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中国壶迷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灿好驴鸣

23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发表于 2005-2-12 00: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顾景舟的&lt;&lt;宜兴紫砂珍赏&gt;&gt;一书第112页上有图.</P><>刻字,落款内容与兄贴的这把壶上完全一致.当然字画的刻工有差异.</P><>另外,真品的底款是"道光十有九年石楳监造"</P>
发表于 2005-2-12 00:36:37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小马</I>在2005-2-11 21:18:26的发言:</B>

<>灿兄,您好,欢迎大驾光临,谢谢。此壶我个人看法:1,从包浆看有做旧嫌疑,底部被火烧过,盖内也有茶渍,不是长期使用的自然现象。2,从做工看,工手一般,身桶过于圆大,在清中期的石瓢依我的看法都是骨多于肉的,也就是说子冶石瓢的样子。3,最大的问题还是在刻饰上,朱坚的字我看还要老到一点,这句诗我是记忆犹新,前些年上过当,另一面的梅花刻法多见于民国和文革。4,底款不见传闻,我想在当时朱坚要刻把壶送人,不会让名不见经传的壶手制作。呵呵,以上个人意见,仅为兄作为参考,另,把我上当的壶和民国此种梅花刻饰一并给兄看看。</P>

<>补充二疑:
<>1.仅从贴图看胎泥偏细,乏砂质肌理。
<>2.清字月部、制字右上一竖为现人笔法。
<>个人看仿。</P>
 楼主| 发表于 2005-2-12 00: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衷心感谢!

<B>以下是引用<I>lxq2004</I>在2005-2-12 0:36:37的发言:</B>



<>补充二疑:


<>1.仅从贴图看胎泥偏细,乏砂质肌理。


<>2.清字月部、制字右上一竖为现人笔法。


<>个人看仿。</P>


但实在不明白“清字月部”是指什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13 2:50:46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2-12 01:5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衷心感谢老紫砂先生!

<B>以下是引用<I>老紫砂</I>在2005-2-12 0:35:45的发言:</B>
<>其实顾景舟的&lt;&lt;宜兴紫砂珍赏&gt;&gt;一书第112页上有图.</P>
<>刻字,落款内容与兄贴的这把壶上完全一致.当然字画的刻工有差异.</P>
<>另外,真品的底款是"道光十有九年石楳监造"</P>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22 23:44:37编辑过]
发表于 2005-2-12 09: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位兄说了半天还是不服啊!其实东西在您手上您是最有发言权的,好东西大开门的东西放到论坛上一定是赞声一片的!如果大家多认为不是太对的话您应该心平气和的仔细想想了!大家只是就事论事兄莫怪!
发表于 2005-2-12 11: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很久没有看到这种有益的争论了,我认为凡事是越论越明,对于紫砂壶也是如此,“道光十九年”汝琴舫大概才刚出生,朱坚不可能送壶给他!这个底款首先就可疑。朱坚不过一个师爷,无任何官守,不可能落款“监造”。这个'监造"正好说明它是仿者为贾利冒“朱坚”之名干的。是伪品!上面己经落款“石梅制”,底款却还要“石梅监造”,好像在批量生产,全部赠送琴舫先生吗?”灿兄这个问题说得有意思,看得出灿兄是一个严谨的人,这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我希望诸位能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还有一点需要向灿兄说明,这里的壶友都是热爱紫砂的痴人,在发表自己看法时都是从看壶的角度出发的,绝无冒犯和不尊重的意思,请灿兄予以理解。</P>
发表于 2005-2-12 11: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小马</I>在2005-2-12 11:02:11的发言:</B>

<>这里的壶友都是热爱紫砂的痴人,在发表自己看法时都是从看壶的角度出发的,绝无冒犯和不尊重的意思,请灿兄予以理解。</P>

<>请灿兄予以支持!</P>
发表于 2005-2-12 11: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弟手头正好有平时收藏的朱坚壶的照片,供楼主参考。</P>
<>

[原创]比眼力,请评一只朱坚石瓢壶到代否?

[原创]比眼力,请评一只朱坚石瓢壶到代否?

[原创]比眼力,请评一只朱坚石瓢壶到代否?

[原创]比眼力,请评一只朱坚石瓢壶到代否?

[原创]比眼力,请评一只朱坚石瓢壶到代否?

