人,对壶的泥料
和做工,很好钻研。我也好这点。就楼上这把壶,我也来谈谈我的看法;
1就其风格,我认为最早出现在康熙,乾隆变的繁杂而精细。现代仿品中,却缺神韵,画面呆板,
多是用模具所制而后修饰,因作者自身综合修养不够,导致效果不尽人意,不能细看。楼主这把壶
从细图来看,符合乾隆风格。
2从壶内做工来看,只能确认是老的。
3从泥看,缺湿润的感觉(也许是兄因洗所致)。我认为到不了清中期。
4就壶整体外形看,有老气。
综合上述,我只能确定是老的。希望能得到兄的指正!</div>
指正不敢當.互相切磋!切磋!!:1.首先釐清印模與版畫的不同.其實版畫就是印模技巧的一種.但表現出來的水平差很多.兄可參考小弟的另一把"嘉樂君子",其字體周邊較圓滑且構圖死板;但版畫周邊較利,富立體感且構圖多樣.可呈現遠近層次感.尤其細部表現令人驚艷.製壺利用版畫技巧於明末清初即可發現,而以完整的刻畫裝飾一般可視為乾隆以前的作品;若是以書法印模為裝飾那是清中後至民國的作品.2.泥料部分首先區分手工或機器練泥(相信兄已懂在此不多言)清初"紅土"且分為純朱泥,摻熟料朱泥,硃砂三種.先不談色系.僅談硃砂內含物:.雍正乾隆年間其中含有的黃色,草綠色顆粒較明末少,紅褐色顆粒較粗而兄所提"缺湿润的感觉"越早期的壺洗後越明顯(當然與壺身風化,土胎有關)而此壺通常是關在盒子內.壺內裝滿茶末受層層保護.自洗淨後未曾泡過.此次岀盒拍照已是破例所為!!---希望以上經驗交流能對兄有所幫助.謝謝!!
感謝!獲益良多!!一些雜音請兄不要在意!
发表于 2006-3-23 19: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杂音就杂到底;)</P>
<>两位兄说了这么多,我比较苯,您再解释一下:</P>
<>1、印版开光部分的的内容是某两出戏剧吗?什么戏剧?剧中人物的穿着不明不清,衫和裙的穿法明显出错,请问是什么朝代的衣装?与同期瓷器比较,这样没谱的“人物”实在令人怀疑。</P>
<>2、两副女子皓腕全露,且男女两人做文革“江水英”式眺望前方,在礼教严格的清代,这种东西可以出现在日常器皿上吗?合乎当时的审美习惯吗?我看文革后民间工人到可能喜欢这个调调。</P>
<>3、壶肩的印纹非常草率,非常现代,找本《中国陶瓷纹样》看看,这样的花,元青花里都嫌潦草,说到以细工著称的三代,我看三代陶工都该羞死!</P>
<>我是杂音,所以乱说没关系</P>
发表于 2006-3-23 22: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实在是高!搬只马扎稳坐下,虚心听诸位老师讲课。
 楼主| 发表于 2006-3-24 03:30:04 | 显示全部楼层
現在是AM3:00.找了一晚的資料.對於明早還要上班的我實在是吃不消!!因此小弟決定往後不找了.若有需要請各位網友代勞了!感恩阿!!!底下的圖是小弟翻拍自明代的版畫,牙雕,圖畫(參考故宮文物月刊)---其實1.版畫上絕大多數無"排線"的處理方式2.婦女的高髻亦是此時代的特色3.武士服.肩披肩,無前開.下顎繫帽帶4.人物"往前看"的畫法早在西漢就有了.而文革時的處理方式應是"雄糾糾氣蓋世"而不是"深情款款"啊.!.經過這些考據後,小弟更深信斷代無誤--此壺應為明末清初

重點藏品--十八世紀凌萬興版畫鏤空壺

重點藏品--十八世紀凌萬興版畫鏤空壺

重點藏品--十八世紀凌萬興版畫鏤空壺

重點藏品--十八世紀凌萬興版畫鏤空壺
 楼主| 发表于 2006-3-24 03: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重點藏品--十八世紀凌萬興版畫鏤空壺

重點藏品--十八世紀凌萬興版畫鏤空壺

重點藏品--十八世紀凌萬興版畫鏤空壺

重點藏品--十八世紀凌萬興版畫鏤空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传奇温州mir2wz|rWanBoy Studios|中国壶迷论坛 ( 浙ICP备12017229号-5 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0576号公安备案105031|105258 )|人工智能    

GMT+8, 2025-8-10 06:53 , Processed in 1.185602 second(s), 4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