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6-5-24 17:58: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七碗茶[/I]在2006-5-24 7:52:19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milojo[/I]在2006-5-23 23:42:28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老紫砂[/I]在2006-5-23 9:45:56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milojo[/I]在2006-5-23 6:19:27的发言:[BR]問過壺主,此壺的底款,可在[朱可心百年壺展]的紀念冊中見到.</div>谢谢指点,在此书第53页见到同式样壶和底款.可惜书上的印款较小,无法作比较.
如从壶的本身看,个人感觉书上的那把壶更有力度.</div>
壺主此把壺的泥胎,基本上我與朋友們認為是民初到代的東西,據此我們再品鑑此壺作者的真偽,基本上大家都同意是朱可心的商品壺.
在此我覺得有個問題也是值得大家探討的,這些所謂的名家就沒有為了商業需求而製作的[簡略壺]嗎?此壺若真是朱可心的壺,是不是也反證了此疑問.
所以這樣說,是我手上也有一把范祖德的柿子壺,胎土對了,可就是明顯的看出是一把應付訂做的商品壺.
對此現象,顯然純拿名家的成名作來作比對的標準,需要更仔細的應用.</div>
同意兄的論點!!制壺者若把每把壺都作成藝術品如何生活??
"商業需求"这是我们现代人的想法,我想当时更多是"生计需求",
'簡略"和艺术价值不对立,大师的壶不管花多少时间总是艺术品,
罗丹\毕加索等艺术大师的素描有时就一二根线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