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中国壶迷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福哥

[讨论]請評論-宜鈞釉賞瓶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发表于 2006-11-21 16:5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就物说物,对比当然最好。但有些不一定对比,有些无法对比。</P>
<>敢明,我这来了个老紫砂,我一看不是李老兄,但谁要是让我把真的拿来比,我怎么拿?</P>
<>叫起真来,我把真老紫砂请来,但请来就能比出来吗?人家要是说我请来的是假的呢?</P>
<>再进一步,来了个顾景舟,谁能拿出真的来比?</P>
发表于 2006-11-21 19: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福哥</I>在2006-11-21 10:31:39的发言:</B><BR><BR>
<> 兄可以詳述有關葛明祥製此類真品的鑑定要點嗎?</P></DIV>
<p>福哥好:个人认为葛明祥的作品以釉取胜,釉色好差是判断真伪的重要依据.&lt;明清紫砂珍赏&gt;中葛明祥的梅瓶应是开门真品,釉彩绝对漂亮,兄可作参考.一孔之间,请兄指正!
发表于 2006-11-22 10: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民国,理由1;釉变化层次浅,颜色有硬的感觉.2;从底足看清中早期没有这种工艺.(我的见识不多,此说有局限).3;胎土似民国.</P>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2 10:54:53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老紫砂</I>在2006-11-21 19:12:49的发言:</B><br><br>
<>福哥好:个人认为葛明祥的作品以釉取胜,釉色好差是判断真伪的重要依据.&lt;明清紫砂珍赏&gt;中葛明祥的梅瓶应是开门真品,釉彩绝对漂亮,兄可作参考.一孔之间,请兄指正!</P></DIV>
<>兄著〈明清紫砂珍賞〉P302,宜鈞釉梅瓶,器型、釉色均相當精采,個人也認為是開門真品無疑,<br>
<>葛明祥製的宜鈞,有雍乾時期的,也有不少是民國時期鮑家的仿製器,</P>
<>兩者之不同,除了從釉面、胎土上去判斷外,器內的工法亦是判斷之一,<br></P>
<>「葛明祥的作品以釉取勝,釉色好差是判斷真偽的重要依據...」,這點我也同意的,<br>
<>但釉色的呈現,除了與燒造時的不可測變化有關外,有時也與保存方式或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因素存在,<br>
<>尤其這類器物較少有出土跡象,絕大部分均是傳世器物,<br>
<>一樓所貼的宜鈞釉賞瓶,保存狀態相當良好,既溫潤又顯清亮,隨著強弱不同的光線,會呈現不同的釉色面向變化,<br>
<>當然真偽的判斷,除了從釉面、胎土上去判斷外,器內的工法亦可為判斷依據,<br>
<>兄有實器在手,相信亦注意到這關鍵點,<br>
<P>最後,此器的款印與P302,宜鈞釉梅瓶是相同的一個款印,應可佐証,....<br>
<P><br>
<P><br>
<P><br>
<P><br>
<P><br>
<P><br>
<P><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2 11:06:04编辑过]
发表于 2006-11-22 16: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哥分析的有道理,应该是对的.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3 12:43:25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老紫砂</I>在2006-11-22 16:26:46的发言:</B><BR>福哥分析的有道理,应该是对的.</DIV>
<>
<>感謝兄的理解!!!</P>
发表于 2006-11-26 10: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简单的道理!这个章与前后两个葛所用章都有差异,只要仔细对比破绽很明显,而且铀的发色也与老件有区别,除非你所对比的原件本身就是个仿品!</P>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6 11: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殷啸天</I>在2006-11-26 10:49:48的发言:</B><BR>
<>很简单的道理!这个章与前后两个葛所用章都有差异,只要仔细对比破绽很明显,而且铀的发色也与老件有区别,除非你所对比的原件本身就是个仿品!</P></DIV>
<>呵呵,莫非您是認為李長平著〈明清紫砂珍賞〉P302,宜鈞釉梅瓶,也就是仿品?</P>
发表于 2006-11-26 11: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兄 想必有好藏品可供对比...</P>
发表于 2006-11-26 12:57:54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宏霖</I>在2006-11-26 11:52:09的发言:</B><BR>
<>天兄 想必有好藏品可供对比...</P></DIV>
<>支持!</P>
发表于 2006-11-26 16:55: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类东西的真迹和仿品以前在上海和周围城市常见,现在多留心还是经常能看到的,这件作品我也不想多说了.
发表于 2007-3-11 17:4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哦.原來這種釉色發,就是清宜鈞.有?光.是值得收藏之寶物.佩服佩服.呵.學習了.學習了.
发表于 2007-3-11 17:5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哦.原來這種釉色發,就是清宜鈞.有?光.是值得收藏之寶物.佩服佩服.呵.學習了.學習了.
发表于 2007-3-28 03: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經據典"    非打成清品不可    寶藏之物     哇哩勒     佩服   學習了    呵     學習了
发表于 2007-4-17 15:43:0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的肯定.清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传奇温州mir2wz|rWanBoy Studios|中国壶迷论坛 ( 浙ICP备12017229号-5 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0576号公安备案105031|105258 )|人工智能    

GMT+8, 2025-7-30 02:45 , Processed in 1.154402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