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中国壶迷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milojo

[讨论]范大生的竹塔壺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发表于 2006-5-2 20: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开门好壶!
发表于 2006-5-2 20:56:17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此可见,老紫砂书中167弧菱壶身上少刻了一字。
发表于 2006-5-2 21: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6-5-3 11: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开门。请看两个坐谈者的画法,当今有谁仿得出来?并不是笔法有什么特别高超,而是指那种老法的味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3 11:27:48编辑过]
发表于 2006-5-3 11: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个人一直以为:玩老紫砂,不能孤立地玩,应该同时涉猎一些古代的文学、书法、绘画等等艺术,才会达到更高的境界。顾景舟一样做壶,为什么高人一等?区别就在于别人是工匠,他有艺术修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3 11:29:52编辑过]
发表于 2006-5-3 11:40:1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以壶会友[/I]在2006-5-3 11:21:47的发言:[BR]所以个人一直以为:玩老紫砂,不能孤立地玩,应该同时涉猎一些古代的文学、书法、绘画等等艺术,才会达到更高的境界。顾景舟一样做壶,为什么高人一等?区别就在于别人是工匠,他有艺术修养。

非常赞同!说的好!
发表于 2006-5-3 23: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milojo 兄這把大生款竹鼎壺,年代上個人看法是清末民初的製壺,</FONT></STRONG></P>
<><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小馬哥提及,1910年吳漢文是否已使用"跂陶"署名刻款?</FONT></STRONG></P>
<><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雖然吳德盛陶器店遲至1916才開張,</FONT></STRONG><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但個人認為答案應該是肯定的,</FONT></STRONG></P>
<><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FONT></STRONG> </P>
<><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FONT></STRONG> </P>
<><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FONT></STRONG> </P>
<><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FONT></STRONG> </P>
 楼主| 发表于 2006-5-4 00: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手上的資料[宜興紫砂辭點]對跂陶的記載是生卒年不詳,統歸於清末民初的陶刻家.</P>
<>壺主目前手上有幾把跂陶不同時期的陶刻,我們曾經討論過此問題,據壺主的看法,跂陶早期的刻字較為剛猛,不似後來的流轉暢快.最主要確定為其所刻的是在圖案的刻法上,跂陶一直具有特殊而別人很難模仿的意境.觀此壺的陶刻除了有年代的落款之外,字體也如壺主所謂的剛猛,而人物山水的意境就更明確指出是出自跂陶之手了.</P>
发表于 2006-5-4 14: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milojo[/I]在2006-5-4 0:30:44的发言:[BR]<>我手上的資料[宜興紫砂辭點]對跂陶的記載是生卒年不詳,統歸於清末民初的陶刻家.</P><>壺主目前手上有幾把跂陶不同時期的陶刻,我們曾經討論過此問題,據壺主的看法,跂陶早期的刻字較為剛猛,不似後來的流轉暢快.最主要確定為其所刻的是在圖案的刻法上,跂陶一直具有特殊而別人很難模仿的意境.觀此壺的陶刻除了有年代的落款之外,字體也如壺主所謂的剛猛,而人物山水的意境就更明確指出是出自跂陶之手了.</P>
这个歧陶现在大家公认是金鼎商标的主人、吴德盛陶器行老板吴汉文,吴汉文1916年创办吴德盛陶器行,当时是请人制壶、刻饰,当然吴汉文也有砂壶作品(底款吴德盛或阳羡名壶,盖款岩如),但说到“歧陶”这个笔名,我认为是在1916年后任淦庭为吴德盛打工期间常用的也是由任淦庭开始才使用的笔名,以前从未见过,都是“潜陶”“企陶”,这些刻饰的风格是与“歧陶”不同的,相反,“歧陶”的刻饰风格就是任淦庭的风格,很多当时的作品一面是“歧陶”,一面是“松道人”,从刻饰分格一眼看出出自一人之手,那么只有一个解释:任淦庭的作品。落老板的名号在当时是很正常的。楼主这件作品刻饰的风格明显看出是在模仿任淦庭,但年号搞错了,当时任才11岁。且大生作品常与“潜陶”合作,曾参加过1915年的巴黎博览会。
 楼主| 发表于 2006-5-5 00:4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先生的[明清紫砂珍賞]206頁的陶刻亦是跂陶,年代更早是1908年.但字體的刻工,顯得更年輕未成氣候.或許亦可從此處看出[跂陶]在字體陶刻上的風格成型與轉變痕跡.</P>
<>基本上,此處認為跂陶與任淦庭是不同的兩人,主要在畫風上不盡相同,任的畫要更高明一些.</P>
<>另,不知是您筆誤,還是誤會.此壺的落款是[足]字旁的[跂]字,而不是[山]字旁的[岐]字.</P>
 楼主| 发表于 2006-5-5 01: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諸位的看法如何?</P>
<>我自己認為任淦庭的畫風,文人氣味相當強烈,所以在意境上較為高遠.與跂陶的畫風比較,個性上很不相同.</P>
发表于 2006-5-5 11: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milojo[/I]在2006-5-5 0:43:48的发言:[BR]<>李先生的[明清紫砂珍賞]206頁的陶刻亦是跂陶,年代更早是1908年.但字體的刻工,顯得更年輕未成氣候.或許亦可從此處看出[跂陶]在字體陶刻上的風格成型與轉變痕跡.</P><>基本上,此處認為跂陶與任淦庭是不同的兩人,主要在畫風上不盡相同,任的畫要更高明一些.</P><>另,不知是您筆誤,還是誤會.此壺的落款是[足]字旁的[跂]字,而不是[山]字旁的[岐]字.</P>

milojo兄的引證,看來是有些誤會了,
1908是漱生刻款的蟋蟀罐上刻署紀元,不是跂陶署刻的這把孤菱壺
发表于 2006-5-5 18:5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1916年以前有没有跂陶刻的紫砂产品,贺盘发写的《现代著名紫砂雕刻家任淦庭艺名考》中说:“香港茶具文物馆的竹节壶,该壶身有‘跂陶刻’的花果画,并有作于1903年的纪年,在壶底则有‘范庄农家静安制’。”不知道哪位有图片资料,可以贴来看看。
发表于 2006-5-5 19: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及:任的生年一般认为是1888年,也有说是1889年。1910年,他应该是22岁左右了。
发表于 2006-5-5 20:3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跂陶",个人看法最早应该是吴汉文使用的刻款,任淦庭等人受聘于吴德盛陶器行后,也使用过"跂陶"的刻款,并且以任淦庭刻的最为多见.</P>
<>本人藏"跂陶刻款双面插屏"是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东西,上有"跂陶"的刻款(请参阅&lt;明清紫砂珍赏&gt;304页).那时任淦庭还未学艺.</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传奇温州mir2wz|rWanBoy Studios|中国壶迷论坛 ( 浙ICP备12017229号-5 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0576号公安备案105031|105258 )|人工智能    

GMT+8, 2025-7-12 19:08 , Processed in 1.239851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