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中国壶迷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milojo

[分享]朱可心的竹段壺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发表于 2006-5-23 01:30: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大师壶高仿多哦.
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谨慎再谨慎...
 楼主| 发表于 2006-5-23 06: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問過壺主,此壺的底款,可在[朱可心百年壺展]的紀念冊中見到.
发表于 2006-5-23 09: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milojo[/I]在2006-5-23 6:19:27的发言:[BR]問過壺主,此壺的底款,可在[朱可心百年壺展]的紀念冊中見到.
谢谢指点,在此书第53页见到同式样壶和底款.可惜书上的印款较小,无法作比较.
如从壶的本身看,个人感觉书上的那把壶更有力度.
发表于 2006-5-23 09: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七碗茶[/I]在2006-5-22 1:02:07的发言:[BR]<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6-5/2006522105839562.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6-5/2006522114344246.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这个底款与书上的明显不同.
发表于 2006-5-23 11:39: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明远堂[/I]在2006-5-22 13:16:54的发言:[BR]<>不管是与非,图片上看这把壶做的不大气!</P>
 楼主| 发表于 2006-5-23 23:4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老紫砂[/I]在2006-5-23 9:45:56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milojo[/I]在2006-5-23 6:19:27的发言:[BR]問過壺主,此壺的底款,可在[朱可心百年壺展]的紀念冊中見到.</div>谢谢指点,在此书第53页见到同式样壶和底款.可惜书上的印款较小,无法作比较.
如从壶的本身看,个人感觉书上的那把壶更有力度.


壺主此把壺的泥胎,基本上我與朋友們認為是民初到代的東西,據此我們再品鑑此壺作者的真偽,基本上大家都同意是朱可心的商品壺.
在此我覺得有個問題也是值得大家探討的,這些所謂的名家就沒有為了商業需求而製作的[簡略壺]嗎?此壺若真是朱可心的壺,是不是也反證了此疑問.
所以這樣說,是我手上也有一把范祖德的柿子壺,胎土對了,可就是明顯的看出是一把應付訂做的商品壺.
對此現象,顯然純拿名家的成名作來作比對的標準,需要更仔細的應用.
发表于 2006-5-24 07:52:1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milojo[/I]在2006-5-23 23:42:28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老紫砂[/I]在2006-5-23 9:45:56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milojo[/I]在2006-5-23 6:19:27的发言:[BR]問過壺主,此壺的底款,可在[朱可心百年壺展]的紀念冊中見到.</div>谢谢指点,在此书第53页见到同式样壶和底款.可惜书上的印款较小,无法作比较.
如从壶的本身看,个人感觉书上的那把壶更有力度.</div>

壺主此把壺的泥胎,基本上我與朋友們認為是民初到代的東西,據此我們再品鑑此壺作者的真偽,基本上大家都同意是朱可心的商品壺.
在此我覺得有個問題也是值得大家探討的,這些所謂的名家就沒有為了商業需求而製作的[簡略壺]嗎?此壺若真是朱可心的壺,是不是也反證了此疑問.
所以這樣說,是我手上也有一把范祖德的柿子壺,胎土對了,可就是明顯的看出是一把應付訂做的商品壺.
對此現象,顯然純拿名家的成名作來作比對的標準,需要更仔細的應用.

同意兄的論點!!制壺者若把每把壺都作成藝術品如何生活??
发表于 2006-5-24 17:58: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七碗茶[/I]在2006-5-24 7:52:19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milojo[/I]在2006-5-23 23:42:28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老紫砂[/I]在2006-5-23 9:45:56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milojo[/I]在2006-5-23 6:19:27的发言:[BR]問過壺主,此壺的底款,可在[朱可心百年壺展]的紀念冊中見到.</div>谢谢指点,在此书第53页见到同式样壶和底款.可惜书上的印款较小,无法作比较.
如从壶的本身看,个人感觉书上的那把壶更有力度.</div>

壺主此把壺的泥胎,基本上我與朋友們認為是民初到代的東西,據此我們再品鑑此壺作者的真偽,基本上大家都同意是朱可心的商品壺.
在此我覺得有個問題也是值得大家探討的,這些所謂的名家就沒有為了商業需求而製作的[簡略壺]嗎?此壺若真是朱可心的壺,是不是也反證了此疑問.
所以這樣說,是我手上也有一把范祖德的柿子壺,胎土對了,可就是明顯的看出是一把應付訂做的商品壺.
對此現象,顯然純拿名家的成名作來作比對的標準,需要更仔細的應用.</div>
同意兄的論點!!制壺者若把每把壺都作成藝術品如何生活??

"商業需求"这是我们现代人的想法,我想当时更多是"生计需求",
'簡略"和艺术价值不对立,大师的壶不管花多少时间总是艺术品,
罗丹\毕加索等艺术大师的素描有时就一二根线条.
发表于 2006-5-24 18: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买东西不应该先看名字.首先东西要好.</P>
<>即使是名家的所谓"应付之作",拿回来也只是鸡肋.</P>
发表于 2006-5-24 18: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枕石草堂[/I]在2006-5-24 18:16:58的发言:[BR]<>买东西不应该先看名字.首先东西要好.</P><>即使是名家的所谓"应付之作",拿回来也只是鸡肋.</P>

說到心坎裡.........
 楼主| 发表于 2006-5-24 23: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問題有兩個面向:</P>
<>1.如果此壺不是朱可心的作品,東西對了,品相也不差,你會不會拿?</P>
<>2.暫且當成[是真品]的假設,東西確實就是朱可心作的,雖然氣勢不大,算不算是朱可心的作品?</P>
<>基本上來說,我不認為當時的環境,可以讓名家們可以不顧生活負擔,拒絕一些商業上的需求,特別是當時並沒有所謂的個人工作室.雖然說是商品壺,名家該有的要求還是存在的,或許比起成名作遜色不少,卻絕對比一般製者要高明很多.</P>
 楼主| 发表于 2006-5-24 23: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說句可能會讓大家打罵的話:</P>
<>我從來就不認為朱可心的東西氣勢大,細膩有餘卻婆婆媽媽,所以向來判定是否為朱可心的真品,都是拿有沒有我討厭的氣味來作重要判準.</P>
<>這喜惡,只能說是個人偏好問題了.</P>
发表于 2006-5-24 23: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弟有幸见过民初的朱可心大师的作品,我记得那时用的应该是凯常的那枚印,而且早期的竹壶不是这样出枝的,此为小弟个人见解,说错莫怪.
 楼主| 发表于 2006-5-24 23: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玩玉斋[/I]在2006-5-24 23:15:19的发言:[BR]小弟有幸见过民初的朱可心大师的作品,我记得那时用的应该是凯常的那枚印,而且早期的竹壶不是这样出枝的,此为小弟个人见解,说错莫怪.

說到凱長的印款,此地有一說,認為愷大款亦是朱可心早期的印款,不知大家認為如何?
根據文字記載,從來沒看過有認為愷大亦是朱可心的印款,但在老紫砂兄書中凱長及愷大同見,及此壺主另一把壺亦是落款愷大.不知大家作何解釋,或是有人知道答案?
发表于 2006-5-24 23:3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朱可心的竹段壺

[分享]朱可心的竹段壺

不知可心有无这个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传奇温州mir2wz|rWanBoy Studios|中国壶迷论坛 ( 浙ICP备12017229号-5 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0576号公安备案105031|105258 )|人工智能    

GMT+8, 2025-8-3 17:46 , Processed in 1.201202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