[原创]比眼力,请评一只朱坚石瓢壶到代否?

</P>
发表于 2005-2-12 13: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灿好驴鸣</I>在2005-2-12 1:54:48的发言:</B>
&gt;
<>“道光十九年”汝琴舫大概才刚出生,朱坚不可能送壶给他!这个底款首先就可疑。朱坚不过一个师爷,无任何官守,不可能落款“监造”。这个'监造"正好说明它是仿者为贾利冒“朱坚”之名干的。是伪品!上面己经落款“石梅制”,底款却还要“石梅监造”,好像在批量生产,全部赠送琴舫先生吗?岂不笑话!朱坚的所有作品底款都是打制壶人的,唯有"道光十有九年石楳监造"是一个发明,这正是民国工匠不懂清制伪造出来的。但蒋彦亭等人这批东西正因为造的好,所以瞒过了许多后人的眼睛。为什么要迷信博物馆的东西,他定的就一定准吗?他们买的假画假古董还少吗?现在博物馆又在纠正自己过去误定的多少东西呢?今天说起许多博物馆的“时大彬”,大家都会哑然失笑了!顾景舟先生是工艺大师,但并非是鉴定专家。我很尊敬他,但不迷信他!我错了,我检讨。但没有看见实物之前,我今天还坚持自己的观点!再次感谢诸位指点!</P>

<>
<>1.兄凭什么认定壶上刻的"琹舫"就是汝琴舫?并且由此推断出“道光十九年”汝琴舫大概才刚出生,朱坚不可能送壶给他.....的结论?</P>
<>那么如果把这个"琹舫"理解成王琴舫,龙琴舫,郭琴舫,年代就是民国了,“道光十九年”这些"琹舫"都没出世,由此是否可以说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这壶根本就是假的?</P>
<>前提错误,结论自然错误.</P>
<>2.紫砂壶的底款用"**监造"是正常的.同时期的壶就有用"邓奎符生监造"底款的.</P>
<>事实上,紫砂壶用"**监造"的印款与监造者本人是否"官守"并无关系,紫砂没有官窑民窑的分法,这点与瓷器的官窑或官督民造不同.因此,不能由于朱石梅只是个师爷,得出"......这个'监造"正好说明它是仿者为贾利冒“朱坚”之名干的。是伪品!"的结论.</P>
<>3.兄不迷信名人和权威,不迷信博物馆的精神令在下敬佩.不过个人以为,这要以自身有一流的眼力,良好的修养为前提,否则盲目的否定同样不被人们所接受.</P>
<>以上观点,供参考.</P>
发表于 2005-2-12 16: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说了一句话后,就匆匆下网了。今天一看,吓了一跳,各路好手纷纷登场,拳打脚踢,此贴已成精华矣,哈哈!</P><>关于泥、书画的笔法,已有高手论及,我不再赘述。关于琴舫、道光十九年,我没有考证过,更是不敢轻言。那就说说前面没有提到过的我的一些个人想法。</P><>落有上下款的送给特定某人的壶,一做两把,题词一模一样,画几乎相同,似乎不大合理。唯一的解释是“仿”:或者一真一仿,或者两把都仿。后一种暂且不论,如果一真一仿,这两把壶中哪一把更有真的可能呢?这只能从壶的外表(包浆)、泥、工、陶刻、款等等来推断了——前面说的已经很多,我没有新的意见,就不说了。</P>
发表于 2005-2-12 16:2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马兄说:“盖内也有茶渍,不是长期使用的自然现象。”这话我不同意。
<>第一,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如果泡茶满壶,壶盖墙浸入茶汤,长期使用后,盖内会有茶渍。不过茶渍的形态是离盖墙的口沿上面一点的一圈,而不是盖墙内满渍。下面的图供参考。第一张是我十五、六年前的第一把壶,从新的时候用起,用的时间最长。第二张是老紫砂的藏品,以前我为了说明盖内的茶渍引用过一次,再偷一次又何妨,嘿嘿。</P>
<>第二,此壶盖内我看不见有茶渍啊,好像只是湿漉漉未干的水渍。</P>

[原创]比眼力,请评一只朱坚石瓢壶到代否?

[原创]比眼力,请评一只朱坚石瓢壶到代否?

[原创]比眼力,请评一只朱坚石瓢壶到代否?

[原创]比眼力,请评一只朱坚石瓢壶到代否?
发表于 2005-2-12 16: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灿兄说:“许多人看东西不是看本质,首先是看来头,看环境。”嘿嘿,被您说对了。</P><>顾老曾经说过:“什么人,玩什么壶。”就是这个意思。国外的收藏界、拍卖行,看一件东西,除了东西本身,来头(prominence)和传承(history)也绝对不会忽视。有人说唐云的八壶,有几把是真的?不过以唐老的学养和眼界,东西即便不真,也绝对不会是破烂!</P><>至于流传有序,恰恰是一件藏品品质的所在。如果出身可疑,不是东西本身有问题(仿的假的等等),就是东西的来路有问题(偷来抢来等等),对这类东西,洁身自好的大拍卖行是不会上拍的。反过来说,只要这些大拍卖行上拍的(就是兄所谓的“环境”),100%不敢说,但我们有信心说至少90%的东西是正的。</P>灿兄的愤青,我可以理解:偶是无名小卒,家也不在博物馆,你们就一眼认定偶不可能藏有真家伙?你们势利!——灿兄您当然可以藏有重器!只是拿出的东西要能够说话啊。
发表于 2005-2-12 16:34:20 | 显示全部楼层
<>灿兄说:“我以为此壶的砂料是关键,到代,其中瑙砂不少,银光闪闪,三足似铁。。。”我有疑问。</P>
<>第一,什么是“瑙砂”?像玛瑙一样的砂?或者是您自己的原创?</P>
<>第二,从照片上看,恕我近视眼,好像看不见什么银光嘛。我上几张照片,刚刚拍的,没有打闪光灯,兄看这样的砂料到什么代啊?</P>

[原创]比眼力,请评一只朱坚石瓢壶到代否?

[原创]比眼力,请评一只朱坚石瓢壶到代否?

[原创]比眼力,请评一只朱坚石瓢壶到代否?

[原创]比眼力,请评一只朱坚石瓢壶到代否?

[原创]比眼力,请评一只朱坚石瓢壶到代否?

[原创]比眼力,请评一只朱坚石瓢壶到代否?
发表于 2005-2-12 16: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灿兄说:“朱坚每每喜欢把‘石梅’的梅木字旁写为提手旁,这是他的一个书法习惯。”我也不敢苟同。</P>
<>第一,以前因为要写情书,所以稍稍学写过一点行书、草书。好像木字旁,在一横一竖之后,笔意是先往下一按、再往上一提。写得快时,这往下的一按往往被随之的一提盖住了,造成外形象提手旁。而提手旁,大多数情况下,一竖下面的一勾要表达出来,也有写得快不勾的;但绝对没有一按的笔意,只有往上的一提。所以木字旁、提手旁,外形上可能会产生相似,但写的时候,不会混淆,除非故意写成某字旁。</P>
<>第二,朱坚也有老老实实写木字旁的时候,贴几图供参考,特别是第三图,可以看出细若游丝的一按。</P>

[原创]比眼力,请评一只朱坚石瓢壶到代否?

[原创]比眼力,请评一只朱坚石瓢壶到代否?

[原创]比眼力,请评一只朱坚石瓢壶到代否?

[原创]比眼力,请评一只朱坚石瓢壶到代否?

[原创]比眼力,请评一只朱坚石瓢壶到代否?

[原创]比眼力,请评一只朱坚石瓢壶到代否?

[原创]比眼力,请评一只朱坚石瓢壶到代否?

[原创]比眼力,请评一只朱坚石瓢壶到代否?
发表于 2005-2-12 16:49:24 | 显示全部楼层
<>灿兄说:“但我实在找不出什么民国的根据,还望看民国的先生有教于我。。。”</P><>我好像没有看到哪位朋友说是民国的嘛。小马兄只是说“另一面的梅花刻法多见于民国和文革”,没有说您的壶是民国的。</P><>从底款“忠莉”这样的名字来看,老羊兄所说的“如8、90年代仿制”,已经是很客气了。</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传奇温州mir2wz|rWanBoy Studios|中国壶迷俱乐部 ( 浙ICP备12017229号-5 公安备案105031|105258 )|人工智能    

GMT+8, 2025-2-23 20:51 , Processed in 1.241864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